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标准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标准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体育服务 体系 标准化 “江城健身e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自身健康问题,体育的功能日益凸显。然而,一系列社会矛盾也随之而来:人们对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逐渐增长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严重滞后相矛盾,社会体育资源有限、供给能力不足、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对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标准化研究的探讨。本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对于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运作动因进行分析论述。提出标准化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重要影响,有利于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服务供给效率、顺利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规范服务质量。标准化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应用于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管理中是必要可行的。第二,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成进行系统阐述。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梳理各学派专家观点,在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提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应包含服务产品、服务驱动体系、服务供给体系、服务硬件支撑体系、服务运行保障体系、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并提出五大支持类要素子体系为对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第三,进行个案分析。对武汉市科学健身服务综合体——“江城健身e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标准化理论和标准系统论对其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研究。最后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角度论证“江城健身e家”的标准化建设实践效果。研究发现“江城健身e家”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其建设及发展模式受到多方关注。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1、标准化建设尚有不足;2、运营商经营效益不佳;3、群众知晓率不高;4、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本研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最后,期望通过对“江城健身e家”的系统性研究,丰富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体系,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期望在实践层面能为我国其他地区类似公共体育服务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 体系 标准化 “江城健身e家”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2
- 1.1.1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宏观背景10
- 1.1.2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民生需求10-11
- 1.1.3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途经11-12
- 1.2 研究意义12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践意义12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2-16
- 1.3.1 研究方法12-14
- 1.3.2 技术路线14-16
- 2.文献综述16-24
- 2.1 概念解析16-18
- 2.1.1 公共体育服务16-17
- 2.1.2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17
- 2.1.3 标准化17-18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18-21
- 2.2.1 关于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18-20
- 2.2.2 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20-21
- 2.3 理论基础21-24
-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21
- 2.3.2 标准化理论21
- 2.3.3 标准系统论21-24
- 3.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运作动因24-26
- 3.1 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需要24
- 3.2 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效率的迫切需求24
- 3.3 顺利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重要前提24-25
- 3.4 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公众满意度的有效路径25-26
- 4.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26-30
- 4.1 服务产品27
- 4.2 服务驱动体系27-28
- 4.3 服务供给体系28
- 4.4 服务硬件支撑体系28
- 4.5 服务运行保障体系28-29
- 4.6 服务绩效评价体系29-30
- 5.个案分析——以武汉市“江城健身e家”为例30-54
- 5.1 “江城健身e家”项目概况30-31
- 5.1.1 “江城健身e家”项目建设背景30-31
- 5.1.2 “江城健身e家”项目规划31
- 5.2 “江城健身e家”标准化服务体系31-43
- 5.2.1 “江城健身e家”服务产品32-34
- 5.2.2 “江城健身e家”驱动体系34-36
- 5.2.3 “江城健身e家”供给体系36-37
- 5.2.4 “江城健身e家”硬件支撑体系37-39
- 5.2.5 “江城健身e家”运行保障体系39-42
- 5.2.6 “江城健身e家”绩效评价体系42-43
- 5.3 “江城健身e家”标准化建设实践效果及发展建议43-54
- 5.3.1 标准化建设实践效果43-51
- 5.3.2 标准化建设改进建议51-54
- 6.总结与后续研究展望54-56
- 6.1 结论54
- 6.2 后续研究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件60-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焕新,董新光;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徐焕新;全民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指标体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吕东旭;张明伟;鲍莺;;对健康促进中大众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刘欣然;;对构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理论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周德书;文建传;刘刚;闫万军;蓝荣;;小康社会大众体育服务体系评价标准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6 曹庆荣;齐立斌;李泽群;;机遇与挑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重新审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刘仁健;;四川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8 李长沙;廖金琳;;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9 毛姝;邹春英;;构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10 杨学智;樊国庆;杨世禄;;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现状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永明;;江苏省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曹原;王晓贞;;江苏省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现状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欣然;;对构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理论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史姜旭;梁超梅;谢慧松;;城市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内涵分析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5 李伟听;;立足社区 面向大众 惠及民生 不断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杨次榆;李献青;;构建5.12地震灾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7 姚武;赵文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产品的开发——以上海为例[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倪东业;张辉;;湖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再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齐立斌;李泽群;;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农村体育服务体系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10 刘东宁;;城市生活体育服务体系之运动设施服务网络研究——以上海为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兵成;努力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N];中国体育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蒋亚明;软硬件皆佳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N];中国体育报;2013年
3 记者 朱泓宇;专题议政聚焦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N];宿迁日报;2014年
4 李峰 刘敏;江苏张家港打造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核心竞争力[N];中国体育报;2014年
5 记者 潘黎明;我区加快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步伐[N];喀什日报(汉);2010年
6 记者 陈镌娟;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N];厦门日报;2011年
7 记者 常洪涛;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N];平顶山日报;2012年
8 记者 曹_g;刘鹏: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要准确把握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N];中国体育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卢苇;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N];中国体育报;2013年
10 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戴健;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着力点[N];中国体育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哲;新农村建设视角下湖南省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2 单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实现路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3 胡龙;湘西州空巢老人体育服务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D];吉首大学;2015年
4 杨小龙;安徽省国有煤炭企业职工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沈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标准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年
6 黄玉珍;社会阶层分化与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丽娟;构建大学生休闲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汪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郭长忱;构建吉林省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夏成前;构建江苏省城市社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68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76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