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4:50
【摘要】:公共投资绩效关系国家生产力的长期布局、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公共利益。改革开放40年,在一系列国家公共投资政策的驱动下,环渤海经济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不断增强。2016年环渤海经济区GDP占全国GDP的1/5,已经成为保证中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核心地区,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然而,尽管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现行制度框架下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可能束缚了公共投资绩效的提升。不仅如此,在公共投资制度改革过程中暴露的过度投资、地方债务膨胀和重投资轻绩效等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在此背景下,调适公共投资绩效控制战略和措施成为克服当前挑战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尝试以“公共投资绩效”为视角,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和一手调研数据,对环渤海经济区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实证研究,系统研究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绩效的测度和评价,揭示中国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的演进趋势及横向差异,剖析其公共投资扩张进程中的经济绩效损失和综合技术效率弱化问题,最后明确环渤海经济区不同层面公共投资绩效的影响因素,寻求提升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绩效,促进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中国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总量2006~2016年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但是,公共投资规模和增长率波动非常明显,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和行业差距问题,公共投资结构有待优化,区域内部公共投资均衡性有待提升。其中,环渤海经济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基础设施类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接近70%,而“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民生领域的公共投资占比均低于10%。同时,通过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横向比较发现,环渤海经济区存在增长乏力和公共投资流向不恰当的问题,尤其在教育,以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行业方面投资不足。(2)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实证发现,环渤海经济区五省(市)公共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意味着公共投资规模增加确实对经济增长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但进一步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可知,平均无效率部分占到技术效率的55.76%,意味着环渤海经济区的技术效率还可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基于公共投资“投入-产出-绩效”的三维视角构建公共投资绩效指标体系和AHP-TOPSIS方法分析发现,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绩效的整体水平并不高且政策可持续性和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区域内部五省(市)之间公共投资绩效发生明显分化。(3)基于环渤海经济区地市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考察期内环渤海经济区地市层面的整体公共投资技术效率未达到DEA有效,且大部分地市公共投资基本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的状态。基于Malmquist TFP指数分析发现,投资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tfpch)的动态变化平均值为1.017,表明我国环渤海经济区地市级的动态全要素生产率从总体上出现上升的趋势,平均每年提高1.7%。但是,从分解来看,部分年度Malmquist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综合技术效率波动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增速的放缓,再次证实公共投资规模效率拖了后腿。(4)进一步研究地市级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绩效的影响因素发现,环渤海经济区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政府财力对公共投资绩效均存在正向作用,成为影响公共投资绩效的关键性因素。(5)基于典型地区实地调研数据的研究发现:环渤海经济区公众对公共投资整体性指标的满意度并不高,并且,居民对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绩效的评价主要受公共投资资金的使用透明度和规范性、公共投资的规模、公共投资项目的范围、公共投资项目的建设质量、公共投资项目的维护和管理水平、公共投资为市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便捷以及养老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的可得性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本文的创新性发现,虽然考察期内天津的人均公共投资、公共投资占GDP的比重等指标相对较高,但是,天津却面临“省级层面-地市层面-居民层面”三维公共投资绩效不高难题。究其原因在于天津公共投资流向不恰当及其引致规模效率不高,以及长期内公共投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下滑。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绩效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公共投资体制弊端引致投入产出的效果差、公共投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经济导向和形式化、对过度投资的约束不够和地方债务膨胀、公共投资结构失衡和阶段性波动问题突出、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微观绩效不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全面推动提升新时代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绩效,本研究提出合理控制和调节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规模、进一步优化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结构、强化对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绩效的多层次评估和审计、提高公共投资项目的建设质量和专业化管理水平、创新基于服务对象满意度为重要绩效目标的机制等具体的政策建议。
【图文】:

技术路线图,公共投资,环渤海经济区,绩效


图 1-1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6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6.1 研究的创新点①本研究以“公共投资绩效”为主题,该选题紧扣“财政资源配置”这一当前党府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合理估算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规模的基,分别从宏观层面考察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的内涵及其结构的时序变动和宏观层共投资绩效,测算环渤海经济区 44 个地市的公共投资综合技术效率和动态效率变其驱动因素,而且还基于居民满意度探究了公共投资微观绩效和影响因素,,最后明国环渤海经济区公共投资绩效存在的问题。②由于公共投资绩效形成的综合性,检验的滞后性和度量的困难性,已有大部分采用数据包络方法对我国省区的公共投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与描述性分析,但仅于测算层面是不够的,难以涵盖公共投资绩效全貌。本研究立足多维视角和多元数据合运用对比分析法、面板随机前沿模型、层次分析法、DEA-Malmquist 模型、TOB

公共投资,环渤海经济区,增长率


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开局之年,当年度的公共投资总量比 2010 年减少了 361.76 亿元,同时环渤海经济区的年末总人口数量有所上升,共同造成了当年人均公共投资年增长略出现负增长。这意味着,考察期内环渤海经济区人口结构和公共投资政策的差异,引致环渤海经济区人均公共投资规模出现明显的差别。理论上而言,公共投资不足会影响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步伐,公共投资规模失控则会加剧公共投资结构性矛盾。因此,环渤海经济区应当追求总量适当的政策目标,既要防止无效低效公共投资规模的扩张,同时也要抑制因公共投资总量不足造成的连带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迎风;童光荣;邹薇;;公共资本、私人投资与区域性贫困陷阱[J];经济评论;2015年05期

2 孟祥林;;城市组团与分级开发: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2686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686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4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