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推广应用研究——基于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局的实践
本文选题:低碳技术 + 深圳国际低碳城 ; 参考:《建筑经济》2014年02期
【摘要】:基于深圳国际低碳城的建设背景以及公共建筑低碳化的重要作用,重点探讨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在室外环境系统、绿色交通系统、水资源利用系统、能源利用系统、高效维护系统、高效设备系统、结构形体系统、绿色建筑系统、室内环境系统及运维管理系统等十大系统中应用的97项低碳技术,并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讨论进一步推广应用低碳技术的条件和方法。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enzhen International low carbon City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low carbonization of public building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system, gre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system of Shenzhen International low carbon City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97 low carbon technologies used in 10 systems, such as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 efficient maintenance system, efficient equipment system, structural form system, green building system, indoor environ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etc. The cond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further application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echnology and policy.
【作者单位】: ;" target="_blank">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水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龙岗区委组织部<编办>;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研究与应用”(2010ZX07210-03)
【分类号】:TU242;TU20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曹小琳;郑晓;;节能窗全寿命期节能效果评价[J];建筑经济;2012年03期
2 刘桦;王镇中;;城市既有建筑改造再利用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圣心;长春市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优化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2 王镇中;既有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项目社会与生态效益后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东;王雪英;;辽宁地区农村住宅窗户的节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张炯;贾仁甫;郭永利;;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10期
3 曾祥才;朱冬生;;浅谈建筑节能技术[J];建筑节能;2007年01期
4 牛东晓;李建青;马小勇;;火电厂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华东电力;2010年09期
5 李海涛;袁永博;;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23期
6 曹小琳;屈婷;;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模型研究[J];建筑经济;2011年06期
7 张子圆;蒋红妍;;BP神经网络在旧建筑再利用社会评价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1年S1期
8 李屹;;基于可拓评价方法的工程项目方案选择[J];山西建筑;2011年12期
9 张壮志;刘秀玲;;某办公楼采用节能窗的经济分析[J];门窗;2007年11期
10 王文明;王子齐;张建华;;节能窗的性能评价体系研究[J];门窗;200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樊胜军;旧工业建筑(群)再生利用项目后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劲;中国民航学院图书馆──公共建筑工程类(一等奖)[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年01期
2 朱伟峰 ,陈建萍 ,叶倩 ,邓良和 ,高健;降低某大型公共建筑空调负荷的节能措施分析[J];上海节能;2005年04期
3 李云;刘宏成;;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结露的研究[J];中外建筑;2006年01期
4 焦健;;论公共建筑室内设计的前期工作[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潘文玉;高阳;;浅谈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J];建筑安全;2007年07期
6 周铁军;苏星;林岭;;公共建筑安全设计与技术探讨——以应对恐怖袭击为例[J];城市建筑;2007年08期
7 赵俊岭;姚宏;;给水铜管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J];安装;2007年09期
8 刘庆堂;舒海静;潘继红;;既有公共建筑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浅析[J];区域供热;2007年06期
9 王小莉;康健;;玻璃幕墙类公共建筑的节能做法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08年04期
10 何沛;;商住楼住宅部分的消防设计审查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纯华;;一谈公共建筑的厨房——常见“病态”现象剖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2 柳松;宋波;柏婧;关静;董重成;;区域供热中公共建筑热计量相关问题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唐华宇;卢军;;重庆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的行为节能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4 刘玉峰;胡振杰;涂光备;;公共建筑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与控制方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5 王洪卫;白雪莲;孙纯武;郭林文;;重庆市公共建筑冬季能耗测试分析[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华锋;张志刚;张丽璐;申政;;某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现状及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祥生;刘兆勇;信海;付祥钊;谭平;马定平;;重庆市现有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林文;白雪莲;孙纯武;;重庆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潜力与措施分析[A];2005西南地区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声远;杨秀;江亿;;中外建筑能耗比较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肖贺;谢俊骏;魏庆們;;公共建筑耗冷量指标体系与合理值推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杨堂;规划展示馆正式开馆[N];镇江日报;2009年
2 中国楼市记者 慈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即将出台[N];中国建设报;2004年
3 早报记者 俞立严;今年新建住宅节能必须全部达标[N];东方早报;2007年
4 记者 苏长虹;山东新建公共建筑须节能五成[N];人民日报;2006年
5 岳德亮;杭州推出高楼“能耗瘦身”规划[N];中国建设报;2007年
6 张林;泉州公共建筑不得使用海砂[N];中国建材报;2008年
7 杨建智邋本报记者 肖苏萍;公共建筑 提升文化品位[N];江西日报;2007年
8 记者 郭靖 通讯员 王人扬;全市230个建筑项目实施节能[N];宁波日报;2006年
9 邢民;大人流公共建筑要确保结构安全[N];中国建设报;2007年
10 记者 覃岩峰;我市加快高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改造[N];郑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珉;公共建筑突发集群事件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鑫;公共建筑用能分项计量综合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黄莺;公共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孙金颖;民用节能建筑市场增量投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丰艳萍;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磊;公共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机理及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周玉石;结构设计的虚拟原型技术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邱静;被动复合式下向通风降温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曹彬;气候与建筑环境对人体热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李静;基于系统优化的高校体育馆自然采光和通风节能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大跨公共建筑的性格表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殷欢欢;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公共建筑过渡空间被动式设计策略[D];重庆大学;2010年
3 戴德新;西安地区绿色公共建筑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郭春;湘南传统公共建筑探析[D];湖南大学;2003年
5 宋承珠;绿色公共建筑综合评价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6 涂舫;公共建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控制方法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李鑫;面向残疾人使用的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庄欣;当代公共建筑的功能性剖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谯川;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胡金舰;基于生态理念的寒地公共建筑空间调节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74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97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