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经济区服务型制造模式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service manufacturing model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and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value-added models in Service-Based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model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zone in the West Bank of Taiwan Strait is discussed,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model in the Hercynian Economic Zone is put forward. Finally,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nd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in the Hercynian economic zone.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服务型制造业培育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0B06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C63033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11-0903)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跃进;论制造业的服务化经营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3期
2 林文进;江志斌;李娜;;服务型制造理论研究综述[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年06期
3 武晓青;杨明顺;高新勤;巴黎;;服务型制造模式与运行框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2期
4 李刚;孙林岩;李健;;服务型制造的起源、概念和价值创造机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3期
5 李刚;孙林岩;高杰;;服务型制造模式的体系结构与实施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7期
6 蔺雷;吴贵生;;制造业的服务增强研究:起源、现状与发展[J];科研管理;2006年01期
7 甄峰,顾朝林,朱传耿;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汪应洛;;推进服务型制造:优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何哲;孙林岩;贺竹磬;李刚;;服务型制造的兴起及其与传统供应链体系的差异[J];软科学;2008年04期
10 孙林岩;高杰;朱春燕;李刚;何哲;;服务型制造:新型的产品模式与制造范式[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中;康国定;周秀慧;;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CBD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邓丽姝;;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陈强;;信息化提升传统造船产业[J];船舶工程;2010年S1期
4 曹贤忠;;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5 苑雅文;罗永泰;;基于需求整合与开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6期
6 于淼;卞芙蕖;;融资服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探讨[J];财会通讯;2010年02期
7 李普峰;李同升;;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及其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8 唐勇;刘云亚;;对广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9年S2期
9 岳彤;罗永泰;;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2008年10期
10 毕秀晶;李仙德;;上海现代服务业外资企业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贾勇;李冬姝;田也壮;;基于市场观的制造企业战略服务导向国际比较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蔺雷;吴贵生;;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于洋;刘岸秀;;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磊;;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及结构特征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5 陈强;;信息化提升传统造船产业[A];2011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浩;长生命周期生产设备维修状态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鲁付俊;供需链环境下轿车制造模式与物流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沈铁松;制造企业产品延伸服务的投资与定价策略[D];重庆大学;2010年
6 龙跃;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博弈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杨丽;基于产品差异化策略的旅游供应链合作协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张在房;顾客需求驱动的产品服务系统方案设计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文强;都市圈产业结构演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吴淑玲;基于服务业结构调整及路径选择的就业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乐;服务化导向的制造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圆圆;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高源鸿;沈阳生产性服务业对其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张艳;关于我国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惠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因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成存朋;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导向型组织模式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孙海涛;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的服务营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鑫雨;基于服务型制造理念的传统制造业转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国升,刘建和;软件产业服务化──互联网环境下软件企业市场定位[J];商业研究;2001年10期
2 郭跃进;论制造业的服务化经营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03期
3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4 宋高歌,黄培清,帅萍;基于产品服务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5期
5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6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7 曾新胜;;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01期
8 吕坚,孙林岩,顾元勋,吴宝军;全球制造虚拟网战略定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9 孙林岩,高杰,李刚;业务流程外包的概念化分析[J];管理学报;2004年02期
10 柏昊;徐捷;;服务增强在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中的作用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世代;王强;吕珊;;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空间整合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伍长南;对接两大“三角洲”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陈金添;;立足全国审视福建 跳出福建发展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海峡西岸繁荣带的延伸和发展[J];福建理论学习;2004年09期
4 ;经济发展贵在持续[J];发展研究;2006年10期
5 卢展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共同发展新格局[J];港口经济;2007年04期
6 黄爱素;郑铁豪;;温州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之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学习“两会”精神 加快“海西”建设[J];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8 周锡平;;勇当海峡西岸经济区地产先锋[J];建设科技;2007年14期
9 黄冬福;;以绿色消费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黄冬福;;以绿色消费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清河;;档案工作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思路[A];2007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大陆地区代表部分)[C];2007年
2 魏国江;;模块化生产及其对我国经济的二重影响分析[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3 李非;;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海西区先行先试[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徐冬一;;何长可扬,何短要补——论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灻信怲;;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的机遇挑战[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林永健;;大力提高福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7 陈黎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微观战略研究[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婷;黄哲雨;;湖南参与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A];2008湖南商务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获奖论文专刊[C];2008年
9 张二震;;全球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思考[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10 王一鸣;;自主创新与企业发展[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对接海西 携手崛起[N];福建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永珍 戴艳梅;省领导会见台湾客人[N];福建日报;2009年
3 记者 潘绣文;黄小晶会见台湾客人[N];福建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海西作出新的贡献[N];福建日报;2009年
5 记者 黄戎杰 贺鹏 谢薇;开展两岸城市交流 促进区域全面合作[N];福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黄云峰;温丽衢呼应海西乘势而上[N];福建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邱宝晖;主动融入海西建设 翔安发展大步向前[N];厦门日报;2009年
8 万年县委宣传部 陈风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加快融入海西协作[N];上饶日报;2009年
9 福建记者站;国家部委助推海西建设[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钱超;先进地区经验对三明发展的几点启示[N];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叶航欣;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法治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俞建群;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新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彦恒;基于系统理论的开发区产业演进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5 姚志毅;全球生产网络与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的检验[D];湖南大学;2011年
6 苏迎平;生态文明视角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内在机理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芳;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张晶涛;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开发力度问题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薇;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如;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亮;海峡西岸经济区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倩玮;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优化协调发展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7 林丽萍;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朱光烨;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刘方原;基于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其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选择[D];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25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212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