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美行政学发展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19:37
我国的行政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政治学的恢复和重建而恢复、重建起来的,其学术资源主要是从欧美越洋而来的、以新概念和新理论为包装形式的舶来品。二十多年来,我国行政理论一直处于“引进、消化、吸收”阶段,没有达到“创新、重构”的高度,相当一部分行政学者扮演了西方行政学原理的“输入者”、“无意识思想家”的角色,国内理论界处于“失语”状态,而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则使西方行政学理论在我国的运用出现了背景倒置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研究近代中美两国行政学发展,分析当时两国行政学发展展现出来的种种特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当前我国行政学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中出现的一些概念和当前学界正在争论的观点,对于当前学界争论的观点,笔者通过研究,或支持某一个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后文的进行,铺平道路;其次,笔者主要从近代中美两国行政学的论著,行政学在大学的发展,行政研究机构的设立,以及行政学本土化发展的进程四个方面系统的介绍了中美两国自引进行政学以来,行政学在两国的发展情况,并主要从学术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学派四个方面分析了当时两国行政学发展呈现出来的不...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基本概念
1.3.1 本土化与行政学本土化
1.3.2 范式与范式的变迁
1.4 文献综述
1.4.1 近代中美行政学发展研究综述
1.4.2 当前国内行政学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综述
1.4.3 当前中国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现状综述
第2章 行政学起源与中美两国行政学的发展沿革
2.1 行政学起源
2.1.1 行政学起源之美国说
2.2.2 行政学起源之欧洲说
2.2 范式观点分析中美行政学发展历史
2.2.1 美国行政学发展沿革
2.2.2 中国行政学发展沿革
2.3 小结
第3章 近代中美行政学发展之比较
3.1 近代美国行政学发展概况
3.1.1 代表性的行政学家及其研究成果
3.1.2 勃然而兴的行政研究机构
3.1.3 行政学的美国化发展状况
3.2 近代中国行政学发展概况
3.2.1 近代译著的行政学著作
3.2.2 行政学在大学中的发展状况
3.2.3 行政研究机构发展状况
3.2.4 行政学的中国化发展状况
3.3 近代中美行政学发展特点比较
3.3.1 学术研究主体特点之比较
3.3.2 研究内容特点之比较
3.3.3 研究方法特点之比较
3.3.4 研究学派特点之比较
3.4 小结
第4章 近代中美行政学发展差异成因分析
4.1 经济水平与经济结构的不同是差异的根本原因
4.2 政治时局的不同是差异的关键因素
4.3 传统哲学思想的不同是差异的主要原因
4.4 相关学科影响的不同是差异的直接原因
4.5 小结
第5章 近代中美行政学本土化发展的现代启示
5.1 社会需求是行政学发展的基本条件
5.2 学术研究主体是行政学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
5.3 行政研究机构是推动行政学发展的主体力量
5.4 方法论建设是推动行政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5.5 行政学派是推动行政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5.6 本土化是行政学发展最终出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书籍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评估与反思[J]. 陈辉. 行政论坛. 2008(06)
[2]行政学本土化:内涵、意义及路径[J]. 芮国强. 江海学刊. 2008(06)
[3]变革时代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与前景[J]. 张成福. 中国行政管理. 2008(09)
[4]行政学本土化:历史、生态和哲学的途径[J]. 范绍庆. 行政与法. 2008(06)
[5]行政学美国化:理论支点及其引发的批评与启示——为纪念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发表120周年而作[J]. 乔耀章.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6]行政学中国化与行政发展观辨析[J]. 乔耀章. 长白学刊. 2007(02)
[7]问题与方法:近十年来中国行政学研究评估(1995—2005)[J]. 何艳玲. 政治学研究. 2007(01)
[8]抗战前行政学输入与行政研究的兴起[J]. 孙宏云. 学术研究. 2006(12)
[9]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困境与出路[J]. 郭小聪,肖生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6)
[10]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史与发展趋势探析[J]. 张明红. 甘肃农业. 2006(10)
硕士论文
[1]文化视野中的行政学理论本土化研究[D]. 张传杰.东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8268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基本概念
1.3.1 本土化与行政学本土化
1.3.2 范式与范式的变迁
1.4 文献综述
1.4.1 近代中美行政学发展研究综述
1.4.2 当前国内行政学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综述
1.4.3 当前中国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现状综述
第2章 行政学起源与中美两国行政学的发展沿革
2.1 行政学起源
2.1.1 行政学起源之美国说
2.2.2 行政学起源之欧洲说
2.2 范式观点分析中美行政学发展历史
2.2.1 美国行政学发展沿革
2.2.2 中国行政学发展沿革
2.3 小结
第3章 近代中美行政学发展之比较
3.1 近代美国行政学发展概况
3.1.1 代表性的行政学家及其研究成果
3.1.2 勃然而兴的行政研究机构
3.1.3 行政学的美国化发展状况
3.2 近代中国行政学发展概况
3.2.1 近代译著的行政学著作
3.2.2 行政学在大学中的发展状况
3.2.3 行政研究机构发展状况
3.2.4 行政学的中国化发展状况
3.3 近代中美行政学发展特点比较
3.3.1 学术研究主体特点之比较
3.3.2 研究内容特点之比较
3.3.3 研究方法特点之比较
3.3.4 研究学派特点之比较
3.4 小结
第4章 近代中美行政学发展差异成因分析
4.1 经济水平与经济结构的不同是差异的根本原因
4.2 政治时局的不同是差异的关键因素
4.3 传统哲学思想的不同是差异的主要原因
4.4 相关学科影响的不同是差异的直接原因
4.5 小结
第5章 近代中美行政学本土化发展的现代启示
5.1 社会需求是行政学发展的基本条件
5.2 学术研究主体是行政学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
5.3 行政研究机构是推动行政学发展的主体力量
5.4 方法论建设是推动行政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5.5 行政学派是推动行政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5.6 本土化是行政学发展最终出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书籍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评估与反思[J]. 陈辉. 行政论坛. 2008(06)
[2]行政学本土化:内涵、意义及路径[J]. 芮国强. 江海学刊. 2008(06)
[3]变革时代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与前景[J]. 张成福. 中国行政管理. 2008(09)
[4]行政学本土化:历史、生态和哲学的途径[J]. 范绍庆. 行政与法. 2008(06)
[5]行政学美国化:理论支点及其引发的批评与启示——为纪念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发表120周年而作[J]. 乔耀章.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6]行政学中国化与行政发展观辨析[J]. 乔耀章. 长白学刊. 2007(02)
[7]问题与方法:近十年来中国行政学研究评估(1995—2005)[J]. 何艳玲. 政治学研究. 2007(01)
[8]抗战前行政学输入与行政研究的兴起[J]. 孙宏云. 学术研究. 2006(12)
[9]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困境与出路[J]. 郭小聪,肖生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6)
[10]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史与发展趋势探析[J]. 张明红. 甘肃农业. 2006(10)
硕士论文
[1]文化视野中的行政学理论本土化研究[D]. 张传杰.东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38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38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