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导向、创新采纳及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6:24
本文关键词:客户导向、创新采纳及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周期大大缩短。我国机械制造型企业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已然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和获取持久利润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处在产业转型期的企业来说,客户导向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应及时捕捉乃至预测客户需求,从而可以引进有针对性的创新来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文章整合了企业创新采纳、企业吸收能力等要素,构建了客户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的研究框架,并构建了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长三角地区机械制造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为依据,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表明: (1)客户导向能够正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2)客户导向通过企业创新采纳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13)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 (4)企业吸收能力能够正向调节客户导向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5)企业吸收能力调节了企业创新采纳在客户导向和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绩效的中介作用。论文进一步拓展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并进一步揭示了客户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制,可以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创新等活动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客户导向 吸收能力 创新采纳 技术创新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1;F2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12-14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研究方法13
- 1.3.3 研究思路13-14
- 1.4 研究创新点14-16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16-36
- 2.1 研究对象及相关关键概念界定16-17
- 2.1.1 研究对象的界定16
- 2.1.2 相关关键概念界定16-17
- 2.2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17-23
- 2.2.1 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绩效17-19
- 2.2.2 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的因素19-20
- 2.2.3 技术创新绩效的维度与测量20-23
- 2.3 客户导向23-28
- 2.3.1 客户导向的定义23-24
- 2.3.2 客户导向与企业技术创新24-25
- 2.3.3 客户导向的测量25-28
- 2.4 企业创新采纳28-30
- 2.4.1 企业创新采纳的定义28-29
- 2.4.2 影响企业创新采纳的因素29-30
- 2.4.3 企业创新采纳的测量30
- 2.5 企业吸收能力30-35
- 2.5.1 企业吸收能力的定义30-31
- 2.5.2 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因素31-32
- 2.5.3 企业吸收能力的维度与测量32-35
- 2.6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36-43
- 3.1 客户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36-37
- 3.2 企业创新采纳的中介作用37-38
- 3.3 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38-39
- 3.4 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39-41
- 3.5 本章小结41-43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43-49
- 4.1 研究设计43-45
- 4.1.1 研究对象43
- 4.1.2 访谈与问卷设计43-45
- 4.2 变量测量45-47
- 4.2.1 因变量45
- 4.2.2 自变量45
- 4.2.3 中介变量45-46
- 4.2.4 调节变量46
- 4.2.5 控制变量46-47
- 4.3 研究主要分析方法47-48
- 4.3.1 样本特征描述47
- 4.3.2 信度检验47
- 4.3.3 效度检验47
- 4.3.4 描述性统计分析47
- 4.3.5 相关性分析47
- 4.3.6 回归分析47-48
- 4.4 本章小结48-49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49-61
- 5.1 样本特征描述49
- 5.2 信度检验49-51
- 5.3 效度检验51-53
-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53
- 5.5 相关性检验53-54
- 5.6 研究假设检验54-60
- 5.6.1 客户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54-55
- 5.6.2 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55-56
- 5.6.3 企业创新采纳的中介作用56-57
- 5.6.4 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57-60
- 5.7 本章小结60-61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1-64
- 6.1 文章结论61-62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74
- 附录74-77
- 致谢77-78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78
本文编号:1017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01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