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视角下当代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00:35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地方治理(Local Governance)运动正不断地走强,日益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瞩目的政治与行政发展现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转型也在加速——中国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正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正在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正在从封团、半封团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正在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化社会转型,正在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转型。中国社会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性变化,为公民广泛参与公共管理奠定了日趋坚实的社会基础。各国经历政府、市场失败后,在地方治理中纷纷转向用“善治”(Good Governance)来作为地方政府治理的目标,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领域,“善治”十分流行并成为讨论的热点,强调公民通过加入第三部门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公共物品生产和提供公益服务的责任。因此,公民参与不仅仅是打造地方政府治理的动力,而且承担了地方政府大量的管理职能,加强公民参与和实现行政民主化正在成为新时代全球性的公共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本文把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主要是讨论“善治”视角下地方政府治理与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选这一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我国公民参与大多注重在政治领域方面,如政治选举、竞选代表、听会证等形式,事实上这只是代议制政治下的参与型态,其参与形式仅仅限于选举范围内,只是政治性的参与。换言之,这样的公民参与最多只能称为决策上的“间接参与”,而对于公民在决策的执行、决策之后的绩效评估中的参与则严重滞后。 2、在我国的宪法和各类法规中,有关公民参与各种高远价值的大政方针相当丰富。但是宪法和法律中所规定的不少原则和权利缺乏具体的制度和程序作为保障,从而流于‘口惠而实不至’的境地。因此,研究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具体方法和途径的价值显而易见。 3、通过第五章对中外地方政府公民参与案例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公民参与存在相当的不足,有些地方“公民参与”仅流于形式。研究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公民参与正迫在眉睫。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621
【图文】:
第4章中外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案例的比较分析过的参与形式或咨询形式。图4.1总结了它们的回答,为了便于分析,将不同的参与形式分成5种:1、消费者的方法—其目的以客户为导向,主要关注的是服务方面的问题。2、传统方法一一这一方法历史悠久,地方政府采用的很多,一般与公民参与有关。3、论坛—这一活动将特定服务的使用者、某一地区的居民、关注某一特定问题(例如社区安全)的个人或者那些背景或利益相同(例如少数民族)的人士组织起来,定期举办活动。4、咨询法—这一新方法主要侧重于和公民就特定问题进行咨询,而不搞持续对话.5、协商法—这一新方法鼓励公民通过某种形式的协商程序来思考那些影响他们及其社区的事情。4.2.2国外案例的具体内容图 4.1有助于我们直观地了解地方政府在多大程度上采用该种参与形式,而且,它还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一信息。例如,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采用不止一种的参与形式。事实上
初次来用的年度图4。4不同参与形式的增长图4.5概括了被调查者根据重要程度,对在其行政区之内能够刺激公民参与热情的一堆问题进行排序,被调查者都认为内部因素远比外部刺激重要得多,公司战略、部门规划和统治集团的政策这些因素的排名一直位居前列。图4.6总结了受访者在摸索参与的新方法时对所碰到的主要问题排序,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缺乏资源与时间是阻碍公民参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曲.目的O洲匕趁幼日日创匀妇甘,二盆旧1喇.扭翻月..翔加仪月分图4.5刺激积极参与的因素.之加刃玲翻月翔月胜田.1盆.!.劝扭曲的扭仅共分图4。6阻碍积极参与的因素图4.7表明了受访者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他们的积极参与对最终决策的影响。这6大类影响中,只有两类是完全肯定的—这只占到了受访者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受访者提到了在职权范围内积极参与的消极影响。
本文编号:2724898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621
【图文】:
第4章中外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案例的比较分析过的参与形式或咨询形式。图4.1总结了它们的回答,为了便于分析,将不同的参与形式分成5种:1、消费者的方法—其目的以客户为导向,主要关注的是服务方面的问题。2、传统方法一一这一方法历史悠久,地方政府采用的很多,一般与公民参与有关。3、论坛—这一活动将特定服务的使用者、某一地区的居民、关注某一特定问题(例如社区安全)的个人或者那些背景或利益相同(例如少数民族)的人士组织起来,定期举办活动。4、咨询法—这一新方法主要侧重于和公民就特定问题进行咨询,而不搞持续对话.5、协商法—这一新方法鼓励公民通过某种形式的协商程序来思考那些影响他们及其社区的事情。4.2.2国外案例的具体内容图 4.1有助于我们直观地了解地方政府在多大程度上采用该种参与形式,而且,它还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一信息。例如,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采用不止一种的参与形式。事实上
初次来用的年度图4。4不同参与形式的增长图4.5概括了被调查者根据重要程度,对在其行政区之内能够刺激公民参与热情的一堆问题进行排序,被调查者都认为内部因素远比外部刺激重要得多,公司战略、部门规划和统治集团的政策这些因素的排名一直位居前列。图4.6总结了受访者在摸索参与的新方法时对所碰到的主要问题排序,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缺乏资源与时间是阻碍公民参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曲.目的O洲匕趁幼日日创匀妇甘,二盆旧1喇.扭翻月..翔加仪月分图4.5刺激积极参与的因素.之加刃玲翻月翔月胜田.1盆.!.劝扭曲的扭仅共分图4。6阻碍积极参与的因素图4.7表明了受访者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他们的积极参与对最终决策的影响。这6大类影响中,只有两类是完全肯定的—这只占到了受访者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受访者提到了在职权范围内积极参与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玉梅;钟卫华;刘小勤;;成人教育发展的动力体系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龚正荣;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稳定的政治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3 张劲松;;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有序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程样国,欧阳润;政府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弹性化政府[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5 陶学荣,朱旺力;当代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困境与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徐步朝;花明;邹晓明;;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7 吴东民,王世靓,苗红培;论绩效导向型政府与现代民主的关系[J];兰州学刊;2005年04期
8 朱斯琴;治理理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卢雷;宪政治理与公民参与[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郑则文;廖晓明;;论公共信息管理系统在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中的作用[J];行政与法;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724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724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