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00:17

  本文关键词: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可追溯体系能够溯源和跟踪所有食品信息,是减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基于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可追溯体系在我国难以推行的主要原因。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可追溯体系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规范食品种植、养殖及加工流通企业的行为,减少甚至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重拾消费者信心,因此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实施迫在眉睫。本文提出基于食品供需网理念下构建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思路——结合食品供需网特点与可追溯体系要素,寻找食品供需网理念与可追溯体系的契合点,以食品供需网为平台构建可追溯体系。通过对食品供应链和食品供需网中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比较,并使用成本效益方法对食品供需网中企业是否投入构建食品可追溯体系时的企业利润进行分析。并且通过构建食品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Nash博弈均衡模型与食品供需网中企业的Pareto博弈均衡模型,分析两种情况下企业构建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投入水平。食品供需网理念突破了食品供应链的框架体系,以食品供需网为基础构建可追溯体系,有效解决了基于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中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基于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食品供需网不仅可降低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可能性,而且参与企业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同时提高企业构建可追溯体系的积极性。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在食品供应链中,企业在政策、法规等强制约束下会对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投入,但投入水平较低;在食品供需网中,由Pareto均衡模型得出,企业对可追溯体系构建的投入高于Nash均衡水平。食品供需网使得可追溯风险大大降低,即使某一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也不致整个系统失去控制,相比供应链的链状结构,更具稳定性。食品供需网通过企业之间充分合作共同建立可追溯体系,根据食品供需网的整体利益决定对可追溯体系的投入水平,不仅避免企业投入重复构建可追溯体系的成本,而且使得企业投入最优水平;基于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还加快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企业可随时调整对可追溯体系的投入水平,增强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食品供需网使行业内的企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合作网络,大大降低可追溯体系构建成本,从而加速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在我国的实施。食品供需网理念为加速推进可追溯体系在中国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帮助中国企业处理好食品安全投入与经济利益的关系,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推动中国食品产业向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食品供需网 可追溯体系 构建 博弈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8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19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12-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13-15
  • 1.3 理论基础15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5-17
  • 1.4.1 研究思路15-16
  •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6
  • 1.4.3 相关概念及数据说明16-17
  • 1.5 研究内容17-19
  • 1.5.1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5.2 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实施基本情况19-23
  • 2.1 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实施现状19-20
  • 2.2 我国食品可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0-22
  • 2.2.1 追溯成本高,企业缺乏积极性20-21
  • 2.2.2 信息不对称,供应链合作程度低21
  • 2.2.3 食品供应链不稳定的链状结构限制了可追溯体系的构建21
  • 2.2.4 食品供应链上各企业对食品安全投入的水平难以协调21-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的构建23-30
  • 3.1 食品供需网的特征23-25
  • 3.1.1 结构网络性23
  • 3.1.2 功能多样性23
  • 3.1.3 开放充分性23-24
  • 3.1.4 动态稳定性24
  • 3.1.5 内涵包容性24-25
  • 3.2 食品供需网特征与食品可追溯体系构建的契合点25-26
  • 3.3 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的构建26-28
  • 3.3.1 统一标识26-27
  • 3.3.2 可追溯信息系统27
  • 3.3.3 企业合作协议27-28
  • 3.4 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结构图28
  • 3.5 本章小结28-30
  • 第四章 食品供需网理念应用于食品可追溯体系构建的优势分析30-43
  • 4.1 食品供需网理念对可追溯体系成员企业利润影响的分析30-34
  • 4.1.1 基于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在控制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几率上的优势30-31
  • 4.1.2 食品供需网在可追溯体系构建上的经济优势31-34
  • 4.2 食品供需网理念增加可追溯体系投入意愿性的博弈分析34-41
  • 4.2.1 基本假设与模型描述34-36
  • 4.2.2 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构建的Nash均衡博弈分析36-39
  • 4.2.2.1 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构建的Nash均衡的存在性36-37
  • 4.2.2.2 基于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构建的Nash均衡解37-39
  • 4.2.3 基于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构建的Pareto均衡博弈分析39-41
  • 4.3 本章小结41-43
  • 第五章 供需网理念在乳制品可追溯体系中的应用43-46
  • 5.1 乳制品可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43-44
  • 5.1.1 原料奶可追溯性差43
  • 5.1.2 乳制品追溯成本高43
  • 5.1.3 可追溯体系相关技术水平低43
  • 5.1.4 乳制品安全事件发生率高43-44
  • 5.2 乳制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的构建44-45
  • 5.3 乳制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构建的意义45-46
  • 第六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46-50
  • 6.1 结论46-47
  • 6.1.1 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更具稳定性46
  • 6.1.2 食品供需网结构可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46
  • 6.1.3 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构建可增加企业利润46-47
  • 6.1.4 食品供需网中企业对可追溯体系投入水平较高47
  • 6.2 建议47-48
  • 6.2.1 政府加强监管与立法47-48
  • 6.2.2 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统一标识48
  • 6.2.3 企业全面共享产品信息48
  • 6.2.4 协调食品供需网中企业对可追溯体系投入水平48
  • 6.3 讨论48-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静,徐福缘;SDN及其内部合作伙伴关系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3年02期

2 曹江涛;彭亚拉;;建设基于供应链的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全程保障食品安全[J];食品科学;2007年05期

3 吴林海;徐玲玲;;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和消费者行为——基于江苏省消费者的调查分析[J];消费经济;200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食品供需网可追溯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304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