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心理契约概念以来,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尽管其中的某些概念和相关理论一直处于探索和争论之中,但是由于其涉及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因此它也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心理契约在企业管理的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并为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目前对于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缺乏。 由于我国公务员具有政务与事务官员的双重角色,因此对其心理契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满意度,提升政府行政组织的管理效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政府行政组织和公务员为研究主体,将心理契约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并开展实证分析研究。针对政府行政组织与公务员之间心理契约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观察政府行政组织与公务员之间心理契约交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分析心理契约主体心理互动过程和行为因果关联,使政府行政组织和公务员认识心理契约存在的客观性和交互影响作用的重要性。揭示契约主体双方的期望要素内涵,通过建立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双向多维度结构模型和动态演化模型,为政府行政组织进一步实施公务员心理契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公务员心理契约的研究也拓展了传统心理契约的研究领域,为探求政府行政组织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的主要工作与重要研究成果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揭示了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期望要素内涵并进行期望要素的重要性测定,建立了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双向多维度结构模型。具体研究结果表现在三个方面:(A)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与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在理论和现实状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假设——调查——检验等研究环节,揭示公务员心理契约期望要素内涵。研究结果得到了政府行政组织对公务员的心理契约所包含的十个期望要素和公务员对政府行政组织的心理契约所包含的十个期望要素。(B)针对公务员心理契约期望要素进行重要性测定,得到了不同行政级别公务员的心理期望要素的重要程度分布。(C)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素分析方法,对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内在成份和结构维度进行探讨,研究结果验证了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是双向多维度结构,并建立了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双向多维度结构模型。 2、通过对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结论,为政府行政组织有的放矢地制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激励措施提供了实证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论有:(A)大部分公务员愿意继续留职,主要是基于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B)在政府行政组织中,不论公务员行政级别的高低,都有相当比率的公务员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存在说不清楚或者预期不好的感觉,同时公务员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需求十分强烈,,但是政府行政组织在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管理上尤显薄弱。(C)不同行政级别的公务员对于为政府事业奉献而预期政府行政组织给予回报的主要形式体现在组织认可、群众认可和晋升三个方面,其内容主要涉及非物质奖励。(D)政府行政组织中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较高行政级别的厅、处级公务员,即政府行政组织中的领导层,而较低行政级别的科级与科员级公务员的创新动力不足。(E)不同行政级别的大部分公务员认为政府行政组织(或代理人)的口头承诺或暗示的兑现程度不大,其中很大部分厅、处级公务员对于政府行政组织(或代理人)不兑现的口头承诺或暗示没有反应,而科级与科员级公务员的反应显得更为强烈。(F)大部分公务员感受不到职业成就感。 3、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公务员心理契约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揭示心理契约的历程周期性,设计共建和谐心理契约的原则,建构心理契约的动态演化模型,提出心理契约的管理策略和建议。主要研究工作体现在:(A)比较分析了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与其他赢利性组织与组织成员之间心理契约的异同。(B)分析影响公务员心理契约的显性因素、隐性因素以及政府行政组织与公务员双方交互影响的作用,为政府行政组织与公务员共建和谐心理契约奠定了基础。(C)依据制度学和契约理论,揭示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历程周期性,设计共建和谐心理契约的原则,建构政府行政组织与公务员之间心理契约的动态演化模型,并提出心理契约的管理策略和对策建议。 论文的最后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说明了本研究工作中的核心创新点,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和可能的发展方向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心理契约 公务员 行政组织 期望要素 组织承诺 管理效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630.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绪论15-31
- 1.1 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5-20
- 1.1.1 研究背景15-18
- 1.1.2 研究意义18-2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0-27
- 1.2.1 心理契约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20-21
- 1.2.2 心理契约内容组成的实证分析21
- 1.2.3 心理契约维度结构的验证21-23
- 1.2.4 心理契约主体及其代理人研究23-24
- 1.2.5 心理契约违背或破裂及后果影响分析24-25
- 1.2.6 国内外心理契约研究存在的不足25-27
- 1.3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27-31
- 第二章 心理契约期望要素内涵与重要性测定31-46
- 2.1 公务员心理契约概念31-34
- 2.1.1 心理契约主体定义31-32
- 2.1.2 公务员心理契约概念32-34
- 2.2 心理契约期望要素内涵34-39
- 2.2.1 理论假设与研究框架34-35
- 2.2.2 问卷设计与调查35-39
- 2.3 心理契约期望要素重要性测定39-45
- 2.3.1 政府行政组织对公务员的期望要素的重要性评价39-42
- 2.3.2 公务员对政府行政组织的期望要素重要性评价42-45
- 2.4 本章小结45-46
- 第三章 心理契约的结构模型46-51
- 3.1 政府行政组织对公务员心理契约结构的因素分析46-47
- 3.2 公务员对政府行政组织心理契约结构的因素分析47-50
- 3.3 本章小结50-51
- 第四章 心理契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51-60
- 4.1 问卷调查及相关检验51-54
- 4.2 调查结果54-57
- 4.2.1 公务员留职倾向及影响因素54-55
- 4.2.2 政府行政组织回报与公务员预期55-56
- 4.2.3 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求56
- 4.2.4 政府行政组织暗示不兑现与公务员的反应56-57
- 4.3 公务员职业成就感分析57-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心理契约特性和影响因素分析60-72
- 5.1 心理契约关系三要素及内容条款组成60-61
- 5.1.1 心理契约关系三要素60
- 5.1.2 心理契约内容条款组成60-61
- 5.2 公务员心理契约特性分析61-63
- 5.3 显性影响因素和隐性影响因素分析63-66
- 5.3.1 显性影响因素分析63-65
- 5.3.2 隐性影响因素分析65-66
- 5.4 心理契约主体交互影响作用分析66-71
- 5.4.1 企业心理契约主体交互作用研究成果67-68
- 5.4.2 公务员心理契约主体交互影响作用分析68-71
- 5.5 本章小结71-72
- 第六章 心理契约动态演化模型和管理策略72-82
- 6.1 心理契约的历程周期性72-73
- 6.2 设计共建和谐心理契约的原则73-75
- 6.3 建构心理契约的动态演化模型75-76
- 6.4 心理契约管理策略和建议76-81
- 6.4.1 心理契约管理策略76-79
- 6.4.2 实施心理契约管理的对策建议79-81
- 6.5 本章小结81-82
- 总结与展望82-86
- 参考文献86-90
- 附录90-93
-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93-94
- 致谢9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国华;;从心理契约角度探讨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J];才智;2011年18期
2 周红云;;论公务员的组织公民行为管理[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3 张立迎;杨平;;基于心理契约维度的高校教师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立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契约形成、履行、破裂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宋丽红;转型时期我国基层政府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超;组织氛围、主管支持感与公务员创新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石寿松;基于心理契约的军队大学生士兵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串串;公立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契约维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何小琴;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期望及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任何佳;基于心理契约的乡镇公务员激励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茆娟;中美公务员约束机制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松楠;我国科级以下公务员心理契约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6 翟月成;基于心理契约的我国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叶莎莎;从心里契约角度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乔天祥;抗争与无奈:乡村纠纷中的农民政治心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静;公共部门管理改革中的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曾媛;心理契约视角下提升公务员满意度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2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