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泉州市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协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1:20

  本文关键词:泉州市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协作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跨部门协作 碎片化 海洋环境管理 机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管理改革经历结构上裂化与职能上的碎片化,不同部门需要通过协作来达到管理目标。在公共管理复杂化、政府组织碎片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跨部门协作显得及其重要。我国属于海洋大国,泉州作为南方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政府海洋环境管理部门众多,素有“五龙治海”之说,因此有效的跨部门协作机制是保护海洋环境资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撑点。基于该研究背景,本文将聚焦分析海洋环境管理中的协作机制,梳理海洋协作治理的理论基础,归纳具体协作机制,分析协作机制运作效果,进而探究影响运作效果的因素。首先,本文基于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梳理出“协调型工作小组”、“部门联席会议”、“联合执法行动”、“行政合作协议”等四种公共管理领域常见的跨部门协作机制,采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对泉州海洋环境管理的跨部门协作机制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来强化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的逻辑性。其次,本文比较协作机制的运行效果,发现有些运行效果不佳的协作机制存在如下问题:协作结构存在“职责同构”、信息协作存在“孤岛效应”、协作执行存在“低效困境”、程序运行存在“随意无序”。协作机制运行不畅受观念因素、制度因素、利益因素、制约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本研究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对策探索。在宏观策略的优化上,重点处理好“部门整合”与“碎片化”、“体制”与“机制”的两项关系,实现部门协作由“外部推动”转变为“内部驱动”;在微观上推进五个措施:塑造“协作性公共管理”价值理念、破除职责同构的体制坚冰、以信息技术推动协作结构的变革、以制度改革完善协作程序、建设“政府-社会”的协作网络。
【关键词】:跨部门协作 碎片化 海洋环境管理 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7
  •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11-12
  •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12-16
  • 1.2.3 文献述评16-17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7-18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4 主要的创新之处18-19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9-24
  • 2.1 概念界定19-21
  • 2.1.1 海洋环境管理19
  • 2.1.2 部门边界19-20
  • 2.1.3 跨部门协作20-21
  • 2.2 理论基础: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21-23
  • 2.2.1 理论内涵22
  • 2.2.2 理论来源22-23
  • 2.3 小结23-24
  • 第3章 泉州市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协作情况24-40
  • 3.1 泉州市海洋环境概况24-25
  • 3.2 泉州市海洋环境管理现状25-28
  • 3.2.1 泉州市海洋环境管理与协作目标25-26
  • 3.2.2 海洋环境管理的参与部门26-28
  • 3.3 泉州市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协作机制分析28-38
  • 3.3.1 协调型工作小组28-31
  • 3.3.2 部门联席会议31-33
  • 3.3.3 联合执法行动33-35
  • 3.3.4 行政合作协议35-37
  • 3.3.5 小结37-38
  • 3.4 泉州市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发展趋势38-40
  • 3.4.1 机制的应用趋于全面38
  • 3.4.2 机制由“单一”向“组合”转变38-39
  • 3.4.3 由“区域内协作”向“区域外协作”转变39-40
  • 第4章 泉州市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协作机制存在问题与成因40-49
  • 4.1 存在问题40-44
  • 4.1.1 协作结构存在“职责同构”40-41
  • 4.1.2 信息协作存在“孤岛现象”41-42
  • 4.1.3 协作执行存在“低效困境”42-44
  • 4.1.4 运行程序存在“随意无序”44
  • 4.2 影响泉州市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协作机制运行的因素44-49
  • 4.2.1 观念因素:“无意识不协作”的观念45
  • 4.2.2 制度因素:运行程序缺乏规范45-46
  • 4.2.3 利益因素:部门主义下的博弈冲突46-47
  • 4.2.4 责任因素:监督与问责的模糊47-49
  • 第5章 泉州市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协作机制优化的策略与建议49-55
  • 5.1 优化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宏观策略49-50
  • 5.1.1 处理好“部门整合”与“碎片化”的关系49-50
  • 5.1.2 处理好“体制”与“机制”的关系50
  • 5.1.3 实现部门协作由外部推动转变为内部驱动50
  • 5.2 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微观措施50-55
  • 5.2.1 塑造“协作性公共管理”价值理念50-51
  • 5.2.2 破除“职责同构”的体制坚冰51-52
  • 5.2.3 以信息技术推动协作结构的变革52
  • 5.2.4 以制度改革完善协作程序52-54
  • 5.2.5 构建“政府-社会”的协作网络54-55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55-57
  • 6.1 结论55-56
  • 6.2 局限性和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个人简历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乃霞;许艳;;填补法规空白 船舶防污日趋规范化——访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顾问劳辉[J];中国海事;2009年06期

2 吕建华;高娜;;整体性治理对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5期

3 林宗浩;;韩国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启示[J];河北法学;2011年02期

4 高战朝;加拿大海洋环境管理立法状况[J];海洋信息;2005年01期

5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公布[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21期

6 崔凤;赵晶晶;;长三角近海海洋环境管理立法研究[J];东方论坛;2008年01期

7 童翠龙;陆立明;;还大海一片蔚蓝——《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有望年内颁布[J];中国海事;2008年06期

8 劳辉;;码头防污设备配备的专项验收[J];中国海事;2010年03期

9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答记者问[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21期

10 ;关于转发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9条法律解释的通知[J];国家海洋局公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琪;刘芳;;海洋环境管理:从管理到治理的变革——兼论海洋环境管理的网络治理模式[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琪;李杨;;浅析海洋环境管理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胡仕杰;樊冰;;引导船舶向认可机构退岸污染废弃物浅探[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贵;;立法和船舶实践相结合,共同提升海上污染防治与应急技术[A];中国科协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琪 陈慧玲;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海洋环境管理[N];中国海洋报;2006年

2 记者 李斌;《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发布[N];人民日报;2006年

3 驻闽记者 王然 通讯员 李辉柏;助推福建实施海洋强省战略[N];中国水运报;2013年

4 刘赢 陈月峰 记者 赵晓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3月1日起施行[N];锦州日报;2010年

5 关尔;船舶造修拆要更安全环保[N];中国船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天赦;86.7%:为“海事开箱检查”立法提供有力佐证[N];中国水运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朱婧 王然;全面宣贯《防污条例》 切实做好船舶污染防治工作[N];中国水运报;2010年

8 ;掌握原则 专项检查重实效[N];中国海洋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贤姬;中韩海洋环境管理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伯钊;泉州市海洋环境管理跨部门协作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2 丛冬雨;我国区域海洋环境管理的协调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吴失;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中的政府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李杨;海洋环境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钮晓鹏;基于J2EE的WebGIS平台研发及其在海洋环境管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70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970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a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