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基于供应商后备决策的不可靠供应链订货合同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04 11:08
【摘要】:将传统的买方企业求助于后备供应的模式扩展到供应商自身求助于后备供应的模式,研究买方企业通过设计订货合同迫使供应商在发生中断时求助于后备供应的问题。运用动态规划建立了供应商和买方企业两阶段博弈的订货和生产决策模型,研究了买方企业的订货合同设计方法,分析了供应商怎样组织生产以及选择购买后备产品还是支付缺货罚金的决策问题。得到了面对不可靠供应商时的最优订货合同,并发现当单位产品收益大于后备产品的单位购买成本时,无论供应可靠性高低,买方企业都应向供应商提出等于市场需求量的订货量;否则,最优订货量随单位缺货罚金递减,甚至低于需求。
[Abstract]:This paper extends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buyer's enterprise to backup supply, and studies the problem of buyer's enterprise forcing the supplier to resort to backup supply in the event of interruption through the design order contract. In this paper, a two-stage order and production decision model of supplier and buyer enterprise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dynamic programming,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order contract for buyer's enterprise is studied. The decision of how to organize production and how to choose whether to purchase backup product or to pay shortage penalty is analyzed. The optimal order contract is obtained in the face of unreliable suppliers, and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unit product income is greater than the unit purchase cost of the backup product, no matter the supply reliability is high or low, The buyer's enterprise shall submit to the supplier an order equal to the market demand; Otherwise, the optimal order quantity decreases with unit shortage penalty, even lower than deman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732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GL042)
【分类号】:F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琼;杨德礼;迟国泰;;基于期权的供应链契约式协调模型[J];系统工程;2005年10期

2 汪贤裕;肖玉明;;基于返回策略与风险分担的供应链协调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芬玲;李菲菲;;基于期权理论的铁路货运定价模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2 韩瑞珠;李智;;基于双向期权的食品供应链三阶段订货契约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3 林欣怡;帅长忠;达庆利;;基于期权合同的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吴建祖;刘锦;;不确定条件下VMI供应链协调的期权合约[J];系统工程;2011年03期

5 刘浩;;基于回购合同的三级供应链协调[J];工业工程;2011年03期

6 胡本勇;彭其渊;狄卫民;;基于期权的销售量担保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7 胡本勇;王性玉;彭其渊;;基于双向期权的供应链柔性契约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8 胡军;华尔天;尤建新;;需求与质量评价相关性下期权和退货政策的复合供应链契约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9 雷智凯;林婷;;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竞争策略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16期

10 盛方正;季建华;;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带期权的远期合同[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包晓英;蒲云;;基于需求不确定和交货期不确定的供应链协调研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蔡洪文;张旭辉;;零售商主导下供应链成员单方面创新期权契约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洪文;零售商主导的供应链期权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曲道钢;B2C模式下供应链协调与产品定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易海燕;供应链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胡本勇;基于期权的供应链销量担保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建军;短销售周期供应链协调问题及其博弈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6 田巍;基于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博弈与协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曹细玉;基于多变量决策的易逝品供应链协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崔爱平;基于供应链契约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优化与协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9年

9 马可;订单生产模式下供应链延期支付契约及其风险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盛方正;供应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金涛;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供应链违约风险模型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黎清毅;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供应链收入共享契约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宁;基于CVaR的两阶段风险规避型供应链的协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刘雪梅;基于LF-GA的供应链期权契约协调与优化[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5 廖琼林;需求信息不对称和风险规避下基于期权契约的供应链协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冯文杰;基于广佛同城化的物流一体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鑫睿;零售商采购风险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舒雪绒;基于收入共享契约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劲松;汽车制造业供应风险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赵彩君;基于混合智能算法的再制造系统决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何勇,杨德礼,张醒洲;需求与价格具有相关性下的退货政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09期

2 杨德礼;郭琼;何勇;徐经意;;供应链契约研究进展[J];管理学报;2006年01期

3 鲁其辉,朱道立,林正华;带有快速反应策略供应链系统的补偿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王迎军;顾客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契约问题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5 边旭,王迎军,潘德惠;随机性需求下一类分销系统的协调问题及仿真[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年01期

6 于辉,陈剑,于刚;回购契约下供应链对突发事件的协调应对[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8期

7 张菊亮,陈剑;销售商的努力影响需求变化的供应链的合约[J];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凯南;;一种保证汽车可靠性的系统的发展[J];世界汽车;1979年04期

2 阎春香;;浅议财务报告的可靠性[J];内蒙古财会;1994年07期

3 张泽虹;;BCM中的审计与控制[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年49期

4 郑丽华;宁翠英;;应计项目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年29期

5 林敬茂;江思定;;层次分析法在产品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黄雪英;;GB2828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2期

7 宋少军;;如何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可靠性[J];人力资源管理;2008年03期

8 王晓晨;崔瑛;;浅析企业中期财务报告的编报——以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中报编报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顾建华;朱爱民;;加强过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J];装备制造技术;2010年04期

10 靳保民;价值分析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强;张来凤;肖磊;;一种确定定时维修时机的新方法[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泽霞;郑建克;;我国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估测和检验——基于ohlson模型推导的估测模型[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铮弦;王鸣;;浅谈通用软件架构设计概念的应用[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4 靳欣和;;从设计角度浅议如何提高电气产品的可靠性[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5 王立群;;保证设备质量的完整性大纲[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梁工谦;刘西林;;现代维修观念的变革和RCM普及实施[A];第三届全国设备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李善宝;;论备件的合理储备量[A];设备管理与维修实践和探索论文集[C];2005年

8 周四维;张晋宾;张德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黄伟;黄大明;姚起宏;;加速寿命试验研究概述及其在广西的应用前景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10 牛万斌;;附录八:国外VE选辑 产品开发的VA/VE管理[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霞;聚焦可靠性 质量上台阶[N];中国质量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许斌;可靠性 克服故障的艺术[N];中国航天报;2001年

3 陈蕾;可靠性是养老金会计信息的首要特征[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4 林军庆 本报记者 李喜乐;可靠性在同类机组中名列前茅[N];中国电力报;2000年

5 记者 胡群芳;专家组为元器件可靠性把关[N];中国航天报;2001年

6 戴戈锋;沈冶机依靠创新赢得市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霞文;进一步为用户创造价值[N];中国质量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海青;追求康健品质 提供特优服务[N];中国包装报;2006年

9 李清宇;享受国际巨头的“高档服务”[N];中国经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许斌;追求与用户的“零距离”[N];中国航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玉红;供应链系统鲁棒性研究[D];中国航天第二研究院;2008年

2 陈琦;基于可靠性的设备维护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李靖;不完全合同视角下企业研发外包的治理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庞继红;复杂机电产品设计质量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陈向民;公司定期报告的及时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叶广辉;并购中的经济网络协同[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征争;不同条件下过度自信CEO薪酬合同设计的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陈琨;上市公司财务透明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裴一蕾;企业一线销售人员授权与其销售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彭彦敏;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测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剑挺;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顾立霞;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3 张新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靠性识别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姜荣;供应链合同设计与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赵军;基于人的自然行为倾向的产品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李雪娇;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员工绩效合同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7 朱辉;华泰公司设备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金亮;供应链环境下3PL集配中心的服务合同与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高薪云;利润表改革对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哲;资产减值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本文编号:2400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2400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5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