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供应链论文 >

不完全合同下供应链研发外包的控制权配置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11:00

  本文关键词:不完全合同下供应链研发外包的控制权配置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资本、信息、技术暗潮涌动的今天,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驱动自身业务的持续增长。然而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已经很难适应风云诡谲的市场变化,它一方面牢牢拖住了企业研发的时间进程,另一方面又带来了高额的研发成本和更多的风险,让企业无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研发外包——这种“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的新型创新模式应运而生。 在中国经济日益蓬勃的今天,随着研发外包理念的不断成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一些重要的研发业务(如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部分或全部外包给其他组织(特别是供应链条上的合作伙伴),并利用这种动态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虽然企业的研发外包行为在当今的很多行业内都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外包企业却经常面临着由合同的不完全性所带来的各类成本和风险。尽管既有文献已经对企业研发外包日趋增多的现象以及各种风险的防范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和治理措施,但鲜有学者运用不完全合同理论设计供应链中的研发外包协调机制。因此本文在回顾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完全合同下供应链研发外包的风险治理机制,并运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构建了不完全合同下供应链研发外包的数理模型,通过具体比较配置控制权与不配置控制权两种不同的外包模型,力图找到供应链企业间研发外包的最优协调机制。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委托方与受托方签订研发外包契约后,在配置控制权的情形下,随着契约的不完全性越高,委托方配置的最优控制权就越高,而受托方的努力程度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先下降再上升,供应链的利润和委托方的利润先减少再保持不变,但受托方的利润会先增加后减少;然而在不配置控制权的情形下,随着契约的不完全程度越高,委托方配置的收益共享比例就越高,而受托方的努力程度则随着契约不完全性的增加而递减,供应链的总利润和受托方的利润会不断上升,但委托方的利润在不断下降。 第二,在配置控制权的情形下,调整批发价格有时也会产生实施控制权的作用(即可以提升受托方的努力水平),但两者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前者是通过让渡利润以激励受托方采取正确的行动,而后者则通过对额外收益的控制来防止受托方出现败德行为,并且委托方通过批发价格的调整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的总利润;然而在不配置控制权的情形下,调整收益共享比例虽然可以起到激励受托方提高研发努力水平的作用,但如果契约的不完全性在增加,委托方分配给自己的利润份额是不断上升的,这也就说明委托方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所得会主动放弃通过调整收益共享比例以刺激受托方提高研发努力水平的权利,进而收益共享机制“失效”。 第三,最优控制权下的供应链利润要优于完全控制的情形,但小于不配置控制权下的供应链利润。最优控制权下的委托方利润均优于完全控制和不配置控制权的情形。此外,随着新的获利渠道出现概率的增加,最优控制权下的供应链(委托方)利润与完全控制下的供应链(委托方)利润逐渐趋于一致。 第四,在配置控制权与不配置控制权的情形下,最优努力水平均是受托方努力水平对需求量影响程度系数的增函数,是研发努力成本系数的减函数,只不过两种不同情下的供应链总利润、委托方利润、受托方利润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供应链 研发外包 控制权 不完全合同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4;F224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9
  • 目录9-11
  • 图目录11-12
  • 1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问题的提出13-15
  • 1.3 研究意义15-16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6-17
  • 1.4.1 研究方法16-17
  • 1.4.2 技术路线17
  • 1.5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17-20
  • 1.5.1 研究思路17
  • 1.5.2 结构框架17-20
  • 1.6 本文的可能创新点20-21
  • 2 文献综述21-28
  • 2.1 研发外包21-24
  • 2.1.1 研发外包的动因21-22
  • 2.1.2 研发外包的运作流程22
  • 2.1.3 研发外包中的风险22-23
  • 2.1.4 研发外包中的激励模型23-24
  • 2.2 不完全合同视角下的研发外包研究24-25
  • 2.2.1 研发外包的最优组织形式24
  • 2.2.2 研发外包的成本24-25
  • 2.3 供应链环境下的外包问题研究25-26
  • 2.3.1 外包风险研究25
  • 2.3.2 外包决策研究25-26
  • 2.4 对已有文献的述评26-28
  • 3 研发外包的风险治理机制28-35
  • 3.1 研发外包风险分类28-30
  • 3.2 研发外包风险识别30-31
  • 3.3 研发外包风险防范31-35
  • 4 配置控制权的供应链决策模型35-49
  • 4.1 模型描述36-38
  • 4.2 模型求解38-43
  • 4.3 数值分析43-48
  • 4.4 小结48-49
  • 5 不配置控制权(引入收益共享契约)的供应链决策模型49-59
  • 5.1 模型描述50-51
  • 5.2 模型求解51-55
  • 5.3 数值分析55-58
  • 5.4 小结58-59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59-61
  • 6.1 研究结论59-60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建成;毛蕴诗;;从OEM到ODM、OBM的企业升级路径——基于海鸥卫浴与成霖股份的比较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2期

2 黄波;孟卫东;皮星;;基于双边道德风险的研发外包激励机制设计[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3 吴凤菊;王德爽;;企业研发外包的研究综述及动机分析[J];管理观察;2008年17期

4 邱若臻;黄小原;;供应链渠道协调的收入共享契约模型[J];管理学报;2006年02期

5 杨治;张俊;;企业研发外包的控制机制:信息泄露下的支付合同选择[J];管理学报;2012年06期

6 蔡华利;张翠英;;企业软件外包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年04期

7 韦国松;汪静;任郑杰;;R&D外包激励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J];河南科学;2006年03期

8 马力,李胜楠;不完全合约理论述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朱世平;;供应链环境下物流外包的风险和效益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10 刘爱东;谢刚;;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8期


  本文关键词:不完全合同下供应链研发外包的控制权配置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yinglianguanli/322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8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