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基于委托代理的团体关系贷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7:19

  本文关键词:基于委托代理的团体关系贷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已成为多数经济体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融资结构上对银行信贷存在严重依赖,鉴于此,面向中小企业成长的信贷技术创新就成为银行信贷理论和实践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的目标是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或者至少实现零利润,而中小企业借款者的目标是自身收益及效用最大化或者至少可以得到贷款。银行为达到目标采取的办法是:进行信贷配给,来减小风险保证利润。中小企业借款者则会通过发信号的方式来获得贷款,进一步实现收益。银行与中小企业借款者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办法并不一致,这时,委托代理就成为银行与中小企业借款者之间的关键链接。传统贷款合同中,实物抵押经常作为借款者发信号的方式。那么,对于缺少实物抵押的中小企业团体来说,关系贷款是其破解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点。作为关系贷款呈现方式之一的团体关系贷款,可以利用群体的团体责任来代替传统贷款合约中的实物抵押,向银行发信号,从而缓解银行与这些群体问的委托代理问题。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文献归纳、模型分析的方式,对信贷理论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破解之策进行了梳理,寻求了团体关系贷款替代抵押,用来缓解信贷配给的理论依据。Stiglitz-Weiss模型通过信贷配给均衡解决委托代理问题;Bester模型证明用抵押来发信号,利率、抵押同时筛选后的均衡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可以避免信贷配给;Ghatak模型说明了连带责任下的团体贷款用团体责任替代实物抵押的可能性,为团体关系贷款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提供了依据。第二部分通过大量文献对现实中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团体关系贷款契约进行总结,寻找银行与团体间的激励与约束。归纳出“1+N”供应链式团体关系贷款契约,“集群财务公司”集群式团体关系贷款契约,联保式团体关系贷款契约,以及互助担保式团体关系贷款契约四种不同形式的团体关系贷款契约及其约束,为团体关系贷款契约的约束设计做好了铺垫。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以团体关系贷款如何通过契约设计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为研究目标,从借款者通过风险共担的方式自发组成团体,形成团体责任入手,然后引入银行,设计贷款契约使契约可持续运行,实现子博弈完美均衡;进一步比较契约在可持续运行的情况下,团体关系贷款在个人责任和连带责任下银行所得利润差别,说明团体关系贷款采用连带责任的必要性。同时,也为第四部分进行团体关系贷款企业的筛选指标的设置提供了参考。第四部分选取了典型的“1+N”供应链式团体关系贷款,通过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用层次分析法说明了银行在对“1+N”供应链式团体进行企业团体关系贷款时,筛选企业的具体指标及权重的设定,为这种典型团体关系贷款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从理论依据、现实探索、契约设计和典型应用四方面试图论证了作为关系贷款呈现方式之一的团体关系贷款,可以利用群体的团体责任来代替传统贷款合约中的实物抵押,向银行发信号,从而缓解银行与这些群体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关键词】:委托代理 团体关系贷款 团体责任 契约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1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相关文献综述11-17
  • 1.2.1 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综述11-12
  • 1.2.2 团体关系贷款研究综述12-14
  • 1.2.3 连带责任理论研究综述14-16
  • 1.2.4 文献述评16-17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7-20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20-21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20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20-21
  • 2 团体关系贷款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依据21-39
  • 2.1 Stiglitz-Weiss模型信贷配给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原理21-26
  • 2.1.1 利率对借款者的筛选原理22-23
  • 2.1.2 利率筛选后的信贷配给均衡研究23-24
  • 2.1.3 抵押筛选后的均衡研究24-26
  • 2.2 Bester模型抵押要求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原理26-31
  • 2.2.1 不存在抵押成本的均衡28-29
  • 2.2.2 存在抵押成本情况下利率抵押同时筛选后的均衡29-31
  • 2.3 Ghatak模型团体关系贷款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原理31-36
  • 2.3.1 正向选型匹配下团体的形成32-33
  • 2.3.2 连带责任对借款者的筛选原理33-34
  • 2.3.3 连带责任筛选后的均衡34-36
  • 2.4 三个模型的比较36-37
  • 2.5 团体关系贷款的重新定义37-38
  • 2.6 本章小结38-39
  • 3 我国团体关系贷款契约的现实探索39-46
  • 3.1 “1+N”供应链式团体关系贷款契约39-40
  • 3.2 “集群财务公司”集群式团体关系贷款契约40-42
  • 3.3 联保式团体关系贷款契约42-43
  • 3.4 互助担保式团体关系贷款契约43-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4 银行基于委托代理的团体关系贷款的契约设计46-53
  • 4.1 模型基本设定46-47
  • 4.2 契约设计47-51
  • 4.2.1 团体的自发形成47-48
  • 4.2.2 团体责任的形成48
  • 4.2.3 银行团体关系贷款的契约设计48-51
  • 4.3 本章小结51-53
  • 5 银行对“1+N”供应链式团体关系贷款中企业的筛选53-62
  • 5.1 筛选指标设置53-55
  • 5.1.1 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53-54
  • 5.1.2 供应链团体稳定性指标54-55
  • 5.1.3 银行与供应链团体合作关系的指标55
  • 5.2 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55-61
  • 5.2.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定56
  • 5.2.2 确定权重的流程56-58
  • 5.2.3 “1+N”供应链式团体中企业的筛选指标权重设定58-61
  • 5.3 对“1+N”供应链式团体关系贷款的建议61-62
  • 6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7
  • 附录67-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胜利;委托代理·受托责任·审计[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9年01期

2 冯巧根;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分析[J];会计研究;2000年11期

3 刘东民,宗刚,范莉莉;铁路广告经营和委托代-理理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焦满金;国有产权委托代理的市场化探讨[J];发展;2005年05期

5 王中昭;陈喜强;曾宪友;;社区政府与社区组织的委托代理关系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6年04期

6 邓正华;;委托代理理论在国企中的衍生与变异[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05期

7 温宏;;谈委托代理理论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方法论指导[J];甘肃农业;2006年09期

8 温宏;;谈委托代理理论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方法论指导[J];甘肃农业;2006年10期

9 张前荣;张语桐;曾凤章;;基于博弈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07期

10 苏琦;陈法仁;彭

本文编号:298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298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b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