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梯度、市场梯度与制造业产业追赶绩效
本文选题:技术梯度 切入点:市场梯度 出处:《科学学研究》2017年07期
【摘要】:在以中国为典型的大型后发新兴经济体中,本土企业的追赶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供给端存在连续的技术层级,需求端具备多层次的市场空间。本研究提出技术梯度、市场梯度两个构念,用以反映大型新兴经济体追赶中技术维和市场维的独特产业情境特征,并探索其对产业间追赶绩效差异的解释力。基于中国制造业26个行业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梯度、市场梯度以及它们与技术努力强度的交互作用对追赶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梯度和市场梯度对产业追赶绩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相较于技术努力强度较大或较小的情况,在技术努力强度适中的产业里,技术梯度和市场梯度对追赶绩效的影响更强。
[Abstract]:In the large latecomer emerging economies with China as the typical example, the local enterprises' catch-up has the unique late-development advantage: the supply side has the continuous technology level, the demand side has the multi-level market space.In this study, technology gradients and market gradients are proposed to reflect the unique industrial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tch-up technology and market dimension in large emerging economies, and to explore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industries.Based on panel data of 26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07,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gradient, market gradient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echnical effort intensity on catch-up performance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technological gradient and the market gradien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dustry catch-up, and in the industry with moderate intensity of technological effort, compared with the situation where the intensity of technological effort is greater or smaller, the technological gradien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catch-up.Technical gradient and market gradient have a stronger impact on catch-up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14NDJC163YB)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56178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672185)
【分类号】: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守明;王朝霞;;企业绩效差异来源的实证研究述评[J];经济论坛;2010年09期
2 魏文川;;企业公益活动驱动因素与绩效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2年04期
3 姚树荣;企业绩效差异根源理论的演变与创新[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4 刘莹;廖建桥;;员工年龄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05期
5 王建优;;产业类型、所有制与企业的绩效差异:检验和解释[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李海燕;;绩效改善:从员工培训开始[J];中外管理;2014年04期
7 陈立泰,姚树荣;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集成决定论——一种对企业绩效差异成因认识的新视角[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8 瞿珊珊;蔡根女;;解析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关系的绩效差异[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1期
9 韩树英;王戈阳;宋增基;;基于继任理论的领导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11期
10 刘洁;张慧;;中国银行业绩效生态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冬华;齐祥芹;;地区制度环境与部分民营化绩效——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当代会计评论(第3卷第1期)[C];2011年
2 张玉臣;朱金燕;;不同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比较研究——基于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官建成;陈凯华;;中国省域研发生产前沿绩效的测度框架——基于SBM-DEA/RD-Malmquist的实证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伍凤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的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郑明;地区召开2014年绩效考评推进会[N];阿勒泰日报(汉);2014年
2 李国正;三季度:整体业绩下滑小 行业绩效差异大[N];上海证券报;2005年
3 赵文荣;经济变迁过程:知其然能否知其所以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国良;中国建筑企业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周敏;央地分权以及相对绩效评估下的区域竞争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张力;孵化器绩效差异的内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林浚清;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绩效激励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冯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成因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东清;企业IT能力及其绩效贡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郑素丽;组织间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广升;企业员工三维度绩效考核模型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2 张彬琳;我国产业整合的动因、趋势和绩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姜英英;北京市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朱卫杰;云创新模式下不同创新平台的绩效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蔡文政;基于组织公平的NY高校辅导员身份差异与工作绩效调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王梅;艺术品投资对资产组合绩效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7 张朋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相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郭再奎;基层警察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自我感知的影响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9 苏蕊蕊;研发投入和研发团队网络结构对汽车企业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全薇;组织信任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03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70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