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反贫困绩效的推动因素测度及分解:1978-2014
本文选题:反贫困 + 推动因素 ; 参考:《财贸经济》2017年09期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住户调查年鉴》和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数据分阶段对农村反贫困绩效的推动因素进行测度和分解,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978-1985年,农村贫困率下降主要得益于土地政策的内生性改革;1986-1993年,农村贫困率仍在迅速下降,经济增长因素起了主导作用,但边际收益在下降。尽管在1994-2000年,农村地区实施了开发式扶贫与社会救助"双轮驱动"的反贫困模式,但贫困率下降幅度不大,从贡献率来看,主要是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被分配因素的不合理带来的负向效应部分抵消。2001-2014年,农村贫困率有小幅上升,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因素对贫困的降低程度在逐渐减弱,另一方面是由于扶贫瞄准机制所发挥的收入分配效应不高,导致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要素的复合贡献率在下降。纵观农村三十多年的反贫困战略和路径,本文发现,经济增长因素是主导,随着贫困率和贫困缺口率的反弹,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因素缓解贫困的贡献率将会上升。政府应从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的尺度上来优化农村反贫困的策略和路径。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of China Household Survey Yearbook and China resident income Survey Database (CHIPS) to measure and decompos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rural anti-poverty performance in stages and test them.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78 to 1985, the decline of rural poverty rate was mainly due to the endogenous reform of land policy. The rural poverty rate was still declining rapidly, the economic growth factors played a leading role, but the marginal income was declining. Although the "dual wheel drive" anti-poverty model of development-orien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ocial assistance was implemented in rural areas from 1994 to 2000, the poverty rate declined only marginally, and in terms of the contribution rate, It is mainly the positive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that is partly offset by the negative effect caused by the 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factors. In 2001-2014, the rural poverty rate increased slightly, partly because of the decreasing degree of poverty caused by economic growth f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factors is decreasing due to the low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ing mechanism. Looking at the anti-poverty strategies and paths in rural areas for more than 30 years, this paper finds that economic growth is the dominant factor. With the rebound of poverty rate and poverty gap rat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redistribution to alleviate poverty will increase. The government should optimize the strategy and path of rural anti-poverty from the scale of increasing the input of rural public goods and public servic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保障权益与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研究”(16JJD840008) 资助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分类号】: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杨生;为开发式扶贫叫好[J];党建;2000年03期
2 苏萱,辛华;探索开发式扶贫的成功之举[J];求是;2001年11期
3 才久凤;怎样用好“双百村资金”[J];新农业;2002年09期
4 ;双百村开发式扶贫 阜新县探出新路[J];新农业;2003年03期
5 叶华职;坚持开发式扶贫[J];老区建设;1994年06期
6 陈延荣;贫困山区实行开发式扶贫的几条途径[J];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04期
7 张全有;开发式扶贫刍议[J];甘肃农业;1998年07期
8 万水;把握两个环节坚持开发式扶贫[J];老区建设;1999年05期
9 ;关于2003年实施400个贫困村开发式扶贫的意见[J];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年01期
10 雷生辉;坚持开发式扶贫 为农民增收作贡献[J];老区建设;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柳晓玲;靳伟强;邸邴权;;做好开发式扶贫 促进贫困农民增加收入[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C];2004年
2 李棉管;;J县开发式扶贫的瞄准机制研究[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朝明;;中国农村30年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与理论反思[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邢春冰;;迁移、自选择与收入分配——来自中国城乡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5 夏庆杰;宋丽娜;Simon Appleton;;经济增长与农村反贫困[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3期[C];2010年
6 贺京同;张战平;;农民增收:关键在于改善农民在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基于行为经济学模型的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根源分析[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兰天;开发式扶贫助农户增收致富[N];柳州日报;2012年
2 通讯员 王东 谭志学 记者 赵宝玉;安塞:开发式扶贫实现“民富”梦想[N];陕西日报;2013年
3 刘兵 董峻;开发式扶贫是消除贫困的根本方针[N];市场报;2006年
4 刘坚 (本文作者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开发式扶贫是消除贫困的根本方针[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王润枝 王海涛;苏尼特左旗开发式扶贫让194户牧民与贫困说再见[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6 侯双龙 记者 石家家;普市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N];大连日报;2010年
7 李雪莲 张小溪 本报记者 周涧;龙江让开发式扶贫更“坚挺”[N];齐齐哈尔日报;2012年
8 张从华 李华武;大姚县开发式扶贫显成效[N];楚雄日报(汉);2013年
9 贾伟;坚持走开发式扶贫路子 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发展[N];河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施维 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康晓光;开发式扶贫应更注重社会服务领域[N];农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洪民;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王力;兵团农牧团场收入分配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3 祝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农村贫困[D];兰州大学;2010年
4 赵亮;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韩菡;劳动力流出后,,剩余土地流向对于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惠;丹东市开发式扶贫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2 谷彩兰;试论甘南州开发式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高鹏;浅析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开发式扶贫模式[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朱治菊;人力资本视角下农村开发式扶贫的困境及消解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闫冬;吕梁市开发式扶贫模式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6 郭猛超;基于SD-AHP的开发式扶贫项目仿真及后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范俊楠;收入分配差距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叶磊;财政开发式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袁金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优化农村收入分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杰;云南省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的相关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99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179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