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0 23:49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崛起,公民参与运动不断凸显出其影响力,“强势民主”、“积极的公民资格”、“社区公民治理”的呼声与日俱增,公民参与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政府治理过程和公共管理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然而虽然新媒体的崛起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创造了必要的技术保障,但缺乏引导的公民参与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在内嵌式引导的理论建构和技术支持下引导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有力回应新媒体背景下公民参与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对公共决策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等问题,将公民的“个体性”转化为“公共性”,发挥公民资格,实施公民自治,推进公民社会的进程,使得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对管理者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起到积极作用,引导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因素健康发展,形成良性的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式,从而提高政府对公共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公众对公共决策的满意度。本文从公民参与在我国的发展脉络以及新媒体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影响角度,提出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处于无序、失序、公共性缺失的状态,而政府对公民参与采取被动回应的处置方式,导致回应的不到位,使得公共决策难以获得公民的充分支持,甚至将导致...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文献述评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媒体及其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影响
第一节 “新媒体”释义
一、 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二、 新媒体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一、 公共性、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
二、 服务型政府与公民参与公共决策
三、 从“被动回应”到“内嵌式引导”:论文的中轴性假设
第三节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发展脉络
一、 决策动员框架下的公民响应: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二、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萌发:改革开放至 20 世纪 90 年代
三、 政府治理转型与公民参与决策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
第四节 新媒体的崛起及其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影响
一、 新媒体发展概况
二、 新媒体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影响
第三章 “内嵌式引导”: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有效机制
第一节 构建“内嵌式引导”的理论逻辑
一、 我国决策模式中正日益强调公民参与因素
二、 公民参与是有效公共决策的保障
三、 政府的被动回应影响着公共决策的公平和效率
四、 内嵌式引导是政府引导公民参与的有效机制
第二节 公共性再生产:“内嵌式引导”的构建前提
一、 从失序到有序:公共性的归位
二、 信任与承诺:公共性的新权威基础
三、 新媒体中的伦理与制度供给
第三节 官民联动与主动辅助:“内嵌式引导”的运作规则
一、 从政策动员到官民联动:政府维度
二、 从无序参与到主动辅助:公民维度
第四节 “公共性”自我:“内嵌式引导”中的主体意识
一、 公共决策中政府的意识转型:从管控到服务
二、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从自治到共治
三、 “公民—政府”的共识生产
第五节 “内嵌式引导”的保障体系
一、 内嵌式组织安排
二、 公共性诚信制度
三、 软约束
第四章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技术
第一节 主动辅助性公民参与技术
一、 召开准自治公民会议
二、 引入申诉专员制度
三、 引入志愿主义
第二节 电子政务与网络行政专员
一、 强化电子政务功能
二、 建立网络行政专员制度
第三节 基于公共性的官民联动技术
一、 健全听证会制度
二、 推进政务微博建设
三、 共治委员会:治理与自治的有效对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与主要模式[J]. 刘雨果. 管理观察. 2009(09)
[2]略论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以厦门PX项目建设为例[J]. 刘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3]“新媒体”概念辨析[J]. 匡文波. 国际新闻界. 2008(06)
[4]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 牛海峰.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
[5]我国转型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一种利益分析的视角[J]. 王洛忠. 中国行政管理. 2005(08)
[6]论社会转型期的公民文化培育[J]. 张华青.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4(04)
[7]对数字新媒体发展的一点思考[J]. 肖泉.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04(05)
[8]经济全球化与治理的变迁[J]. 俞可平. 哲学研究. 2000(10)
[9]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J]. 陈振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10]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J]. 丁煌. 政治学研究. 1999(01)
本文编号:3091893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文献述评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媒体及其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影响
第一节 “新媒体”释义
一、 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二、 新媒体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一、 公共性、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
二、 服务型政府与公民参与公共决策
三、 从“被动回应”到“内嵌式引导”:论文的中轴性假设
第三节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发展脉络
一、 决策动员框架下的公民响应: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二、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萌发:改革开放至 20 世纪 90 年代
三、 政府治理转型与公民参与决策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
第四节 新媒体的崛起及其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影响
一、 新媒体发展概况
二、 新媒体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影响
第三章 “内嵌式引导”: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有效机制
第一节 构建“内嵌式引导”的理论逻辑
一、 我国决策模式中正日益强调公民参与因素
二、 公民参与是有效公共决策的保障
三、 政府的被动回应影响着公共决策的公平和效率
四、 内嵌式引导是政府引导公民参与的有效机制
第二节 公共性再生产:“内嵌式引导”的构建前提
一、 从失序到有序:公共性的归位
二、 信任与承诺:公共性的新权威基础
三、 新媒体中的伦理与制度供给
第三节 官民联动与主动辅助:“内嵌式引导”的运作规则
一、 从政策动员到官民联动:政府维度
二、 从无序参与到主动辅助:公民维度
第四节 “公共性”自我:“内嵌式引导”中的主体意识
一、 公共决策中政府的意识转型:从管控到服务
二、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从自治到共治
三、 “公民—政府”的共识生产
第五节 “内嵌式引导”的保障体系
一、 内嵌式组织安排
二、 公共性诚信制度
三、 软约束
第四章 新媒体背景下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技术
第一节 主动辅助性公民参与技术
一、 召开准自治公民会议
二、 引入申诉专员制度
三、 引入志愿主义
第二节 电子政务与网络行政专员
一、 强化电子政务功能
二、 建立网络行政专员制度
第三节 基于公共性的官民联动技术
一、 健全听证会制度
二、 推进政务微博建设
三、 共治委员会:治理与自治的有效对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与主要模式[J]. 刘雨果. 管理观察. 2009(09)
[2]略论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以厦门PX项目建设为例[J]. 刘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3]“新媒体”概念辨析[J]. 匡文波. 国际新闻界. 2008(06)
[4]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 牛海峰.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
[5]我国转型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一种利益分析的视角[J]. 王洛忠. 中国行政管理. 2005(08)
[6]论社会转型期的公民文化培育[J]. 张华青.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4(04)
[7]对数字新媒体发展的一点思考[J]. 肖泉.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04(05)
[8]经济全球化与治理的变迁[J]. 俞可平. 哲学研究. 2000(10)
[9]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J]. 陈振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10]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J]. 丁煌. 政治学研究. 1999(01)
本文编号:3091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09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