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人类学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基于实践人类学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基于实践人类学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_4800字
日期:2015-12-11 全文4页 共4825字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05(2012)02-0057-06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革新技术与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需要而言,教师的作用仍然是最重要的”[1]。师资水平的高…
中图分类号:G719.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926(2012)01-0048-08法国职业技术教育体制具有两个区别于欧洲大多数国家教育体制以及北美教育体制的主要特点:首先,法国为年轻人提供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与成人职业教育之间有明…
中图分类号:G649.21,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290(2012)0009-0017-09一、经济结构转型要求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富足的劳动力、大量要素投入及制度变革,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工…
作者:沈建龙
浙江学刊 2012年08期
一、实践人类学流派的职业能力培养观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类学研究的主题转向“实践”,在人类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实践人类学流派。这一流派整合了其他领域的学说,主要运用人种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从日常活动与实践中,从与人相依的真实、复杂与虚拟的情境中寻找人类学习的真谛,并由此反观、透视学校中的学习。实践人类学派的研究拓宽了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视野,它不仅为理解职业能力培养的本质提供了新的线索,而且为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实践人类学派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观点认为:职业能力培养是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受训者在实践共同体中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方式,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过程的参与和理解。它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必须培养完整的社会人,培养环境必须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 (一)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这一概念由莱夫和温格在《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一书中首先提出。①实践共同体是人、活动和世界之间的一整套关系,是知识存在的一个内在条件。共同体意味着对一个活动系统的参与,参与者共享着理解,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实践共同体具有如下主要特点:在实践共同体中,情景是真实的,是与日常生活和实践紧密相连的;实践共同体的任务是一项共同体成员共享的事业;学习者的身份是不断进行再生产,学习者沿着旁观者、参与者到成熟实践的示范者的轨迹前进。 (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理论的中心概念和基本特征,该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情境学习的非中心化观点。由此,该理论的分析重点从“居于权威地位的专家”概念,转移至“共同体中学习资源的复杂结构”概念。莱夫在其著作中指出,她提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以下观点的注意:学习者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实践共同体中去,而且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要求新手充分地参与到共同体的社会文化实践中去。“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本身不是一种教育形式,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教学技术,它是一种分析学习的观点和理解学习的方式。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内涵解析 现代社会所倡导的能力包括贯穿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职业能力的内涵正在被重新诠释,它不再只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代名词。态度、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和行为评价等开始进入能力建设的平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原则正在改变学科导向的教育培训体系。社会的实际需要和认同正在主导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这就是最基本的途径。根据酒店管理的特殊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可综合表述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门技术的应用能力等。它是基本生存能力,它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强调专业的应用性、针对性,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其相应的知识。 (二)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既是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社会能力包括职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主动适应和承担风险能力、社会责任感等,也是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融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总体评价。 (三)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具有终身就业的机会和能力,主要包括跨职业工作能力、适应变化和自我开发能力、独立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年轻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转换将会达到6次—7次之多。②这种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我国社会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特别是酒店管理本来就是社会服务业发展催生出来的职业,当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职业内容也会产生变化,酒店管理学生不能只适合于较窄的职业岗位(群),应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工作适应性。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动时,他们不会因原知识与技能的老化束手无策,而能在变化的环境中积极寻求新坐标,进而获得新知识与新技能。这便是善于在发展与变革中主动应对的“发展能力”。因此,重视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打下基础,应成为未来酒店管理教育的基本趋势。 三、从实践人类学视角探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建立“零距离”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起点。根据实践人类学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观点,实际性强,与社会结合紧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岗位要求的差距,使学生在学校内就积累比较丰富的岗位经验并形成一定的职业设计思维,这样的教学组织模式无疑是受欢迎的。那么“零距离”教学模式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无疑是一种较适合的教学模式。“零距离”教学模式的含义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实训模式,以社会需求岗位要求为切入点,采用轮换式模拟强化技能的方法,将在校学习的实际操作内容融合于现实工作之中……从而全面缩短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③其实践意义在于,按照“零距离”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需求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就已积累了与专业相关的较为丰富的职业经验。学生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对行业岗位比较了解,充满自信,与人为善,待人接物规范,有学业成就感。 目前酒店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与酒店的中层管理或操作部门沟通较少,课程开发与行业不太紧密,对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不太清楚,酒店对学校的专业训练不了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太认可。学校应该好好地审视已有的课程设置,深入酒店了解实践中的专业需求。坚持从岗位的需求出发,,将本专业涉及的核心技能分解成为若干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确定课程结构。同时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围绕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细化课程内容,针对相应的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课程既能支撑专业教学,又能支撑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将学历教育与培训考证紧密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行业新的岗位设置方案,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培养计划,实现“双证融通”。力求做到三个结合,即教学要求与酒店的需求相结合,以市场、职场(酒店)的变化为风向标;专业知识与岗位实务相结合,及时引进现代酒店业的新思想、新动态、新方法;专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培训相结合,参照酒店实景的操作标准流程,设计专业实训方案,使实训与培训、学业与就业零距离贴近。 (二)建立促进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反映着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酒店管理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行业的需求,围绕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构筑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弹性的课程体系。不仅要以行业需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同时还应注意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的结合,要兼顾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时间,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合一定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要围绕酒店核心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开发学习项目,与酒店共同开发适用性教材,加强工学结合、校企(行业、酒店)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融合模式,在实践中渗透理论,在理论学习中解释实践问题,突出学生的能力提升。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以点带面,强化学生技能。改革评价方式,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三)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学生要掌握的某种知识,教师应首先掌握;学生要具备的某种技能,教师应首先具备。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整体知识结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师资不是来源于行业,且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就要担重任唱主角。高水平的名师和有从事过酒店管理工作经历而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尤其缺乏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能够熟练运用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案例式教学、模拟情景教学方法的师资队伍和学科带头人。要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当前应重点抓好教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又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合作企业、社会教学资源(包括优秀校友资源),有步骤地引进或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行业名师、能工巧匠担任专任教师,优化团队结构。教师必须有全球化思想,要放眼世界。学校要加大力度派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院和酒店进行学习和项目培训,使教师增长见识,树立国际化意识,拓展学术视野,提高业务水准。现有专业教师可以每3年出去一学期或一年到酒店学习实践,学校要为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在时间、经费上予以保障。通过专家指导、行业锻炼、校企合作、骨干培训、校内外、国内外长短期的交流考察、老教师和行业名师的传帮带等方式,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经过3到5年国内外进修、实训等方式的锤炼,“进校门能当教师,出校门能当经理”的双师型教师一定会大量涌现。 (四)建立一种学校、基地、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共同体”模式 建设与市场同步的实践基地是实践人类学的职业能力培养观念的基础,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应与专业培养方向一致,还必须考虑与社会需求、市场要求一致,建立一种学校、基地、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共同体”模式。实训、实习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可通过“三明治”式教学模式来实现,即: 第一年,学生进校后进行职业意识教育(请职业经理人和酒店房务、工程等部门团队,每月到学校进行1次—2次讲座,主要介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是最紧俏的,什么样的职业或岗位能赚钱、有发展前途等);进行职业语言培训(英语、普通话等)。 第二年,学生进入酒店,实地参观学习,每月一次,主要是了解工作流程和标准。 第三年,提高阶段,把学生送到高级酒店实习。主要程序:实习动员、实习面试、培训、纪律教育、签协议等。 通过与企业紧密结合,将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外、国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实训内容、体系和考核有机结合的,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系统,满足学生中期、毕业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培训、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研发、教学案例收集、实用教材开发的需要,成为校企(酒店)交流与合作的窗口与平台。同时,学生通过与实际就业环境相一致的社会实践活动,正面感受社会竞争激烈和人际关系复杂等特点,能有效地培养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竞争精神,使心理适应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将所学知识付诸实用,便于巩固提高和创新;有利于开阔眼界,了解社会,锻炼社交能力,提高创业能力。 注释: ①J.莱夫、E.温格著,王文静译:《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页。 ②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6期。 ③陈科东:《学生职业能力“零距离”培养模式研究》,《中国林业教育》2006年第6期。作者介绍:沈建龙,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副教授(杭州 311231)。
一、实践人类学流派的职业能力培养观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类学研究的主题转向“实践”,在人类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实践人类学流派。这一流派整合了其他领域的学说,主要运用人种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从日常活动与实践中,从与人相依的真实、复杂与虚拟…
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力求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细心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认为坚持“两点论”这一基本原则非常关键。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两点论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师生思想的影响1.就其影响…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话题日益受到重视,并在高职教育战线引发新的思考和讨论,[1]其中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敏感问题不断引发争议。[2]笔者认为,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时,必…
摘要:舞蹈基本功对于舞蹈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训练基本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肢体和情感去塑造美,来体现舞蹈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只有良好的基本功才能灵活的运用手、腰、眼、腿、表情、动作去表现美、传播美,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更自如的舞台上塑造艺术形象。…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本文关键词:基于实践人类学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1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udianguanli/61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