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高校“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以江西财经大学“信毅实践班”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5 04:10
  随着我国步入21世纪信息科技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其所培养出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国家对他们的要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普遍的关注,但其培养方式却往往被诟病。高校往往以第一课堂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虽然能够为人才提供专业知识的传授,但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往往缺乏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而且,第一课堂模式化的人才培养容易固化人才培养的内容,导致“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结果。因此,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式上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充分尊重人的“个性”才能发掘学生的更多可能性。第二课堂作为高校近期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补充,有其因材施教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合理性。高校第二课堂在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探索多种方式及途径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上也更加的灵活。并且,高校第二课堂能够拓宽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提升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提高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第二课堂培育创新人才的功能,如何保证第二课堂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效果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1.2.2 关于第二课堂的研究
        1.2.3 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假设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线路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第二课堂
        2.1.2 创新型人才
    2.2 理论基础
        2.2.1 现象学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情景学习理论
第3章 江西财经大学“信毅班”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1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毅班基本情况介绍
    3.2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信毅实践班的设置
        3.2.1 培养目标
        3.2.2 招生标准
        3.2.3 培养措施和方法
        3.2.4 信毅实践班第二课堂主要内容
        3.2.5 考核评价办法
    3.3 访谈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
        3.3.1 抽样方法
        3.3.2 研究工具
        3.3.3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3.4 访谈目的
    3.4 江西财经大学信毅班成员背景因素和第二课堂参与度分析
        3.4.1 家庭收入
        3.4.2 担任班委
        3.4.3 独生子女
        3.4.4 毕业去向
    3.5 信毅班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具体表现
        3.5.1 阻碍因素
        3.5.2 有利因素
    3.6 信毅班学生对班级第二课堂的态度
        3.6.1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3.6.2 班级管理制度
        3.6.3 信毅学生对班级的评价和自我评价
第4章 信毅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活动内容方面
        4.1.1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时间分配上的冲突
        4.1.2 第二课堂内容安排和学生选择上的冲突
    4.2 活动理念方面
        4.2.1 学生的“显性”期望与“隐性”获得的冲突
        4.2.2 学生和教师角色之间的冲突
    4.3 管理制度方面
        4.3.1 规范化的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冲突
        4.3.2 评价保障体系不完善
第5章 优化高校第二课堂有效管理的建议
    5.1 以学生为本
        5.1.1 从“人本”出发关怀学生
        5.1.2 为学生设置分类训练模块
    5.2 教师方面的举措
        5.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2.2 提高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5.3 优化第二课堂的相关措施
        5.3.1 合理调整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比例
        5.3.2 严格执行规范化管理第二课堂
        5.3.3 建立健全第二课堂活动的保障机制
        5.3.4 健全规范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效评价体系
第6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本文编号:2936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36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1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