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外贸管理制度变迁机理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05 03:08
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换过程,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原有低效率制度的替换过程。制度与对外贸易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贸易制度的建立和变迁推动了对外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贸易制度变迁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贵州省借助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于贵州省这一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来说,通过开展对外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协作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理性的选择。以前人们研究贵州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往往从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出发进行分析和解释,忽略了贸易制度的作用,而研究表明贸易制度变迁是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数之一。本论文循着贵州省外贸管理制度的变迁轨迹,研究外贸管理制度变迁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关系,比较分析贵州省与浙江省外贸管理制度变迁的差异,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研究了贵州省外贸管理制度变迁的机理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下一阶段贵州省外贸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有关建议。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贵州省外贸出口市场结构变化图
0%1,廿厂千1,廿勺Tr乙UUU」1二乙UUJJF乙UU任Jl二图6.2贵州省进出口贸易方式变化图《1991年一2004年贵州省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汇编》。外贸微观主体,民营企业己成为推动贵州省出口快速
抵御国际市场的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贵州省外贸进出口的健康稳定增长。图6.:资料来源:((1991贵州省外贸进出口分企业性质变化图年一2004年贵州省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4、资源配置日益合理,出口结构明显优化。随着近年来贵州省外贸宏观调控和鼓励结构调整政策的显现,贵州省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出口商品逐步从出口资源性、高能耗产品向出口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资源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方向发展。2004年,我省初级产品出口1.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9.%6,较1991年下降了n.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贵州省工业制成品一直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04年出口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0.4%,较1991年增长1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制度变迁理论两种分析思路的互补性思考[J]. 胡海峰,李雯. 人文杂志. 2003(04)
[2]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J]. 王佃凯. 经济评论. 2002(02)
[3]从制度角度看外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 陈震. 国际经贸探索. 2001(06)
[4]制度创新:国际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J]. 俞剑平,张小蒂.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08)
[5]拉美外贸体制现状分析[J]. 周丽霞. 拉丁美洲研究. 2001(01)
[6]西部开放中的比较优势分析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 王耀中,杨宝良. 求索. 2000(06)
[7]多种制度变迁方式并存和渐进转换的改革道路──“温州模式”及浙江改革经验[J]. 金祥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
[8]制度创新与外贸发展——关于我国发展外贸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 唐永红.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9(06)
[9]“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外贸改革的启示[J]. 张旭菲. 国际贸易问题. 1998(11)
[10]克鲁格曼的理论“接口”和诺斯的“贸易由制度启动”命题——关于贸易理论的发展和制度创新比较优势的思考[J]. 孙杰. 经济研究. 1997(12)
本文编号:2957902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贵州省外贸出口市场结构变化图
0%1,廿厂千1,廿勺Tr乙UUU」1二乙UUJJF乙UU任Jl二图6.2贵州省进出口贸易方式变化图《1991年一2004年贵州省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汇编》。外贸微观主体,民营企业己成为推动贵州省出口快速
抵御国际市场的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贵州省外贸进出口的健康稳定增长。图6.:资料来源:((1991贵州省外贸进出口分企业性质变化图年一2004年贵州省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4、资源配置日益合理,出口结构明显优化。随着近年来贵州省外贸宏观调控和鼓励结构调整政策的显现,贵州省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出口商品逐步从出口资源性、高能耗产品向出口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资源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方向发展。2004年,我省初级产品出口1.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9.%6,较1991年下降了n.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贵州省工业制成品一直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04年出口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0.4%,较1991年增长1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制度变迁理论两种分析思路的互补性思考[J]. 胡海峰,李雯. 人文杂志. 2003(04)
[2]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J]. 王佃凯. 经济评论. 2002(02)
[3]从制度角度看外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 陈震. 国际经贸探索. 2001(06)
[4]制度创新:国际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J]. 俞剑平,张小蒂.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08)
[5]拉美外贸体制现状分析[J]. 周丽霞. 拉丁美洲研究. 2001(01)
[6]西部开放中的比较优势分析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J]. 王耀中,杨宝良. 求索. 2000(06)
[7]多种制度变迁方式并存和渐进转换的改革道路──“温州模式”及浙江改革经验[J]. 金祥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
[8]制度创新与外贸发展——关于我国发展外贸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 唐永红.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9(06)
[9]“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外贸改革的启示[J]. 张旭菲. 国际贸易问题. 1998(11)
[10]克鲁格曼的理论“接口”和诺斯的“贸易由制度启动”命题——关于贸易理论的发展和制度创新比较优势的思考[J]. 孙杰. 经济研究. 1997(12)
本文编号:2957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957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