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01:37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它们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导国家的经济活动,试图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然而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滞胀、政府公共服务的无效率,造成社会普遍不满。人们开始从政治上批判“福利国家”的政策基础,主张以自由市场、个人责任、个人主义来重塑国家和社会。在此背景之下,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提出了一套与传统公共行政相区别的理论体系,强调按照“企业家理论”来改革政府,以提高政府效率,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后来,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企业家理论”的局限性批判,以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的一批公共行政学者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行政是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一套理念。另外,奥斯特罗姆夫妇创立了“多中心治理理论”,以自主治理为基础,强调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与公共事物的处理上存在多个主体,这样的治理方式比传统的“单中心”供给更加有效、质量更高。以上三种理论对公共服务建设给出了理论性的指导,西方多个国家无不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着各自的公共服务实践。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关于怎样实现经济发展与公...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结构安排
(三) 研究方法
五、 核心概念—公共服务与公共服务体系
(一) 公共服务及公共服务体系
(二) 公共服务体系的分类
第一章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分析
一、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 多中心治理理论
二、 三种理论对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义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企业家精神在政府改革中的运用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的关注
(三) 多中心治理理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主体模式的运用
第二章 国内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一、 上海浦东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践
(一) 政府自身角色转型及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树立
(二)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实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二、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践
(一) 政府重视,明确目标,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 在规划方面,滨海新区启动控规编制,突出公共服务职能
(三) 依托电子政务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 逐步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①
(五) 形成“一级政府,分类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②
三、 国家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 做好新区建设的规划,对保证新区快速发展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二)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三) 准确定位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四) 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实现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五) 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第三章 兰州新区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分析
一、 新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功能布局和规划目标
(一) 兰州新区战略定位
(二) 兰州新区功能布局
(三) 兰州新区规划目标
二、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
(一)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二)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三、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势分析
(二)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第四章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原则、内容与措施建议
一、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原则
(一) 因地制宜原则
(二) 层级建设原则
(三) 公平效率原则
(四) 多元化提供模式原则
(五) 以人为本原则
二、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内容分析
(一) 二维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内容
(二) 二维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势分析
三、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措施建议
(一) 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 高标准、高起点做好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工作
(三) 健全相关制度,为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良好制度保障
(四) 成立专门性的公共服务机构,专门负责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
(六) 加快兰州新区经济发展,为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
(七) 建立多元供给主体、多样化供给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八) 建立新区公共服务体系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服务供给的服务学视角解读[J]. 包国宪,王学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2]网络化治理: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模式[J]. 孙健. 学术界. 2011(02)
[3]国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J]. 姜异康,袁曙宏,韩康,薄贵利,高小平,范文,朱光磊,李军鹏,孙晓莉. 中国行政管理. 2011(02)
[4]构建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体系: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J]. 孙宇. 中国行政管理. 2010(11)
[5]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阈下的政府能力建设[J]. 孙健,孙牧.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6]浦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年的回顾与思考[J]. 陈奇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7]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性思考[J]. 周望. 未来与发展. 2010(04)
[8]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启迪与警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政治学思考[J]. 刘峰,孔新峰. 行政管理改革. 2010(01)
[9]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演变[J]. 王志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2)
[10]西方国家公共行政范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J]. 孙健. 学术界. 2009(06)
博士论文
[1]城市公共服务研究[D]. 金南顺.东北财经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体系路径研究[D]. 徐逸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11
[2]西安曲江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金栋昌.长安大学 2010
[3]永济市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 和熠.山西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32350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结构安排
(三) 研究方法
五、 核心概念—公共服务与公共服务体系
(一) 公共服务及公共服务体系
(二) 公共服务体系的分类
第一章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分析
一、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
(三) 多中心治理理论
二、 三种理论对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义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企业家精神在政府改革中的运用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的关注
(三) 多中心治理理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主体模式的运用
第二章 国内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一、 上海浦东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践
(一) 政府自身角色转型及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树立
(二)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实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二、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践
(一) 政府重视,明确目标,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 在规划方面,滨海新区启动控规编制,突出公共服务职能
(三) 依托电子政务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 逐步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①
(五) 形成“一级政府,分类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②
三、 国家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 做好新区建设的规划,对保证新区快速发展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二)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三) 准确定位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四) 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实现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五) 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第三章 兰州新区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分析
一、 新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功能布局和规划目标
(一) 兰州新区战略定位
(二) 兰州新区功能布局
(三) 兰州新区规划目标
二、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
(一)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二)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三、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势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势分析
(二)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第四章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原则、内容与措施建议
一、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原则
(一) 因地制宜原则
(二) 层级建设原则
(三) 公平效率原则
(四) 多元化提供模式原则
(五) 以人为本原则
二、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内容分析
(一) 二维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内容
(二) 二维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势分析
三、 兰州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措施建议
(一) 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 高标准、高起点做好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工作
(三) 健全相关制度,为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良好制度保障
(四) 成立专门性的公共服务机构,专门负责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
(六) 加快兰州新区经济发展,为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
(七) 建立多元供给主体、多样化供给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八) 建立新区公共服务体系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服务供给的服务学视角解读[J]. 包国宪,王学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2]网络化治理: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模式[J]. 孙健. 学术界. 2011(02)
[3]国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J]. 姜异康,袁曙宏,韩康,薄贵利,高小平,范文,朱光磊,李军鹏,孙晓莉. 中国行政管理. 2011(02)
[4]构建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体系: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J]. 孙宇. 中国行政管理. 2010(11)
[5]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阈下的政府能力建设[J]. 孙健,孙牧.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6]浦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年的回顾与思考[J]. 陈奇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7]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性思考[J]. 周望. 未来与发展. 2010(04)
[8]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启迪与警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政治学思考[J]. 刘峰,孔新峰. 行政管理改革. 2010(01)
[9]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演变[J]. 王志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2)
[10]西方国家公共行政范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J]. 孙健. 学术界. 2009(06)
博士论文
[1]城市公共服务研究[D]. 金南顺.东北财经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体系路径研究[D]. 徐逸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11
[2]西安曲江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金栋昌.长安大学 2010
[3]永济市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 和熠.山西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32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13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