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邻接区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19:55
   在我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和城市空间结构持续优化的当下,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邻接区在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其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仅影响城市功能和轨道交通效率,也关乎城市空间合理性的实现程度。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和空间认识深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无法清楚认识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邻接区的要素组织方式及空间运行效率,因此,有必要对其做一次全面的综合“诊断”。本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邻接区为研究对象,以空间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希望通过要素在空间层面的组织是否高效来评判轨道交通站点邻接区空间使用的合理性。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站点本体绩效与邻接区辐射绩效的耦合协调研究及邻接区的空间要素优化模型提供参考。首先,调研5个代表性城市的30个城市轨道中心站点邻接区,基于“节点——场所”理论进行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邻接区及其分类的研究。研究将站点邻接区分为了商业中心型、社区中心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中心型、综合中心型四类,并分别从土地利用、交通、街区空间等方面分析了各类站点邻接区特征及发展模式。然后采取“评价主体——目标期望——指标要素”的研究方法,基于邻接区社区居民、旅客、政府管理者三大主体的目标期望调研,并辅以相关文献研究建立了邻接区空间绩效评价基础指标要素集。再针对各类型站点从基础要素集筛选关键性、可量化因子,借鉴“驱动力—状态—响应”(DFSR)模式从总体层、系统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级进行空间绩效层次框架的总体设计。通过YAAHP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赋权各指标要素,采用负数法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均值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分别得到四类站点邻接区的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层级,5大系统、9个要素层、32项指标。最后以商业中心型站点邻接区为例,选取深圳华强北站、上海南京东路站、成都春熙路站三个案例进行基础数据调研,采用评价体系计算后得出各站点空间绩效评价结果,并以结果反馈,对三个站点邻接区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学位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13
【部分图文】:

示意图,邻接区,站点,范围


第8页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图1-2 站点邻接区范围示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 3 4 站点邻接区空间绩效“绩效”包含了“成绩”和“效率”两个方面的意义。绩效的概念来源于管理学,用于表达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开展的各种活动在不同层面的有效输出。“空间绩效”就是空间资源在配置过程中对这些目标的影响结果或效益,指空间资源的综合效率或效果,只有合理的配置城市土地、交通等资源,促进城市各项要素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空间绩效。“中心型站点邻接区空间绩效”作为一个特殊的视角,是以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邻接区各类空间资源要素的互动为主要特征,通过要素在空间层面的组织是否高效来评判轨道交通站点邻接区空间使用的效率。区别于站点本体绩效,邻接区空间绩效注重的是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经济运营、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交通可达性等方面

土地利用现状图,邻接区,土地利用现状图,轨道交通


各中心型轨道交通站点邻接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树状图,邻接区,土地利用,树状图


采用 SPSS 以输出树状图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图3-2),并对各类型站点的土地利用总体特征进行描述(表 3-3)。图 3-2 各中心型轨道交通站点邻接区土地利用聚类分析树状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表 3-3 站点邻接区土地利用聚类分析结果土地利用特征 站点名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晓娟;陈晓键;马泉;;西北地区城市空间扩展及动因分析——以宁夏固原市为例[J];遥感信息;2017年03期

2 王悦;王梓蕴;;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经济绩效的耦合度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3 李俊芳;姚敏峰;季峰;向蕾;;土地利用混合度对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9期

4 陈泳;f^晓阳;高媛媛;Riccardo Martins Pereira;;轨道交通站地区宜步行环境评价因素探析[J];规划师;2015年09期

5 刁星;程文;;城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J];规划师;2015年08期

6 袁铭;庄宇;;城市轨道交通站域商业空间使用分析及规划建议[J];规划师;2015年06期

7 褚冬竹;林雁宇;;特性·模型·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行人微观仿真初探[J];建筑学报;2015年03期

8 王宇宁;运迎霞;;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环境特征与评价——以天津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5期

9 王成芳;孙一民;张春阳;黄烨R

本文编号:2815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15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9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