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城市生态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4 06:07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融合,在生态系统承载力内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发展政策和生态格局,减少环境压力,促进有效的和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城市必将成为21世纪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追求目标。随着东台市的发展,东台如何抓住此重大的发展契机,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接受苏南地区功能扩散和产业转移,促进东台市的协调发展,提高自身的城市竞争力,树立自身的发展特色,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东台市今后所应致力于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的有关理论。由于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管理主体水平的提高,所以笔者从管理学角度加强了对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主体的研究,以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创新提出了以政府为核心,共建全民参与的生态管理主体,对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结合东台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东台市生态市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生态产业建设和保障体系等,提出了东台市建成生态市的相关对策和措施。笔者基于生态原则,对东台市生态市建设提出了系统的设想,以期重构城市,促进东台市社会、...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特点
2.2 生态城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章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
3.1 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3 循环经济理论
3.4 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发展理论
3.5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四章 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主体研究
4.1 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
4.2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主体
第五章 东台市生态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5.1 东台市生态建设的优势
5.2 东台市生态建设的制约因素
第六章 东台市生态产业建设的研究
6.1 生态工业建设
6.2 生态农业建设
6.3 生态林业建设
6.4 生态服务业建设
6.5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第七章 东台市生态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研究
7.1 法制保障
7.2 组织保障
7.3 资金保障
7.4 技术保障
7.5 社会保障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公共管理研究论述[J]. 李进. 河西学院学报. 2007(04)
[2]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J]. 张志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3]长乐市生态建设体系构想[J]. 陈星光. 福建环境. 2003(06)
[4]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J]. 党秀云. 中国行政管理. 2003(10)
[5]北京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综合评价研究[J]. 张丽平,申玉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6]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J]. 苏明礼,伊武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3(02)
[7]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及其他[J]. 王乐夫. 政治学研究. 2001(03)
[8]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 黄肇义,杨东援. 城市规划. 2001(01)
[9]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城市建设[J]. 童光荣,郭笑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02)
[10]城市建设的新目标——生态城市[J]. 郝润梅,高艳春.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0(01)
硕士论文
[1]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开封市为例[D]. 李立阳.河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48912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特点
2.2 生态城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章 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
3.1 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3 循环经济理论
3.4 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发展理论
3.5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四章 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主体研究
4.1 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可行性
4.2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主体
第五章 东台市生态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5.1 东台市生态建设的优势
5.2 东台市生态建设的制约因素
第六章 东台市生态产业建设的研究
6.1 生态工业建设
6.2 生态农业建设
6.3 生态林业建设
6.4 生态服务业建设
6.5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第七章 东台市生态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研究
7.1 法制保障
7.2 组织保障
7.3 资金保障
7.4 技术保障
7.5 社会保障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公共管理研究论述[J]. 李进. 河西学院学报. 2007(04)
[2]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J]. 张志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3]长乐市生态建设体系构想[J]. 陈星光. 福建环境. 2003(06)
[4]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J]. 党秀云. 中国行政管理. 2003(10)
[5]北京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综合评价研究[J]. 张丽平,申玉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6]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J]. 苏明礼,伊武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3(02)
[7]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及其他[J]. 王乐夫. 政治学研究. 2001(03)
[8]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 黄肇义,杨东援. 城市规划. 2001(01)
[9]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城市建设[J]. 童光荣,郭笑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02)
[10]城市建设的新目标——生态城市[J]. 郝润梅,高艳春.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0(01)
硕士论文
[1]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开封市为例[D]. 李立阳.河南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48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04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