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温州市鹿城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农村社区 城乡一体化 基层组织体系 治理结构建设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和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也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面对变化中的农村社会形势,当前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创新农村社区治理体制势在必行。温州市鹿城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创新在于对“乡镇政府—办事处—村”组织体系进行改革,重构“乡镇政府—社区”扁平化的基层组织结构,新型社区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由所在社区党员选举产生的党组织和所在社区群众选举产生的基层自治机构,在此建设过程中逐步弱化村委会,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从而使城市社区治理与农村社区治理逐步形成有机并轨。温州市鹿城区的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体系建设主要是通过优化社区领导体制以及社区自治组织的结构转变进一步实现农村社区自治;通过社区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内部;通过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发展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结构转型;逐步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依法自治良性互动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运行机制。温州市鹿城区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农村社区的权力关系没有理顺、行政化现象严重、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以及合格社工的供给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鹿城区将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及加快重构“乡镇政府—社区—便民服务点”的基层组织体系。鹿城区需要进一步明确新型农村社区性质与定位,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构设置,理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系,加大对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强化农村社区专职社工的供给,从而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公共管理及社区服务的顺畅运行。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 城乡一体化 基层组织体系 治理结构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22.6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1 绪论9-11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10-11
- 2 研究背景和我国农村治理进程11-16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11-12
- 2.1.1 农村社区11
- 2.1.2 新型农村社区11
- 2.1.3 社区管理11-12
- 2.1.4 社区管理模式12
- 2.2 我国农村治理结构的变迁12-13
- 2.2.1 传统社会的治理体制(封建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前)12
- 2.2.2 人民公社体制(新中国成立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出)12-13
- 2.2.3 新时期的治理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3
- 2.3 我国农村社区的基本类型13-14
- 2.3.1 一村一社区13
- 2.3.2 一村多社区13-14
- 2.3.3 多村一社区14
- 2.4 我国农村社区的管理模式14-16
- 2.4.1 行政主导型14
- 2.4.2 社区合作型14
- 2.4.3 社区自治型14-16
- 3 鹿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治理的现状16-22
- 3.1 鹿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16-17
- 3.1.1 鹿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16
- 3.1.2 鹿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16-17
- 3.2 鹿城区社区治理体系重构与功能分配17-18
- 3.2.1 鹿城区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17
- 3.2.2 农村社区组织与功能分配17-18
- 3.3 鹿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现方式18-22
- 3.3.1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制与规模18-19
- 3.3.2 权力“上收下放”与服务“下沉”19-20
- 3.3.3 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情况20
- 3.3.4 社区人员配备与财政保障20-22
- 4 鹿城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结构转型及其做法22-28
- 4.1 社区领导结构转型22-23
- 4.1.1 组织体系建设22-23
- 4.1.2 党建资源配置23
- 4.2 社区自治组织结构转型23-24
- 4.2.1 社区管委会23-24
- 4.2.2 社区议事监督会24
- 4.3 社区公共服务结构转型24-26
- 4.3.1 服务中心建设24-25
- 4.3.2 社会组织建设25-26
- 4.3.3 社工队伍建设26
- 4.4 社区治理运行机制转型26-28
- 4.4.1 社区公共决策机制27
- 4.4.2 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27
- 4.4.3 组团式服务机制27-28
- 5 鹿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治理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28-33
- 5.1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权力关系不顺28-29
- 5.1.1 社区权力机构产生和运行方式需要改善28-29
- 5.1.2 社区行政派出机构特征比较明显29
- 5.1.3 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29
- 5.2 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29-31
- 5.2.1 理顺党组织与社区自治的关系29-30
- 5.2.2 社区管理职能定位偏离重点工作30
- 5.2.3 社区社会自我治理能力有待加强30-31
- 5.3 社会组织发展发育不够完善31
- 5.3.1 社会组织发展不容乐观31
- 5.3.2 社会组织发展政策环境较差31
- 5.4 新型农村社区合格社区工作者较少31-32
- 5.4.1 社区工作者工作投入不足31
- 5.4.2 专业型的社区工作者比例偏少31
- 5.4.3 个别社区聘用专职工作者门槛过低31-32
- 5.5 社区居民在社区自治中参与不足32-33
- 5.5.1 社区居民社区意识比较淡薄32
- 5.5.2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够32
- 5.5.3 社区建设倾向行政化导致居民参与度不高32-33
- 6 鹿城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建议33-40
- 6.1 突显新型农村社区的自治功能与定位33-34
- 6.1.1 培养新型农村社区的自治能力33-34
- 6.1.2 明确政府与社区的关系34
- 6.2 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构设置34-35
- 6.2.1 通过直接选举党组织充分反映民意34
- 6.2.2 完善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居民大会制度34-35
- 6.2.3 辖区居民直选居委会明确自治性质35
- 6.3 理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系35-36
- 6.3.1 构建覆盖驻农村社区两新经济体的党组织体系36
- 6.3.2 撤销办事处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36
- 6.3.3 构筑政府与社区的合作治理关系36
- 6.4 强化新型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36-38
- 6.4.1 社会组织是社区建设重要推动力量36-37
- 6.4.2 发展社区自组织构造社区运行秩序37
- 6.4.3 着重加强两大类社会组织建设37-38
- 6.5 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干部的综合素质水平38
- 6.5.1 提高专职社工准入门槛38
- 6.5.2 提高社工经济待遇避免人才流失38
- 6.5.3 完善农村专职社会工作者配套制度38
- 6.6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作用发挥38-40
- 6.6.1 培育和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38-39
- 6.6.2 社区精英和普通社区居民协同参与39
- 6.6.3 为社区居民参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硬件设施39-40
- 7 结论40-44
- 7.1 鹿城区农村社区治理结构优化的经验40-41
- 7.1.1 进行了前沿性的探索及尝试40
- 7.1.2 促进了城乡社区一体化发展40
- 7.1.3 以服务促进社区社会的融合40
- 7.1.4 促进了城乡基层治理一体化40-41
- 7.2 鹿城区农村治理转型的难点41-42
- 7.2.1 地方改革受制于宏观因素约束41
- 7.2.2 改革中的权益调整和利益冲突41
- 7.2.3 改革设计是否符合科学合理性41
- 7.2.4 改革的认识偏差与执行力不够41-42
- 7.3 鹿城区社区治理重构的理性探索42-44
- 7.3.1 构建基层组织结构新模式42
- 7.3.2 构建综合公共服务新平台42
- 7.3.3 构建政府社会共治新机制42
- 7.3.4 构建社区精神文明新格局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吴光芸;;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治理路径[J];攀登;2006年03期
3 王建平;;城市社区治理与中国的实践[J];黑河学刊;2006年04期
4 李向品;史伟;;非营利组织与社区治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曾宇青;;社区治理的三种模式——以深圳为研究文本[J];理论前沿;2007年17期
6 陈幽泓;;“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孟伟;;“社区治理”不等于发生在社区的治理[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8年03期
8 廖志春;吴满琳;;建设服务型政府 实现社区和谐治理[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陈向阳;张继平;;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实践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07期
10 王巍;;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J];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新叶;金家厚;;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2 马立;;社区治理与建设和谐社区——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和谐运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曾宇青;;社区治理三要素说——以深圳为研究文本[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健;杨旭东;;公共服务社会化中社会组织的社区治理参与[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5 何平立;沈瑞英;;概念、理论、模式:当前社区治理研究问题与前瞻[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杜言敏;;和谐社会建设呼唤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7 李金红;;论和谐社区的治理结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金红;;和谐社会的社区治理结构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范思凯;;中外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案例的比较分析——基于公共权力转型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朋;;互惠式治理:社区治理的日常运作逻辑[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铎;走向开放式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报;2008年
2 沈正言;加强社区治理 助推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12年
3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严志兰;整合民间资源 促进城市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胡洪江 杨宁 杨文明 廖冬妮;广场舞纠纷 折射社区治理难题[N];人民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宋显晖;社区治理水平显著提升[N];珠海特区报;2013年
6 苑广阔;治安保险创新社区治理[N];法制日报;2014年
7 王燕锋;去机构化的多元服务:英国城市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彭新华 黄文辉;“让‘八小时外’成为社区治理新动力”[N];湖南日报;2014年
9 虞志灏 整理;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深化党的制度改革[N];组织人事报;2014年
10 记者 杨继祥 林岑;海沧 社区治理再添“国字号名片”[N];厦门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乐乐;社区治理视域下中国城市一社区媒介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贺佐成;社会资本视角下城市虚拟社区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徐丹;美国社区治理中的第三部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虎祥;社区治理与权力秩序的重构[D];上海大学;2005年
7 杨蓓蕾;面向发展质量的城市社区治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黄大金;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建松;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苏国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李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学界对社区治理研究的图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晶晶;中国城乡社区治理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5 高斯明;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静芳;社会资本视域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7 刘亚庆;城乡均衡发展下的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孙嘉鹏;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 段立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社区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张何鑫;社区治理中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法治化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81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78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