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教育投入与薄弱学校的绩效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13:06

  本文关键词:教育投入与薄弱学校的绩效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 薄弱学校 教育投入 绩效管理 国培教师


【摘要】:我国自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至今,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变成现实,其发展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规划,对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性课题做了明确的解释和规定,我国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型拉开序幕。中共十八大再次提出我国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该目标的核心即为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效率。随着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改造以及政府绩效评估持续影响着公共部门的管理范式,绩效管理成为改进学校组织的管理手段。新公共管理将绩效指标等技术性工具引入教育质量保障的框架,用以测量教育和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管理的量化使得教育问责的导向日渐明晰,绩效管理由此成为教育质量保障的工具。近二十年来,绩效管理的思路在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计划集权走向自主分权,从优质项目走向新优质项目,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以及绩效评价成为获取资本的依据是我国学校绩效管理变革的主要表现。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导下的义务教育学校绩效管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校绩效的优化,提高了学校效能。本研究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教育投入的视角对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绩效管理做了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师工资总体水平偏低,且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在班额方面设置不合理,班额过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课程实施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薄弱,课程开展的支持设施配备不完全,无法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在生师比方面的平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吻合,但在教师教龄方面,70%以上的受访教师处于教师职业发展周期的下降期间,后力不足。受访教师的学历结构与我国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大致符合,但在职培训不足,远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教学时间占工作时间的比例偏高,导致教师工作倦怠,同时受访教师的教研活跃度明显偏低。2.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绩效管理的四个维度总体评分均不高,学校管理的和教师教学的绩效管理相对较好,学校公共关系的绩效管理状况最差。具体到指标,学校获得社会经费资助、学校辐射力、家长参与学校事务、学校文化和品牌以及学生多元发展的评分最低。3.通过回归分析,教育投入与学校绩效管理为相关关系,教育资源对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绩效管理产生作用。其中,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比例、心理咨询室开设情况以及功能教室配备情况对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总体的绩效管理影响最大。政府应维持教师工资增长率,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的管理;加强对心理咨询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参与度: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倾斜力度,制定义务教育簿弱学校图书资料配备的最低标准;明确义务教育体育设施配备标准,拓宽融资渠道从而加强经费保障;在师资培训方面,完善培训的财政支持体系,建立开放、规范的培训体系以及培训评估机制;对专任教师采用灵活的招聘方式,严格教师的准入条件;通过扩建和分流等措施,保持学校合理的生师比。除此之外,政府应充分调动社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多方力量参与的组织及运行机制;薄弱学校应通过学校交流网络,获取优质学校的支持,提高学校绩效。
【关键词】:义务教育 薄弱学校 教育投入 绩效管理 国培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5
  • 绪论15-37
  • 一、研究缘起15-18
  • (一) 研究背景15-16
  • (二) 问题的提出16-18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8-19
  • (一) 研究目的18
  • (二) 研究意义18-19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9-22
  • (一) 研究内容19-22
  • (二) 研究方法22
  • 四、核心概念界定22-24
  • (一) 义务教育22-23
  • (二) 学校绩效指标23
  • (三) 绩效管理23
  • (四) 薄弱学校23-24
  • (五) 教育投入24
  • 五、学校绩效管理文献述评24-35
  • (一) 学校绩效管理界说及外延研究25-27
  • (二) 学校绩效责任研究27-29
  • (三) 学校绩效评价应用研究29-31
  • (四)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研究31-34
  • (五) 关于学校绩效的简要的评论34-35
  •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35-37
  • (一) 主要研究创新点35
  • (二) 研究的不足35-37
  • 第一章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管理运动的全球性浪潮37-49
  • 一、绩效时代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思潮37-39
  • (一)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37-38
  • (二)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管理:教育质量保障的工具38-39
  • 二、改革政府与学校的关系39-42
  • (一) 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重新定位39-40
  • (二) 绩效问责的改革思路40-41
  • (三) 公共教育市场化改革思路41-42
  • 三、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管理实践42-48
  • (一) 从计划集权到自主分权42-43
  • (二) 从优质到新优质:个性化的增值发展43-45
  • (三) 绩效工资制度改革45-46
  • (四) 绩效评价成为获取资本的依据46-48
  • 四、结论48-49
  • 第二章 基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查设计49-62
  • 一、研究框架49-51
  • (一) 调查背景变量50
  • (二) 研究变量50-51
  • 二、研究对象51-53
  • (一)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51
  • (二) 抽样方法51-52
  • (三) 研究假设52-53
  • 三、研究变量的界定53-60
  • (一) 自变量:教育投入53-55
  • (二) 因变量:学校绩效管理55-59
  • (三) 控制变量:学校所在省份、学校地区59-60
  • 四、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60-62
  • (一) 信度分析60-61
  • (二) 效度分析61-62
  • 第三章 晋、皖、豫三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育投入62-80
  • 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信息62-64
  • 二、三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育投入64-80
  • (一) 财力资源投入64-65
  • (二) 物力资源投入65-73
  • (三) 人力资源投入73-80
  • 第四章 教育投入与薄弱学校绩效管理的四维结构80-120
  • 一、教育投入对学校管理绩效的影响81-91
  • (一) 对学校安全防护83-84
  • (二) 对学校环境教育功能84-86
  • (三) 对软硬件设施86-88
  • (四) 对学校文化和品牌88-90
  • (五) 对领导有效性90-91
  • 二、教育投入对教师教学绩效的影响91-102
  • (一) 对教师教学能力93-94
  • (二) 对教师参与培训94-96
  • (三) 对教师科研96-98
  • (四) 对教师解决教学问题98-99
  • (五) 对班级管理有效性99-100
  • (六) 对促进学生多元发展100-102
  • 三、教育投入对学生发展绩效的影响102-111
  • (一) 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业进步104-105
  • (二) 对学生多元发展105-106
  • (三) 对学生安全意识106-108
  • (四) 对学生身心发展108-110
  • (五) 对学生道德行为110-111
  • 四、教育投入对公共关系绩效的影响111-120
  • (一) 对家长参与学校事务112-114
  • (二) 对学校获得社会经费资助114-116
  • (三) 对学校辐射力116-117
  • (四) 对学校办学声望117-120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120-126
  • 一、研究结论120-123
  • (一)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育投入的主要结论120-122
  • (二) 教育投入对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绩效管理影响的结论122-123
  • 二、政策建议123-126
  • (一) 建立保障机制,提高教师工资123
  • (二) 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制定建设标准123-124
  • (三) 完善教师培训的财政支持体系,提高教师质量124-125
  • (四) 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构建学校互动网络125-126
  • 结束语126-127
  • 附录127-136
  • 参考文献136-144
  • 后记1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海;企业绩效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李海荣;绩效管理:不可当成灵丹妙药[J];中国培训;2005年09期

3 黄亨煜;提高企业在绩效管理中的执行力[J];中国人才;2005年19期

4 孟X琰;张书亮;;有效沟通是绩效管理成功的核心——“目标+沟通”的模式浅论[J];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S4期

5 孙江鹏;;我国企业绩效管理问题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刘云轩;;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任丽红;;对现代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杨林;刘应兰;卢朝佑;;基于执行力的高校绩效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年36期

9 于延;;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桥梁[J];人才开发;2010年08期

10 曹鹏;;国有企业绩效管理问题浅议[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阿林;邓伶;;试论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秀萍;;我省消毒供应工作进展与绩效管理[A];河南省护理学会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管理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3 盛靖芝;全笑蕾;;超越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新框架——绩效棱柱[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秀云;;优质护理绩效管理研究与实践[A];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苏敏;;路政绩效管理的思考与探索[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6 冯肖宏;;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7 刘伟元;樊瑞波;;走出绩效管理的八大误区[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8 郭艳娜;;浅谈区级公共图书馆的绩效管理——以仓山区图书馆为例[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维俊;;推进绩效管理 增强企业核心能力[A];云南省烟草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王夏;;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日磊;绩效管理关键在计划[N];今日信息报;2003年

2 周晓慷;打造电信企业绩效管理的文化价值链[N];人民邮电;2005年

3 赵日磊;绩效管理,别让考核绊住了脚[N];上海金融报;2003年

4 赵日磊;绩效管理,,别让考核绊住脚[N];上海科技报;2003年

5 段红梅;企业应实施有效绩效管理[N];济宁日报;2006年

6 佚名;绩效管理的三个关键[N];就业时报;2006年

7 记者  王燕 何杰 通讯员  张跃;川电绩效管理全面启动[N];西南电力报;2006年

8 谢乾毅;举办目标绩效管理培训[N];毕节日报;2008年

9 记者 周婧;加强部门配合 推动绩效管理[N];闽东日报;2009年

10 记者李岚峰;绩效管理提升年 体系建设是重点[N];华北电力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翟立;激励与绩效管理中人为为人原则的内涵与运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萱萱;农村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与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3 程卓蕾;高校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11年

4 李永壮;基于个体的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宋哲;基于内部服务的企业绩效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肖艾林;基于公共价值的我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左振哲;员工本位的绩效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丁哲新;我国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李彦历;我国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红竹;大连市星级饭店绩效管理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张平;福州院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3 王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卢楠;基于EVA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5 吕德智;我国科研型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海亮;D公司绩效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刘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秦悠然;S信托公司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平衡计分卡的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9 胡江涛;平衡计分卡在工商银行s分行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探究[D];河北大学;2015年

10 倪明;上海DE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88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888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c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