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城乡协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8-07-17 04:16
【摘要】: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且开始实施。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诸如乡村社会分层加剧、乡村基层组织冲突加剧、精英分子流失、乡村文化流失等问题将逐日呈现,而传统"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难以再维持治理的高绩效。协同治理模式是克服"乡政村治"模式弊端,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重要模式。在新型城镇的进程中,协同治理要遵循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发挥城乡各自资源优势,通过城市和农村之间、工商业和农业之间、市民和农民的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治理之善治目标。为此,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互助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支持;形成城乡基层组织整合机制,促进城乡组织相互合作;形成城乡制度互融机制,促进城乡制度相互融合;形成城乡文化的"互哺"机制,实现城乡文化相互促进。
[Abstract]:New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a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began to impl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such a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rural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conflict of rur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the loss of elite elements and the loss of rural culture, and so on, the drawbacks of the traditional governance model of "rural governance and village governanc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t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the high performance of governance. Cooperative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mode to overcome the malpractice of rural governance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process of new cities and towns, cooperative governance should follow the idea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between industry and 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itizens and farmers realizes the goal of good governance in rural governance.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mutual aid mechanism for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promote mutual support for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form a mechanis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cooper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organizations, and to form a mechanism for the mutual integration of urban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ystems, form the "mutual feeding" mechanism of urban and rural culture, and realize the mutual promo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2015年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广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城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研究》(15G47) 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青年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东民族地区村庄空心化治理模式构建研究》(2015WQNCX08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4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2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3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5 王伟;;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实事求是;2012年02期

6 李明;;走具有安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J];江淮;2012年06期

7 刘建明;;新型城镇化工作解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5期

8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观点综述[J];求知;2012年12期

9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王喜成;;以战略思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学习论坛;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3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6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28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128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3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