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消费者效用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保鲜激励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生鲜农产品 切入点:激励机制 出处:《管理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针对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要求较高但供应商独自保鲜动力不足的问题,在构建消费者时变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由零售商和供应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模型,设计了"基于生鲜农产品新鲜度的采购价"契约和"批发价+保鲜成本分担"契约两种促进供应商提高保鲜努力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两种激励机制均能提高供应商保鲜努力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供应链协调。当零售商具有强势地位时,其在"基于生鲜农产品新鲜度的采购价"契约下比"批发价+保鲜成本分担"契约下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不同消费者偏好对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consumers have a high demand for freshnes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but lack of power to keep fresh by themselves,Based on the time-varying utility function of consumers, a two-level supply chain profit model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composed of retailers and suppliers.This paper designs two kinds of incentive mechanisms, "purchase price based on freshnes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wholesale price to share the cost of fresh-keeping" to promote suppliers to improve fresh-keeping efforts.It is found that both incentive mechanisms can improve the efforts of suppliers to keep fresh,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can be realized.When retailers have a strong position, they can obtain higher profits under the contract of "purchase price based on freshnes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an under "wholesale price preservation cost sharing" contract.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is given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nsumer preferences on the optimal decision of supply chai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现代物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72056;71272086)
【分类号】:F326.6;F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远高;刘南;;存在差异性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2 姬小利;;伴随销售商促销努力的供应链契约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04期
3 肖勇波;吴鹏;王雅兰;;基于顾客选择行为的多质量等级时鲜产品定价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洪英;徐丽群;权小锋;;考虑分销商销量的可变回购契约机制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高雁;洪跃;;基于博弈策略的汽车经销商定价策略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3年02期
3 赵道致;原白云;徐春秋;;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未知的产品线定价策略[J];系统工程;2014年01期
4 王磊;但斌;;基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生鲜农产品保鲜和定价策略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03期
5 王瑶;但斌;刘灿;张旭梅;;服务具有负溢出效应的异质品双渠道供应链改进策略[J];管理学报;2014年05期
6 杜文意;;基于延迟支付期限的供应链回购契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13期
7 杜文意;;基于外部融资的供应链回购契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3期
8 肖美丹;杨大鹏;刘斌;;产品替代性对烟草在线销售的影响[J];科技和产业;2014年11期
9 马小勇;陈良华;;基于NASH协商的促销努力成本分担机制[J];工业工程;2014年05期
10 侯玉梅;张志铭;张彦;;供应商产能有限的供应链建模及协调[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静;王利莎;魏杰;;基于市场细分的更新产品定价决策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2 李兴国;符志刚;钟金宏;;考虑促销成本共担的回购契约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慧茜;丁川;刘春艳;;渠道商促销分担比例与风险承担关系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Piao Hai-yue;;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venue Distribution Based On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of Supply Chain[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梁佑山;倪得兵;唐小我;;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链双渠道竞争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远高;电子供应链中多渠道协调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婧;考虑期权博弈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随机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侯雅莉;三阶层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的契约机制与协调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曲道钢;B2C模式下供应链协调与产品定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李书娟;考虑交易者行为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胡本勇;基于期权的供应链销量担保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曾繁慧;干预事件下的随机需求供应链协调应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8 陈军;考虑流通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订货策略及供需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崔爱平;基于供应链契约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优化与协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9年
10 马慧;面向虚拟交易社区竞争的多渠道协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农产品销售物流中风险控制模型及求解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宁;基于CVaR的两阶段风险规避型供应链的协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孙文聪;面向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型供应链收益共享模型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4 于超;基于鲜度的生鲜品库存综合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翟羽佳;基于博弈分析的供应链质量决策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郑奇威;基于合同减小突发事件损失的供应链协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黎高;促销努力和生产不确定下的VMI契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紫微;基于风险波动的供应链契约选择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9 李静宏;不确定需求条件下的供应链契约协调问题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7年
10 周立莉;供应链各成员间利益协调问题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邱若臻;黄小原;葛汝刚;;信息共享条件下供应链在线与传统销售渠道协调定价[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2 许明辉;于刚;张汉勤;;具备提供服务的供应链博弈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3 谢庆华;黄培清;;Internet环境下混合市场渠道协调的数量折扣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4 肖勇波;陈剑;徐小林;;到岸价格商务模式下涉及远距离运输的时鲜产品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5 钟宝嵩,李悝,李宏余;基于供应链的合作促销与定价问题[J];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3期
6 张菊亮,陈剑;销售商的努力影响需求变化的供应链的合约[J];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4期
7 晏妮娜;黄小原;刘兵;;电子市场环境中供应链双源渠道主从对策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媛媛;;银祥模式对我国生鲜农产品营销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6年12期
2 高善金;张广文;;加快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J];现代商业;2008年36期
3 周发明;杨亦民;杨婧;;城市居民对生鲜农产品购买地点选择的实证研究——以长沙市消费者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杨华龙;计莹峰;刘斐斐;;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节点布局优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洪岚;;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投资不足的原因解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10期
6 陈硕;;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9期
7 张贵华;;基于生活方式的生鲜农产品经营店址选择战略[J];求索;2012年04期
8 雷露;乔忠;;生鲜农产品物流损耗控制的障碍与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年30期
9 武俊帅;宋志兰;;新型生鲜农产品物流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年13期
10 樊华;;刍议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模式[J];价值工程;2013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军;曹群辉;肖红;;基于生长价值跟踪的生鲜农产品采收销售模型[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 李晋;;冷链中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发展策略[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张文峰;张小花;刘芹;曾涛;卢娜;;广东省生鲜农产品产后环节布局研究[A];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虢佳花;蔡荣;;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与超市化经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赵连静;刘X;;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成本管理探析[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谢如鹤;邱祝强;;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自组织化分析[A];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论文集[C];2012年
7 肖建华;王飞;李永开;;基于非等覆盖半径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3其他管理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问题[C];2014年
8 冯颖;余云龙;吴茜;;跨区域直供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长鸣;生鲜农产品,何日增产又增收[N];黄石日报;2006年
2 记者杨冰;畅通绿色通道 确保生鲜农产品供应[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3 刘溟;生鲜农产品能否进入期货市场[N];经济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吕铭辉;让生鲜农产品:千里之遥,一票直达[N];山东科技报;2013年
5 记者 鲍亮亮;生鲜农产品超市化经营提速[N];安徽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周晓东;生鲜农产品超市化[N];江淮时报;2013年
7 记者 葛西劝 徐华 通讯员 韩瀚 孔思远;保定建立生鲜农产品直销体系[N];河北日报;2013年
8 记者 关键;深圳首现“网上农批市场”[N];深圳商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崔春华;陕西加速构建生鲜农产品现代流通网[N];陕西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刘颖;2013年中国农产品流通大会暨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高峰论坛在京召开[N];现代物流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磊;保鲜影响消费者效用的生鲜农产品订货、定价及供应链协调[D];重庆大学;2013年
2 毕玉平;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婧;考虑期权博弈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随机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军;考虑流通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订货策略及供需协调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张焱;基于可靠性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大鹏;生鲜农产品库存控制策略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刘丹;论构建河北省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D];河北大学;2011年
3 吴小玲;广东省生鲜农产品冷藏库区域布局发展问题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年
4 骆勇平;广东省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项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魏毕琴;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国平;长春市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全面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钦;生鲜农产品连锁经营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8 刘平平;长沙市生鲜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9 于猛;济南郊区生鲜农产品公共网络信息管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10 岑国姬;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与应对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08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70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