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合理转型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4-07-30 09:26
1我国农村人口发展问题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在经济发展、人口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农村人口的发展非常迅速,1949年全国人口为5。42亿,到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农村人口已达5。34亿,占全国人口比重的88。7%;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农村人口达到5。90亿,占全国人口比重的81。6%;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农村人口就达到8。20亿,占全国人口比重的79。5%。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加上城市化、城镇化和升学、招工,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农村人口增长速度放慢,1996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是我国农村人口的数量还是很大,人均资源的占有量远远低于加拿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甚至低于日本。
2树立科学的人口发展观,构建我国农村人口全面发展初步框架
2。1人口数量适度,稳定低生育水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人口的绝对数量仍很大,人口对资源的压力很大,人口的存量问题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解决。虽然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口的低增长,将人口的增长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下。但是,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的低生育水平还不稳定。在农村,特别是在经济还较贫困的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方式还未改变,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加之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生育水平还可能反弹,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还面临诸多困难。
2。2人口素质高,人力资源丰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知识经济已成为主流,经济的增长已不再单纯依靠劳动力的数量,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一个国家要拥有众多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就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谁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谁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管理和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被喻为“推动社会的两个车轮”,而将这两个车轮连在一起的就是人才。人口的素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2。3人口结构合理,社会秩序稳定
从人口的年龄分布上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其进程还在加快,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影响,使得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失调,制约着人口再生产、物质再生产和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全面引导人口结构合理分布,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足够劳动力的同时,实现家庭稳定、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2。4生产力水平发达,人民生活质量高
人口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使人们生活稳定收入有保障,身体健康医疗有保障,精神高尚养老有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有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效提高。这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做保障。只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才能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人口全面发展的这四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人口数量适度是关键,人口素质高是核心,合理的人口结构是根本,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是目的。
3实现农村人口全面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拓宽农村教育融资渠道,解决教育设备落后、办学经费缺乏等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二,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第三,必须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保证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得到真正落实。第四,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引导农民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构筑起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五,加强农民科技知识培训,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推广实用技术为重点,采用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办学,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培养出一大批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3.2科学务农,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第一,科学务农。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运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的产量和产值,利用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第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市场的开拓、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等工作。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大力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强化农业环节的连贯性,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要根据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状况,积极调整农业的内部结构,提升养殖业的比重。还要加强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发展旅游农业等经营性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第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针对农村人口多、资源少,农村出现富余劳动力的现状,要加大培训与引导,组织劳务输出,让农民一方面增加收入,一方面开拓视野、转变观念。
3.3加快养老、医疗保险改革,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方向是根据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科学、系统、规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全方位的,城乡一体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劳动者和全体社会成员在面临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各种困难时,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帮助,做到“老有所养”。目前,我们急需加快农村养老、医疗保险改革,加大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要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保障形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基金管理规范化、服务水平标准化等制度体系。
本文编号:6414
新中国成立以来,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在经济发展、人口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农村人口的发展非常迅速,1949年全国人口为5。42亿,到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农村人口已达5。34亿,占全国人口比重的88。7%;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农村人口达到5。90亿,占全国人口比重的81。6%;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农村人口就达到8。20亿,占全国人口比重的79。5%。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加上城市化、城镇化和升学、招工,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农村人口增长速度放慢,1996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是我国农村人口的数量还是很大,人均资源的占有量远远低于加拿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甚至低于日本。
2树立科学的人口发展观,构建我国农村人口全面发展初步框架
2。1人口数量适度,稳定低生育水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人口的绝对数量仍很大,人口对资源的压力很大,人口的存量问题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解决。虽然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口的低增长,将人口的增长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下。但是,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的低生育水平还不稳定。在农村,特别是在经济还较贫困的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方式还未改变,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人们的生育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加之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缺乏有效手段,生育水平还可能反弹,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还面临诸多困难。
2。2人口素质高,人力资源丰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知识经济已成为主流,经济的增长已不再单纯依靠劳动力的数量,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一个国家要拥有众多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就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谁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谁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管理和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被喻为“推动社会的两个车轮”,而将这两个车轮连在一起的就是人才。人口的素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2。3人口结构合理,社会秩序稳定
从人口的年龄分布上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其进程还在加快,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影响,使得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失调,制约着人口再生产、物质再生产和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全面引导人口结构合理分布,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足够劳动力的同时,实现家庭稳定、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2。4生产力水平发达,人民生活质量高
人口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使人们生活稳定收入有保障,身体健康医疗有保障,精神高尚养老有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有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效提高。这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做保障。只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才能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人口全面发展的这四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人口数量适度是关键,人口素质高是核心,合理的人口结构是根本,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是目的。
3实现农村人口全面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拓宽农村教育融资渠道,解决教育设备落后、办学经费缺乏等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二,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第三,必须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保证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得到真正落实。第四,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引导农民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构筑起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五,加强农民科技知识培训,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推广实用技术为重点,采用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办学,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培养出一大批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3.2科学务农,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第一,科学务农。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运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的产量和产值,利用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第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市场的开拓、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等工作。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大力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强化农业环节的连贯性,实现农业扩大再生产。要根据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状况,积极调整农业的内部结构,提升养殖业的比重。还要加强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发展旅游农业等经营性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第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针对农村人口多、资源少,农村出现富余劳动力的现状,要加大培训与引导,组织劳务输出,让农民一方面增加收入,一方面开拓视野、转变观念。
3.3加快养老、医疗保险改革,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和方向是根据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科学、系统、规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全方位的,城乡一体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劳动者和全体社会成员在面临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各种困难时,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帮助,做到“老有所养”。目前,我们急需加快农村养老、医疗保险改革,加大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要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保障形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基金管理规范化、服务水平标准化等制度体系。
本文编号:6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