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5 15:55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空前高涨的自发式民意表达对地方政府的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政府必须重新审视与完善回应社会诉求的机制。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服务理论,从回应性机制的内涵与意义出发,引用典型网络案例分析当下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面临的一些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机制构建的外部条件、动力、保障、运行四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方式和途径,以此增强地方政府对网络民意和诉求的回应力,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效能。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2014,(1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内涵
(一) 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
(二) 强调公共管理的服务性
(三) 确保公共管理的及时有效性
(四) 具备法制保障和刚性约束
三、自媒体时代对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挑战
(一) 地方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
(二) 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的互动性增强
(三) 地方政府回应的主动性增强
(四) 地方政府信息引导和公开方式的转变
四、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设计
(一) 地方政府回应机制的外部环境建设
(二) 地方政府回应的动力来源
1. 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2. 地方政府的问责与晋升机制
3. 提供公共政策输出的正当路径
(三) 构建地方政府回应机制的保障
1. 提高政府回应社会公众的能力
2. 构建常态化、多样化的回应渠道
3. 加强政府回应性基础设施建设
4.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四) 地方政府回应模式选择
1. 地方政府的回应模式
(1) “被动型”回应模式
(2) “主动型”回应模式
(3) “双动型”回应模式
2. 地方政府回应模式的比较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参与与政府治理创新之思考[J]. 顾丽梅. 中国行政管理. 2010(07)
[2]政府理论研究的一个走向:从政府回应到回应型政府[J]. 卢坤建.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9)
[3]回应型政府:理论基础、内涵与特征[J]. 卢坤建. 学术研究. 2009(07)
[4]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J]. 张成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3)
本文编号:3608820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2014,(1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内涵
(一) 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
(二) 强调公共管理的服务性
(三) 确保公共管理的及时有效性
(四) 具备法制保障和刚性约束
三、自媒体时代对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挑战
(一) 地方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
(二) 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的互动性增强
(三) 地方政府回应的主动性增强
(四) 地方政府信息引导和公开方式的转变
四、地方政府回应性机制的设计
(一) 地方政府回应机制的外部环境建设
(二) 地方政府回应的动力来源
1. 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2. 地方政府的问责与晋升机制
3. 提供公共政策输出的正当路径
(三) 构建地方政府回应机制的保障
1. 提高政府回应社会公众的能力
2. 构建常态化、多样化的回应渠道
3. 加强政府回应性基础设施建设
4.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四) 地方政府回应模式选择
1. 地方政府的回应模式
(1) “被动型”回应模式
(2) “主动型”回应模式
(3) “双动型”回应模式
2. 地方政府回应模式的比较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参与与政府治理创新之思考[J]. 顾丽梅. 中国行政管理. 2010(07)
[2]政府理论研究的一个走向:从政府回应到回应型政府[J]. 卢坤建.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9)
[3]回应型政府:理论基础、内涵与特征[J]. 卢坤建. 学术研究. 2009(07)
[4]电子化政府:发展及其前景[J]. 张成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3)
本文编号:3608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360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