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副产品生产的再制造市场结构演化分析
本文选题:再制造 + 副产品生产 ; 参考:《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09期
【摘要】:新产品与再制造品生产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副产品,竞争各方对于副产品生产与否的选择组合不同,必然对市场结构演化趋势造成不同的影响。为此,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再制造商组成的再制造供应链系统。对双方是否实施副产品生产的四种市场结构进行建模,得出各模型下的决策变量值及利润值。通过算例分析得到各模型所代表的市场结构之间的演化条件,并得到市场结构演化趋势图。结果表明,当双方生产的副产品的社会评价较高,而且制造商给予再制造商一定的利润补偿时,双方都实施副产品生产的市场结构才较稳定;若实现制造商实施副产品生产且再制造商不实施副产品生产的市场结构,则稳定性最高;制造商不实施副产品生产而再制造商实施副产品生产的市场结构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且稳定性最低。
[Abstract]:It is possible to produce by-products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of new products and remanufactured products.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competitor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y-products will inevitably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evolution trend of market structure. Therefore, a re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system consisting of a manufacturer and a re-manufacturer is studied. The four market structures of by-product production are modeled, and the value of decision variables and profit under each model is obtained. The evolution conditions between the market structures represented by each model are obtained by example, and the trend map of market structure evolution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ocial evaluation of the by-products produced by both sides is high, and the manufacturers give certain profit compensation to the re-manufacturers,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by-product production by both sides is more stable. If the market structure in which the manufacturer implements the by-product production and the re-manufacturer does not carry out the by-product production, the stability is the highest; the market structure where the manufacturer does not implement the by-product production and the re-manufacturer implements the by-product production is less likely to appear. And the stability is the lowest.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1002,7120214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BGL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YJA630064)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13218110024)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LX12-0180)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056)~~
【分类号】:F224;F2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怡;诸大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SOP模型及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3期
2 熊中楷;王凯;熊榆;;经销商从事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模式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11期
3 韩小花;薛声家;;竞争的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的演化博弈决策[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年07期
4 易余胤;陈月霄;;需求不确定条件下的闭环供应链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年07期
5 李帮义;;作为阻止战略的再制造决策研究[J];控制与决策;2010年11期
6 汪永超,刘勇,殷国富,陈珂,陈玲;流程企业联副产品成本分配原理与方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赵良杰;武邦涛;陈忠;段文奇;;感知质量差异对网络外部性市场结构演化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8 刘晨光;白玉芳;李文娟;廉洁;殷勇;;两类市场结构下企业生产方式选择决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军华;李帮义;倪明;;不确定需求下的延伸责任分担机制[J];系统工程;2012年01期
2 高阳;李辉;;基于回收质量不确定的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11期
3 洪宪培;王宗军;赵丹;;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与回收渠道选择决策[J];管理学报;2012年12期
4 辛广茜;史成东;谢云;闫厚强;路洪斌;;考虑政府补贴的第三方回收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研究[J];工业工程;2012年06期
5 申成然;熊中楷;晏伟;;专利保护下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及协调[J];工业工程;2012年06期
6 黄宗盛;聂佳佳;胡培;;专利保护下的闭环供应链再制造模式选择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年06期
7 梁云;雷红;左小德;;有限产能下单向替代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8 程晋石;李帮义;;产品拆分再制造的市场结构演化分析[J];系统工程;2013年03期
9 白少布;;基于EPR制度的产品服务系统收益途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10 任鸣鸣;;电器电子废弃物末端污染治理的生产商激励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志灯;;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及该制度在我国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丁雪峰;考虑异质需求的再制造产品最优定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潘瑞林;特钢企业生产资源成本要素配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文胜;EPR制度下废旧家电回收主体的利益博弈与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刘红林;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金融支持作用与优化机制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郭军华;不确定需求和WTP差异环境下的再制造系统运作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王冠辉;一类生产商主导的供应链产量博弈模型及复杂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谭佳音;电子商务环境下考虑供应链成员行为的渠道选择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申成然;考虑专利保护的再制造及闭环供应链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晖;循环经济下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仝好林;EPR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选择与激励机制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红;有限产能下具有单向替代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叶佑林;不同市场力量下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张珊珊;EPR制度下废旧家电回收网络构建及其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6 苏灿;基于消费者处置行为的闭环供应链网络规划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7 谢晓玲;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经销商战略绩效管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俊强;需求不确定下的逆向渠道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彭立亮;基于网络外部性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策略分析及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叶丹;基于比特产品分类的市场结构及形成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卫新;陈梅梅;;闭环供应链渠道模式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1期
2 赵晓敏,冯之浚,黄培清;闭环供应链管理——我国电子制造业应对欧盟WEEE指令的管理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8期
3 刘宝全;季建华;张弦;;废旧产品再制造环境下的产品定价和再制造方式分配[J];管理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4 张克勇;周国华;;不确定需求下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01期
5 邢少军,王海滋,黄渝祥;论石油化工联产品成本分配的技术系数法[J];化工技术经济;1997年05期
6 姚卫新;再制造条件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的研究[J];管理科学;2004年01期
7 孙武军;陈宏民;陈梅;;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市场结构动态演化分析[J];管理科学;2006年01期
8 彭白水;;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再制造基地竣工[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0年05期
9 黄祖庆;达庆利;;直线型再制造供应链决策结构的效率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晏妮娜;黄小原;;基于第3方逆向物流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及应用[J];管理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邓继跃 宋斌斌;[N];中国工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玉燕;基于博弈视角的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利益协调激励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健;曹美丽;焦平平;周后贵;;“再制造”企业面临“加强监管”[J];表面工程资讯;2008年04期
2 杨炜;崔凡;杨申仲;;低碳经济和再制造发展趋势(续一)[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年05期
3 ;再制造产业将成我国经济新增长点[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年06期
4 姚苠;;东风康明斯:力推“再制造”[J];商用汽车;2011年13期
5 冷杰,熊寿刚;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选址模型研究[J];物流技术;2005年05期
6 鲁良栋;赵嵩正;胡剑波;;面向再制造的逆向物流体系结构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8年10期
7 ;《循环经济促进法》护航装备再制造[J];工程机械文摘;2008年06期
8 ;上海市发布加强“打印耗材再制造”管理工作通知[J];办公自动化;2010年07期
9 刘伟;胡剑波;;再制造逆向物流闭环体系研究[J];机械制造;2011年02期
10 汽车发动机和轮胎再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研究再制造课题组;;汽车发动机和轮胎再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研究[J];认证技术;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阳;周婕;;随机环境下多目标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设计[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颜波;虞万;张冠湘;;不确定环境下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节点动态选址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红宇;高阳;;再制造生产计划与排程研究综述[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艳;钟金宏;黄玲;黄书慧;;带再制造受限批量问题的启发式蚁群算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5 孙晓晨;涂凍生;孙光伟;;回收控制与再制造生产联合最优动态策略研究[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包莉丽;胡正华;;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生产决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苗;李帮义;张王子旭;;PRO组织参与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卞正岗;;循环经济和自动化[A];浙江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王少春;;工程机械的低碳循环再利用[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第四章 北京工业循环经济分析[A];首都循环经济建设研究[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镇;解振华来济调研节能减排工作[N];济南日报;2007年
2 ;机电行业拟引入循环利用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8年
3 记者 张银炎;船机节能减排已是当务之急[N];中国船舶报;2007年
4 朱晓兵邋王运锋 记者 林媛;莱州严查进京入青农副产品[N];烟台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楠;市药监局助药品企业渡难关[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6 张卫彬邋王猛;文安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N];廊坊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石珊珊;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电工行业担当大任[N];机电商报;2007年
8 记者 祝蕾;科技部领导来济考察[N];济南日报;2007年
9 刘建;“绿色耗材”呼唤法律支撑[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朱宇;上海通用发力节能环保产品[N];中国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狄卫民;基于原始设备制造商管理的再制造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代颖;再制造物流网络优化设计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韩小花;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的决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代应;废旧汽车资源化逆向物流运作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毛果平;基于投入产出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湖南省资源—环境—经济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隋明刚;闭环供应链库存优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孟丽君;易逝品逆向物流的库存控制及车辆路径问题的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李聪波;绿色制造运行模式及其实施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董景峰;面向逆向物流的供应链规划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陈娟;基于再制造的高残值易逝品供应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菁;基于EPR的再制造中的战略决策与合作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石磊;闭环供应链中的渠道设计与再制造产品定价[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舒秘;产能约束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选择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周婕;随机环境下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设计[D];中南大学;2011年
5 邓丹丹;再制造物流网络分析与优化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袁静;闭环供应链的生产优化与制造/再制造的联合决策[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7 曾小燕;基于再制造产品的定价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袁江;具混合回收渠道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彭维;含逆向物流的供应链库存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10 隗明明;逆向物流网络规划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10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191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