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企业年金的“生产率效应”

发布时间:2018-04-11 14:06

  本文选题:企业年金 + 企业生产率 ; 参考:《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01期


【摘要】:企业年金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对于深入认识企业年金的功能和作用,进而审视其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进程中的政策内涵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本文首次以处于企业年金普及进程中的中国企业作为政策实验样本,利用2010—2013年上市企业年报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年金是否具有"生产率效应",并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产生机制,同时结合相关机制考察了这一效应的长期持续性。结果表明,企业年金能够显著提升中国企业的生产率,这一效应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增加培训投入和有利于企业财务宽松等机制实现,但没有表现出通过提升高管经营绩效而发挥作用。此外,单一年度的企业年金可持续影响此后的企业生产率,具有"滞后效应",但会逐渐减弱,原因在于对于单一年度的企业年金而言,其各项作用机制是有时效性的。但是,如果多年连续提供年金计划,则其积极影响在各期的累加会令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幅度不断加大,形成"叠加效应",这意味着连续地提供企业年金计划是充分利用其"生产率效应"的关键。本文提供了关于企业年金制度经济后果和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的新证据。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 productivity effect " of the enterprise annuity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enterprise annuity , and then looks at its policy conno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a ' 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gold of the enterprise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政策和制度研究”(批准号13&ZD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社会发展与民生保障战略研究”(批准号13JJD840004)
【分类号】:F842.6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检查企业年金经办情况的通知[J];中国劳动;2002年06期

2 ;加快建立我省企业年金制度——全省企业年金工作座谈会在邵武召开[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2年08期

3 牟达泉;李宇;;企业年金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J];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03期

4 凌波;促进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中国企业年金财税政策与运行”课题简评[J];中国金融;2003年22期

5 金雁;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张峻源 ,孙清岩;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突破口[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年11期

7 赵建华;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对策建议[J];北方经贸;2003年06期

8 姚林元,张洪菊;企业年金呼之欲出——建立石油企业年金制度展望[J];中国石油企业;2003年08期

9 蔡文武;郭济莺;王国强;;企业年金从基础起步[J];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04期

10 金旭红;保险业发展企业年金——机遇与挑战并存[J];北方经贸;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梅;;企业年金的企业契约性质及制度供给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2 岳文瑞;;科学管理与决策是理事会建设的核心内容[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3 郑琼;;浅谈规范铁路企业年金日常管理[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4 茹静;;关于企业年金档案管理的思考[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5 庹国柱;朱俊生;;关于企业年金几个问题的探讨[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6 陈华良;贾蓓;;现行企业年金模式的受益人权益保护框架初探[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7 钱振伟;丁江萍;;创新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研究——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警示[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薛仲;;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国际经验与我国改革实践[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一飞;;企业年金客服渠道建设与优化[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10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资金营运部课题组;曹琦;徐圣钧;;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原正军;五方面完善企业年金制[N];中国财经报;2007年

2 吴文坤;企业年金管理转型相关法规陆续出台[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吴显鏖;规范企业年金管理 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新动力[N];证券日报;2006年

4 秦炜;企业年金要向规范运作机构移交[N];证券日报;2007年

5 记者 浙人;我院举办“企业年金、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高层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齐轶 实习记者  肖潇;企业年金规模达到900亿元[N];中国证券报;2007年

7 钟正;企业年金政策将进一步完善[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尚晓阳;让企业年金热起来[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王栋琳邋王婷;近期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约增加10家[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王婷;对企业年金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入[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维全;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祁新娥;我国企业年金筹资、投资模式选择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孟宁;我国银行企业年金业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陈静;企业年金会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洪娟;企业年金受益人理论、模型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2年

6 林晓红;中国企业年金运营协同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郭磊;中国企业年金投资战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姜蕾;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邹福阳;企业年金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杨波;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似玉;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动力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张军;我国企业年金运作模式及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芮秋会;信托型企业年金监管制度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刘洁;我国企业年金运作模式的优化选择[D];复旦大学;2008年

5 程冰冰;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介晋芳;我国中小企业年金设计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萍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田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翔宇;我国企业年金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柳发根;我国企业年金覆盖面扩展问题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36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736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c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