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07:31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公共危机管理是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的重要任务,是我国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责,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重要本领。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缺乏统一协调,基本上实行的是分灾类、分部门、分地区的单一减灾管理模式。预警机制建设的滞后使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加剧了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害。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科学、准确地把握公共危机发生的前兆,将公共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或最大限度地减小公共危机对全社会带来的破坏,保证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本文依据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实证分析和模型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在归纳、总结和评析国外大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研究基础上,研究能够有效监测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的预警方法和构建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公共危机预警理论,提升对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的管理效率和防范控制能力,保障新时期我国城市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本文对城市公共危机预警及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具体包括:公共危机的管理理论、公共危机预警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对公共危机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突出了城市公共危机的特征研究,为论文的写作建立了支撑条件;界定了省域中心城市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现状,并找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其形成原因,为建构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提供前提条件;分析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关于大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理论和实践的经验,为建立我国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提供启示。 第二,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的不同诱因,从内部间接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外显直接因素,包括组织、个体和管理因素,以及环境约束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的生成机理和演化过程,生成机理借助事件链理论、致灾因素突变模型和社会燃烧理论进行分析,演化过程则借助熵变理论进行分析,为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构建了适合我国省域中心城市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立了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组织结构,并分析了预警组织结构各层级之间的协调关系。阐述了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运行机制,包括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的系统构造、运作流程和实施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信息机制,包括信息监测机制、信息评判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以及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应急机制,并从应急决策机制和应急控制机制进行了分析。 第四,提出了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协同。运用协同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界定了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机制协同的内涵和理论依据,提出了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协同的特征、原则、目标,以及实际水平和理想水平的差距,并根据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的实际特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提出了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协同的总体思路和耦合模式。 第五,构建了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15所省域中心城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构建了城市公共危机预警评价模型,包括危机评价不确定结论的合成模型、基于未确知测度的评价模型和基于三层前馈神经网络的预警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警度大多数都处于轻警,少部分城市处于中警,需要采用一定的预控措施。 最后,提出了保障我国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有效运行的对策。其中,首要任务是全面整合省域中心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组织体系,具体包括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学习教育机制、全民参与的管理机制和信息管理三个方面;其次需要建构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的权责机制,包括权力划分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三个部分;再次需要建立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的信息公开机制;另外还需要完善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的法律支撑保障体系。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D63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毛莉;杜威;朱丽娜;吴琪;;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危机预警模型[J];广东公安科技;2012年04期

2 刘刚;;我国城市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与评价探析[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慧敏;基于免疫理论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动免疫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健;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与预警平台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楠;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焱;我国在构建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邹婷婷;政府灾害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丽;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5 郭燕;地震危机管理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高雪宾;煤炭行业矿难危机管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钟昭华;委托代理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危机预警失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李思华;对社会预警一些基本问题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娅楠;河北省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陈丹;加强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3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823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3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