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03;F812.45
【图文】:
3.5.2 政府补贴后的企业生产行为分析当政府对企业每单位可追溯食品给予生产补贴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将低于可追溯食品生产企业得到的价格。如下图3-5,政府对每个生产可追溯食品企业的单位补贴为τ万元,新的均衡点在C点,均衡量为q2,可追溯食品消费者和生产者面对的价格分别是P3和P4。政府对企业可追溯食品的补贴政策使生产者剩余增加到(a+b)面积的量,消费者剩余增加到相当于(c+d+e)面积的量。当然,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获得是以政府更大的收入转移(a+b+c+d+e+f)为代价,政府补贴政策的福利成本损失了f的面积。另外
图 3-6 政府补贴消费者行为分析3-6 The behavior of governmental subsidies for consumer和问题的分析,为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政府支3-7):
实验参与者参与实验之前并不知晓实验的相关内容。在实验员向参与者发放问卷、解释实验流程,展示实验桌上的可追溯猪后腿肉,告知以二维码扫描方法获取可追溯信息(如图7-1)后展开实验。鉴于随机n价实验拍卖在激励相容的同时可得到内生性的市场出清价格 的优势[144],本研究的实验拍卖采用随机n价机制进行。实验拍卖与真实选择实验均支付每个参与者30元参与费用,以弥补参与时间所造成的劳动价值。同时参与者以参与费用进行真实支付并获得猪肉。实验拍卖结束后进行真实选择实验,以避免真实选择实验问卷中研究者设定的价格层次(12 元、14 元、16 元)对参与者报价产生影响。同时在实验拍卖中并不公布随机选出的 n 高价格,以规避由此可能产生的学习效应与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7进而影响真实选择实验参与者的真实意图,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实验拍卖共进行 3 轮,在任何一轮中参与者若无购买意愿可以出价为零。同一组人员在实验拍卖结束休息 15分钟后进行真实选择实验。请参与者仔细观察桌子上所展示的 12 个选择集中包含的所有可追溯猪后腿肉(均为 500g),然后在问卷中进行选择。在实验结束时,通过随机数字发生器随机选择实验拍卖中的一轮和真实选择实验中的一个选择集使之生效。实验拍卖的 n-1 个获胜者按获胜轮对应的 n 高价格进行支付并获得相应可追溯猪后腿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思安;;可追溯体系对食品安全利益主体的影响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陈纪算;王巍;毛培成;容小红;;出口企业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2期
3 ;中欧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研讨会在京召开[J];吉林畜牧兽医;2012年04期
4 侯熙格;宋逸青;孙辉;邱松;毛秀梅;邹延洁;;上海市生鲜果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12年04期
5 徐玲玲;吴林海;;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态度初探[J];中国商贸;2012年18期
6 童兰;胡求光;;中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比较[J];经营与管理;2012年11期
7 崔春晓;王凯;邹松岐;;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研究评述[J];世界农业;2013年05期
8 沈俊炳;吕禹泽;王力;;食品可追溯体系在速冻熟制虾仁加工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9 梁黎东;林洪;;企业内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年12期
10 ;什么是农产品包装运输与可追溯体系?[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决策咨询与调研课题组;叶恩发;梁全顺;;福建省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调研报告[A];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畜牧兽医分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磊;宋怿;孟娣;;关于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探讨[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陆昌华;胡肄农;白云峰;白红武;;生猪及其产品可追溯体系与公共卫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朱世洋;倪卓;;努力实践安全可追溯体系 打造环境友好型生猪产业链[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5 杨子江;赵蕾;宋怿;;论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构建及政府的职能定位[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陆昌华;胡肄农;白云峰;白红武;;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研究的探讨——与《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模式研究》和《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思考与建议》两篇文章作者的商榷[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孙涛;;浅析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海涛;我国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N];人民日报;2007年
2 记者 高传立 通讯员 魏飞 李晋泉;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步伐加快[N];徐州日报;2006年
3 保旭;加快建立可追溯体系[N];经理日报;2009年
4 记者 赖文忠;试点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N];福建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朱建军;福建着力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试点[N];中国食品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文章;打造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N];中国消费者报;2012年
7 次旦卓嘎;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是虫草行业发展必由之路[N];西藏日报(汉);2013年
8 记者 王瑜 王腾飞;浙江探索建立农药可追溯体系[N];农民日报;2013年
9 王晓然;食品流通可追溯体系“初步建立”[N];北京商报;2007年
10 农文;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五年建成[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玲玲;食品可追溯体系中消费者行为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刘晓琳;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政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3 吴天真;核心企业主导下的食品可追溯体系信息共享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秋菊;四川省生猪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实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倩;可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农户与企业的信任合作关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马青;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理论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4 谢英滨;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刑法保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朱静远;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6 陈芳;食品可追溯体系与食品企业战略选择[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7 李文枭;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童兰;可追溯体系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及贸易效应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9 刘中华;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袁红霞;北京市食品可追溯体系的主体行为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768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2768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