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及在中国的构建路径

发布时间:2017-03-08 06:31

  本文关键词: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及在中国的构建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0年

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及在中国的构建路径

王科  

【摘要】: 对于社会、经济事务的处理,仅靠私人供给和交易,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提供和保障公共服务于是就成为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一个重要职能。在此背景下,公共管理学旨在帮助相关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民需求及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策略,以造就一个负责任、讲效率、重公平的政府。而提出和实践一种什么样的公共管理模式,决定了政府回应社会挑战的功效。 因此,笔者关于“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概念与模式的提出,就是旨在阐释和回应当下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公共管理挑战。这个挑战的内容,一方面来自历史性的模式缺陷,即近几十年的新公共管理模式满足了效率而丢失了民主;另一方面来自网络的信息化对社会结构的新颠覆,这种新颠覆对管理提出了“民主”、“便捷”的两大需求,从而对管理的既有的鸿沟和身份级差也提出了挑战。 于是,当下的公共管理必须考虑如何建构社会的新体制,建构“公民与公民、公民与社区、公民与政府、公民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也就是说,公共管理必须重新思考公民、组织和环境的关系再造,达到政府与公民在公共政策运转的每个环节的畅通合作。这种政府与民间合作、消融主客体界限的观念与做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 这种“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不是对公共管理的语意重复,也不是对“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民参与”进行简单再包装。它隐含着一种“公民、组织、环境”的结构性和整全性变革,公民在这种新公共管理模式中,是与组织、环境这两个要素相互适应、相互调整,并在这种持续地相互适应调整中,实现一种合作共享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C途径)的新意可以进一步通过与公共政策学派取向下(P途径)的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学派取向下(B途径)的公共管理作对比分析,而跃显出来。 目前,西方理论界对“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逐渐达成一种目标性共识,这种共识表现在“善治”(Good Governnance)的提出和阐扬,同时西方民主政府借助畅通的社会民意渠道,在实践上也不断地摸索向之演进。而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政府动员型公共管理到“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大变革起步阶段,这种变革走向一方面呈现出与西方公共管理交汇之势;另一方面中国在公共管理转型、演变过程中,因其国情在全球中的“独特性”,异生出了一个中间实践形态:维权回应型公共管理模式。这种中间形态的管理模式表现为:面对宪法抽象权利和具体保障之间的割裂,不同的社会阶层,利用不同平台,以不同组织形式,以逆向方式,推动公共管理帕累托改进,最后演进到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新模式。 在这种基本认识框架下,探索正在孕育发生着的“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并以中国目前的维权回应型管理方式为切入点,分析“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在中国的实现路径,便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由于中国内外部的政治经济环境、政府与公民的素质,都生发出积极的改变,这加速了公共管理大变革的步伐。当然,中国在公共管理改进过程中也相应存在着诸多不平衡问题。包括公民主体层面、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上都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并且伴随着公民诉求的不断上升,还在加重着社会生活和公共管理的矛盾和危机。文章对这些“风险”与“滞后”一步步厘清后,进而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在中国的实践给出建议。具体主张是从公民的主体性、人际性、社会性;组织的弹性化、扁平化、多元化;与环境的合作协同关系营造,三个维度入手,一环扣一环地建构“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在中国的实现路径。而实现这种新管理模式下的公民与政府良性互动,突破点就是继续培育、发展社团组织(非营利组织)。这是因为,通过培养发展社团组织不仅可以提供公民开发潜能、实现理想的场域,有助于组织的多维全能发展,最重要的是社团组织使公共组织更具有与外部环境调适和结合的亲和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03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论12-22
  • 一、选题综述12-14
  • (一) 选题缘起12-13
  • (二) 选题意义13-14
  • 二、文献评述14-17
  • (一) 国外的相关文献评述14-16
  • (二)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16-17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7-19
  • (一) 研究方法17
  • (二) 创新点与不足17-19
  • 四、框架脉络19-22
  • 第一章 西方公共管理模式的演进22-36
  • 一、传统公共行政22-25
  • (一) 传统公共行政的主要理论23-24
  • (二) 传统公共行政的困境24-25
  • 二、新公共行政25-27
  • (一) 新公共行政的主要观点26-27
  • (二) 新公共行政的视域局限27
  • 三、新公共管理变革27-34
  • (一) 冷战后期的社会压力27
  • (二) 新公共管理主张和模式27-33
  • (三) 新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缺失33-34
  • 四、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新范式34-36
  • (一) 21 世纪公共管理难题34-35
  • (二) 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提出35-36
  • 第二章 中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嬗变36-48
  • 一、传统中国官僚制36-38
  • (一) “善政”理念36
  • (二) 传统中国官僚制特点36-37
  • (三) 传统中国官僚制的劣势37-38
  • 二、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导向型公共管理:阶级取向38-40
  • (一) 政治导向型公共管理的特点38-40
  • (二) 政治导向型公共管理的问题40
  • 三、80 年代的经济导向型公共管理:发展取向40-42
  • (一) 80 年代经济导向型公共管理的主要表现40-41
  • (二) 80 年代经济导向型公共管理的问题41-42
  • 四、90 年代的能力导向型公共管理:效率取向42-45
  • (一) 能力导向型公共管理发展的起因42-43
  • (二) 能力导向型公共管理发展的内容43-45
  • (三) 能力导向型公共管理发展的意义45
  • 五、21 世纪的维权回应型公共管理:公正取向45-46
  • (一) 维权回应型公共管理的特征45-46
  • (二) 维权回应型公共管理的意义46
  • 六、未来中国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民主取向46-48
  • (一) 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诉求46-47
  • (二) 中西公共管理目标融合的前景47-48
  • 第三章 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48-74
  • 一、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概念界定48-53
  • (一) 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内涵49-50
  • (二) 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与公民参与50-52
  • (三) 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52-53
  • 二、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模式53-60
  • (一) 要素一:公民54-56
  • (二) 要素二:组织56-57
  • (三) 要素三:环境57-60
  • 三、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的参照系60-66
  • (一) 公共政策学派下(P 途径)的公共管理60-62
  • (二) 企业管理学派下(B 途径)的公共管理62-64
  • (三) 公共管理新途径(C 途径)—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64-66
  • 四、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的实践类型66-71
  • (一) 公民调查为代表的获取信息型67
  • (二) 公民监督和评价为代表的合作生产型67-70
  • (三) 公民投票为代表的合法化政策型70-71
  • 五、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意义71-74
  • (一) 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有利于民主制度的落实71-72
  • (二) 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可以防止公共权力异化72-74
  • 第四章 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在中国建构的有利条件74-92
  • 一、从公民角度看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在中国的有利条件74-79
  • (一) 外部环境变迁对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结构性影响74-76
  • (二) 内部素质变化对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结构性影响76-79
  • 二、从社团组织角度看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在中国的有利条件79-82
  • (一) 社团组织的增量与转型79-81
  • (二) 社团组织参与空间的扩展81
  • (三) 以汶川大地震为案例分析社团组织在公共管理的实践过程81-82
  • 三、从政府的内生性看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在中国的有利条件82-85
  • (一) 政府既有管制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83-84
  • (二) 政府治理模式的日渐开放84
  • (三) 政府官员的知识化、年青化与视野的民主化84-85
  • 四、从社会角度看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在中国的有利条件85-92
  • (一) 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手机)及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85-87
  • (二) 电子政府与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87-89
  • (三) 社会公共空间的爆发式增长89
  • (四) 社区功能的发育、繁荣89-92
  • 第五章 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在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92-112
  • 一、公民主体层面的问题92-94
  • (一) 理性与盲目并存92
  • (二) 意识与能力不匹配92-93
  • (三) 法律观念与人治情绪互杂93
  • (四) 权利意识与搭便车心理博弈93-94
  • 二、政府层面问题——政府供给不足94-99
  • (一) 我国现阶段政府对公民参与的态度94-96
  • (二) 政府制度供给不足96-97
  • (三) 政府组织供给不足97-99
  • 三、社会层面的问题——公民和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99-102
  • (一) 公民与政府在文化认识方面缺乏互动99-100
  • (二) 公民与政府在社会资源整合方面缺乏合作100-101
  • (三) 公民参与和行政效率的平衡问题101-102
  • 四、维权回应型公共管理的生成102-112
  • (一) 维权回应形式的三种类型102-107
  • (二) 公共管理改进的被动性107-108
  • (三) 维权回应型公共管理的问题108-112
  • 第六章 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在中国的实现路径112-142
  • 一、型塑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主体意识112-114
  • (一) 主体意识的自我型塑112-113
  • (二) 人际关系的相互型塑113-114
  • (三) 社会信念的建立与实现114
  • 二、完善政府制度与组织形式114-129
  • (一) 保障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制度供给114-122
  • (二) 完善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组织模式122-129
  • 三、以社团组织为载体构建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129-142
  • (一) 社团组织对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的功能与价值130-136
  • (二) 公民、社团组织与政府互动模式的角色定位136-137
  • (三) 公民、社团组织与政府互动模式的原则137-139
  • (四) 公民、社团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模式139-142
  • 结语142-144
  • 参考文献144-150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150-152
  • 致谢15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珠;;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2 余冲;;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城市社会救助的路径探索[J];老区建设;2011年10期

    3 陈茜;;浅谈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赵玉红;刘曦;;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7期

    5 郭宁;;政府海洋管理模式的多元价值与多维系统[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6 伍晓阳;刘智民;;关于舆论引导原则的思考[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社会热点[J];工友;2011年08期

    8 李蓬;;公共管理视野下推进新时期我国公民有序参与的对策思考[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9 宿淇;;姜晓萍,幸福安然的女学者[J];分忧;2011年04期

    10 公维友;刘云;;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冲突与平衡——一种公共管理的分析视角[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翠莲;;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庆云;;公共管理的社会化[A];城市科学论集[C];2004年

    3 戈华清;;公共管理背景下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二平;陈丽君;马红宇;;公共管理的心理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希光;;恐惧来自病毒?还是媒体?——非典报道的象征意义[A];香山科学会议第204次“SARS预防与控制”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3年

    6 杨锐;;试论生态城市发展的管理模式[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戈华清;;公共管理背景下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性质[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8 陶学荣;徐右谦;;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推进公共服务改革[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劲松;;政治文明:参与式公共管理建立的基础[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秉权;;以和谐社会的理念构筑和谐的公共管理领导核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增海;[N];河北日报;2008年

    2 孙麾;[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记者 王文珩;[N];廊坊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李小佳;[N];解放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施琛耀;[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兴县县委党校 白雪梅;[N];山西党校报;2010年

    7 记者 张为真;[N];深圳商报;2010年

    8 莫延钦;[N];东莞日报;2011年

    9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谢志岿;[N];深圳特区报;2011年

    10 冯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科;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及在中国的构建路径[D];吉林大学;2010年

    2 秦长江;协作性公共管理:理念、结构与过程[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刘雪华;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一种公共权力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4 徐承彦;论转型期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行为[D];厦门大学;2003年

    5 高红梅;基于价值分析的我国自然保护区公共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孙统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反思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王连喜;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马敬仁;政府新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刘玉民;城市建设管理中利益协调的制度平台设计探索[D];清华大学;2009年

    10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冬平;警察公共关系公众传播的实践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徐志刚;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与改进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3 孟维;我国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参与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袁红;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无偿献血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谢作据;基于公共管理目标的土地储备制度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琼;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5年

    7 何兴林;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定位[D];河海大学;2007年

    8 冯戎;建设中国特色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黄乔松;“和合公共管理”视野下的政府回应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顾凤雅;公共管理视野下我国中小学校长聘任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及在中国的构建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49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4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