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企业能源效率分析与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10:06
本文关键词:热电企业能源效率分析与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效率管理体系 热电企业 能源效率 梯形模糊数相似度
【摘要】:作为热电联产的主要力量和节能降耗的重点生产企业,我国热电企业能源效率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发电、供电和终端用电方面。考虑到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较大差距、能源供给和需求矛盾较严重、热电企业生产设备的研发可利用技术水平差等,中国热电企业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环境状况的潜力颇大。在此基础上,研究热电企业能源利用高效管理方式以及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来带动能效改善,对全国节能降耗非常重要。本文的总体目标是深入分析全国层面全要素能源效率状况和具体X热电企业的关键耗能工序和设备,进而识别关键耗能工序和设备的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指出各工序、设备的节能调整方向及潜力,实现企业能源效率管理体系的动态监控,从而为整个热电企业能源效率管理提供借鉴。具体来说,第一,从全国热电企业角度来说,本文基于优化的非径向、非角度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鲁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方法分别对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静态、动态分解分析,从而识别全国热电企业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全国热电企业能源效率的因素,即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综合效率明显低于不考虑环境约束的情况,说明环境的过度污染对中国热电企业的生产效率造成了损失;二氧化硫等环境污染物是影响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也就增加了从技术层面考察微观企业能源效率的必要性。第二,从热电企业角度来讲,以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序(燃运车间、锅炉车间、水化车间、汽机车间和发电机组)为入手点,对能源消耗按生产节点进行分解分析,并识别基于能源效率管理体系的能效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然后,以X热电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梯形模糊数相似度理论评价能效管理绩效;最后,分析关键耗能设备、工序的节能改造技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建议,实现企业能源效率管理体系的动态监控和改进。
【关键词】:能源效率管理体系 热电企业 能源效率 梯形模糊数相似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能源效率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能源效率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目的与创新点13-14
- 1.3.1 研究目的13
- 1.3.2 主要创新点13-14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14-16
- 1.4.1 研究内容14
- 1.4.2 研究思路14-16
- 第2章 能源效率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16-24
- 2.1 能源效率内涵与测度16-20
- 2.1.1 能源效率内涵16
- 2.1.2 能源效率测度16-20
- 2.2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20-21
- 2.2.1 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20-21
- 2.2.2 能源管理体系的运作模式21
- 2.3 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21-23
- 2.3.1 能源因素的识别21-22
- 2.3.2 能源因素的评价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X热电企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解分析24-39
- 3.1 全国层面热电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核算及分解分析24-27
- 3.1.1 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取24
- 3.1.2 热电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分解分析24-27
- 3.2 X热电企业关键能耗设备能源效率分析27-35
- 3.2.1 X热电企业概述27
- 3.2.2 X热电企业主要能耗设备分析27-31
- 3.2.3 X热电企业关键设备运行指标核算分析31-35
- 3.3 X热电企业能源因素识别35-38
- 3.3.1 确定X热电企业关键能源类型及能耗设备36-37
- 3.3.2 识别X热电企业能源因素清单37-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X热电企业能效管理绩效评价研究39-48
- 4.1 X热电企业能效管理背景分析39
- 4.2 X热电企业能源因素评价指标的选取39-41
- 4.2.1 能源效率评价指标选取原则39-40
- 4.2.2 能源效率评价指标的确定与核算40-41
- 4.3 基于梯形模糊数评价模型的能效管理绩效评价研究41-47
- 4.3.1 梯形模糊数理论概述41-44
- 4.3.2 X热电企业能效管理绩效综合评价44-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第5章 X热电企业降耗措施研究48-52
- 5.1 X热电企业降低能耗措施分析48-51
- 5.1.1 加强节能生产管理48
- 5.1.2 提高燃料利用率48-49
- 5.1.3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49-50
- 5.1.4 加强节能缺陷管理50-51
- 5.1.5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51
- 5.2 本章小结51-52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成果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奇光;;火电厂能源管理过程及其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4期
2 ;能源管理体系案例研究 爱尔兰的能源协议项目[J];认证技术;2011年10期
3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09期
4 郑江绥;;能源效率及其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求索;2010年08期
5 王兵;卢金勇;陈茹;;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火电行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6 Philip Andrews-Speed;;中国能源管治透视(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0年02期
7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8 朱跃中;;美国能源管理体系及能源与环境领域发展趋势[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3期
9 曾绍伦;任玉珑;王伟;;基于DEA的燃煤电厂循环经济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10 杨红亮;史丹;;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1005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00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