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建设
【图文】:
张瑞林,王晓芳,王先亮∶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建设第1期kkk图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动力机制层次模型Figure1.HierarchicalModelofDynamicMechanismofProvidingNationalFitnessPublicService2.1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引入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工作与激励》一书,提出了激励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人们工作的因素可以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对职工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完成工作的基本条件,可以归纳为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他人关系、工资、工作条件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是否有成就感、是否可以提升等,可以归纳为工作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个人发展等[2]。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趋势下,政府被要求“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管理强调依靠市场机制引导公共项目,提倡政府按照私营企业的模式管理。现阶段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必要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改变以往依靠行政命令管理的僵化模式,采纳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因此,可以将双因素激励理论引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中。2.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驱动力将双因素激励理论引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中,可以把影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运行的要素分为激励性要素和保健性要素。激励性要素为政策激励、宣传推广、市场运营,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质量持续提升的外在条件。保健性要素为管理创新、融资导向、绩效管理,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长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激励性要素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现为推动力,保健性要素体现为支持力。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要素子系统内部、要素子系统之间通过?
为管理创新、融资导向、绩效管理,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长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激励性要素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现为推动力,保健性要素体现为支持力。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要素子系统内部、要素子系统之间通过不同的作用力方式、大孝方向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推动力和支持力构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动力,当推动力和支持力合力处于扩张状态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动力就是正动力,当支持力和推动力合力处于萎缩状态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动力呈现负动力状态[3](图2)。图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驱动力模型[3]Figure2.DrivingForceModelofProvidingNationalFitnessPublicService2.3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建设影响因素间的循环关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为目的,通过政府、市尝非营利组织的有效合作,依靠政策激励、宣传推广、市场运营的推动,以管理创新、融资导向因素为保障,在绩效管理的监督和管理下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持续发展,最终提高国民体质、增加国民生活幸福指数(图3)。图3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循环关系示意Figure3.CircularRelationshipModelofDynamicMechanismofProvidingNationalFitnessPublicService3影响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的主要因素及措施3.1政策激励公共政策是一个或一组行动者为解决一个问题或相关事务所采取的相对稳定的、有目的的一系列行动[4]。公共政策产生于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并常对大多数人构成影响,是具有目标导向的行动,是政府官员活动的方式或过程,产生于对政策需求的回应[5]。切实有效的群众体育公共政策将对全民健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才兴;;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科研;2008年02期
2 赵慕峰;全民健身大特写(上)[J];新体育;1995年01期
3 杨雨霖;全民健身概念、方法及其他[J];体育文史;1996年03期
4 ;全民健身 中国人还要等多久[J];华夏星火;1997年05期
5 杨永跃,王保成,田纪昭,秦友廷,夏恒明,柴文胜;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全民健身系统工程的构建与启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6 方协邦;高校终身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秦万俊,刘宝录;论全民健身体育人才的培养[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8 张启平,陶贤彪;论终身体育观与全民健身运动[J];浙江体育科学;1998年03期
9 陈国瑞,池晨建;论全民健身与高师体育专业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周毅;高校体育全民健身与终身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从纲要向条例转变 由大省向强省迈进——辽宁全民健身15年成就及探索[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张欣;;坚持以《纲要》为统领 努力实现全民健身事业又好又快发展[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丛培甲;李靖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鹤岗全民健身新发展——对鹤岗市全民健身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路锋辉;李生民;;论全民健身系统的社会责任[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显生;黄晨华;;标志性事件促进全民健身发展的机制研究——以宾阳舞炮龙活动为例[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李山;李阳;;论全民健身日的内涵与实施运行[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许晓峰;;济南全民健身中心经营战略及运营模式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梁高亮;;“全民健身日”的内涵及其实践意义[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高巍;佘宇;;沈阳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孙文树;;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合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跃波;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N];安徽日报;2011年
2 记者 刘敏;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N];中国体育报;2011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李雪颖;北京 努力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N];中国体育报;2011年
4 记者 张牡霞;未来五年将加大全民健身事业投资[N];上海证券报;2011年
5 记者 耿辉;力促全民健身社会化、生活化、特色化和科学化[N];河北日报;2011年
6 平萍;上海唱响“全民健身与世博同行”[N];中国体育报;2009年
7 本报评论员;全民健身 人人受益[N];乐山日报;2005年
8 记者 李健平;努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N];闽东日报;2005年
9 宁夏体育局局长 乔毅智;我区全民健身十年回顾与展望[N];宁夏日报;2005年
10 朱东亚;圣火应点燃全民健身的激情[N];商丘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会寨;公共服务视野下的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2 向勇;西部城市低收入群体健身问题及应对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3 花勇民;欧洲体育文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4 张帆;形象传播与组织公关—国家体育总局形象建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5 程静静;山东体育科技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升;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8 东芬;北京奥运会教育价值的开发与实现[D];苏州大学;2009年
9 罗保;澳门大众体育推广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10 刘峥;新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演变(1949-2008)[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星丁;后奥运时代青鸟健身会员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陈万元;第十一届全运会对山东省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安嘉平;北京市全民健身服务业市场管理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品仙;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1年
5 谷鑫;基于全民健身的运动休闲园区规划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谢冰林;全民健身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7 李效震;对《全民健身条例》相关配套法规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8 陈晓利;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郑伟;鄂州市全民健身现状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基米尔;对厄瓜多尔建立“全民健身计划”的思考[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8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56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