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国际化、投机性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9-08 19:04
【摘要】:组织学习过程中的投机性行为影响着企业创新绩效。运用组织学习与创新理论,从开放式创新视角阐述了国际化企业投机性学习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内向型创新模式能够提高创新绩效,但国际化程度负向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投机性学习行为削弱了内向型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即投机性学习不利于提高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研究结论对于新兴企业的开放式创新与国际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Abstract]:The speculative behavior in the proces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ffects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cess mechanism of the impact of speculative learning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en innov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inward innovation model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can impro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ut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speculative learning behavior weaken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overted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That is, speculative learning is not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troverted open innovation. The conclusion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open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merging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粮贸易有限公司发展研究部;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5NDJC022Z)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技术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M15JC031)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预研基金项目(1403107016708)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后锐;张毕西;;企业开放式创新:概念、模型及其风险规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3期

2 李义平;;企业的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J];四川统一战线;2006年11期

3 杨速炎;;正在兴起的“开放式创新”[J];中外企业文化;2007年11期

4 ;《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5 刘积仁;陈振烨;;善用开放式创新[J];经理人;2008年11期

6 葛秋萍;;经济收益驱力下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实施条件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2期

7 彭正龙;季光辉;陶然;;组织认知对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8 纪霞;;我国民营企业导入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论证与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0年05期

9 乐益民;;国内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16期

10 袁晓东;孟奇勋;;开放式创新条件下的专利集中战略研究[J];科研管理;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圆圆;刘国新;李霞;;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余芳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创新源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韵江;李品媛;王帅英;吴艳妮;;开放式创新:懒惰论还是冒险论?——基于大连光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何郁冰;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学习机制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叶树光;傅咏梅;;第三十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6 王圆圆;刘国新;杨坤;;开放式创新的外部有效性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崔政;;开放式创新视野下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培养[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夏恩君;张明;王素娟;张一;;开放式创新社区网路创新绩效研究——基于数理分析与实证检验[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董洁林;陈娟;;无缝开放式创新:基于小米案例探讨互联网生态下的产品创新模式[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4:创新与创业(Ⅰ)[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敏;开放式创新:需要激活员工网络[N];粮油市场报;2012年

2 阿克苏诺贝尔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 乔斯·克伦特耶斯;“开放式创新”改变游戏规则[N];中国质量报;2013年

3 乔斯·克伦特耶斯 阿克苏诺贝尔负责开放式创新的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打造开放式创新理念[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4 互联网“长尾理论”提出者 克里斯·安德森;应全面推动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试论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静瑕;开放式创新:外伸技术链条[N];中国企业报;2008年

7 伍翠群 吕能能;“开放式创新”破解闭门造车的困境[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特派记者 熊敏;开放式创新需要社会对失败足够宽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王圆圆 湖北大学商学院、武汉市企业创新与企业成长软科学研究基地;开放式创新的四大风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吴晓燕;开放式创新:从公司外部寻找创意[N];中国经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强;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张玲;开放式创新、技术商业化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赵树良;互联网背景下区城开放式创新与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郭源生;面向开放式创新的高技术企业赢利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闫春;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夏文俊;网络组织下企业知识租金的获取:开放式创新及知识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彭小宝;基于价值网络的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刘玮;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9 吴波;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永成;开放式创新下的组织网络能力建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观秀;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方;开放式创新对中国的挑战和应对[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付山丹;开放式创新下的吸收/解吸能力与跨界搜索[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周志辉;江西茂胜公司开放式创新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王亚琼;协商推广流程与开放式创新惯例的演化博弈模型及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杜栋;政府质量、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刘倩倩;科技型小微企业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8 杜景姝;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吕洪涛;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李雪曼;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知识学习的机理与绩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31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231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