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BW公司精益生产现场改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1 16:55

  本文关键词: 精益生产 价值流 持续改善 生产效率 成本控制 出处:《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在近年来增速趋缓,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向产品的多样化、高质量、个性化方面转变,从而对汽车制造企业的成本、效率和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涡轮增压器制造企业来说,传统的生产设备布局,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通过生产现场的精益改善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成为此类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运营管理和精益生产等理论方法,结合案例公司的实际情况,对BW宁波公司涡轮增压器精益生产现场改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目前制造生产方式的基线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着生产效率过低、制造成本过高、安全和质量风险依然存在等问题。进一步地,从流程布局不合理、装配线不平衡、现场管理混乱、设备故障率高四个方面分析了导致上述问题的相关原因。最后,通过价值流分析、确定并实施了针对性的精益生产改善目标和计划,运用公司绩效指标(KPI)管理和员工激励管理,推动持续改进项目的开展,改善公司的运营状况,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rapid growth, the Chinese automobile market has slowed down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Consumer demand has changed to the diversification, high quality, and individuation of products, thus affecting the cost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or turbocharge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equipment layout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mode have not m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lean production. How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 the cost and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 through the Lean improvement on the production site becomes the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is kind of enterpris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ase compan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 of improving the lean production site of turbocharger in BW Ningbo Company. Through the baselin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nufacturing mode of produ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too low and the manufacturing cost is too high. Safety and quality risk still exist. Further, the related reasons are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unreasonable layout of process, unbalanced assembly line, chaotic management on site and high failure rate of equipment. Through the value flow analysis, the aim and plan of lean production improvement are determined and implemented, and the management of KPI and employee motivation are us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jects and improve the company's operating conditions.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mprove customer satisfac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73;F42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静;实施精益生产确保优质交付[J];车间管理;2002年04期

2 孙林岩 ,汪建 ,曹德弼;精益生产及其在先进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07期

3 时东艳,程龙生;精益生产和6σ管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年01期

4 闫俊伢 ,邹震;精益生产的魔力[J];电子商务;2004年05期

5 西蒙;精益生产 以人为本[J];发明与创新;2004年11期

6 罗振璧,张书桥,王志华;精益生产的竞赛(上):正确理解精益生产[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5年02期

7 方明;精益生产新模式[J];现代制造;2005年10期

8 陈心德;构建精益企业 实现精益生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蒋美仙,林李安,张烨;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12期

10 陈亚绒;逐步实施精益生产[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小明;;生产现场系统化改善的应用性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凯;;以精益生产为载体 深化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A];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3 武淑萍;;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周大林;;浅谈精益生产基本原则[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学光;;船舶精益生产和现代化[A];2011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造船企业精益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冯海明;;关于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光薰;乔立红;张希伦;贾作辉;;从成组技术到精益生产向大规模定制方向前进[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文飞;党英峰;;步入精益生产时代[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礼;刘顺强;;精益生产在美利信压铸公司中的应用[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忠发;雒孟刚;;信息化条件下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探究与构建[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继征;精益生产,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徐凤英;推进精益生产 拉动管理创新[N];中国航空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永;渐脱福特制阴影 广州本田与精益生产零距离[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何成;安大公司全面实施精益生产管理[N];中国航空报;2006年

5 郭旭之;开展精益生产 促进快速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伍晖;泛华厂实施精益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航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林育智;“轴承企业远没达到精益生产”[N];机电商报;2007年

8 谭建伟;精益生产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金志良邋蒋松羊;杰克:“精益生产”出“双赢”[N];台州日报;2007年

10 曲小研;精益生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N];消费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洪亮;离散制造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车建国;多品种小批量下精益生产系统的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郭宏斌;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卷烟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优化及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周延虎;精益六西格玛集成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宫伟军;流态产品的大规模定制与精益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精益生产在海尔的应用与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刘红军;制造业实施精益生产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陈胜;新达公司精益生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张瑞兴;基于持续改善推进精益生产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李登记;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换模过程改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王立柱;精益生产在亚特公司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郭志勇;Y公司精益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顾啸峰;精益生产工具和测量指标在万向节生产线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先进;X公司信号源生产线精益生产再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建罡;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中的实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2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552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d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