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dimensions of ecology, economy, society, politics and culture,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EPI),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PI) and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ndex (PCI),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beautiful China on the scale of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evaluates quantitatively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beautiful China in the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China from 2011-2014,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es the basic typ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beautiful China in the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China is on the whole rising, but the spatial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The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with a higher level of construction in beautiful China a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while the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with a lower level of construction in beautiful China are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Judging from the changes in the overall ra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beautiful China, most of the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with a relatively high rise in the ranking are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owever, most of the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with a large decline a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region. 2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in beautiful China, the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our country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basic types, that is, the overall promotion type.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culture guide-rising type, politic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guidance-rise type, political culture guide-rise type,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decline-decline type, political culture and economic society decline-decline type, overall decline type. Among them, most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belong to the ascending type, accounting for about 8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720016)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6YBA16) 广西北部湾海岸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2016kyb002)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谢炳庚;陈永林;李晓青;;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美丽中国”评价体系[J];经济地理;2015年12期
2 向云波;谢炳庚;;“美丽中国”区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5年05期
3 胡宗义;赵丽可;刘亦文;;“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4年09期
4 傅丽华;李晓青;凌纯;;基于景观敏感性视角的“美丽中国”评价指标权重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5 刘某承;苏宁;伦飞;曹智;李文华;闵庆文;;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估指标[J];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6 祝小茗;;刍论建设美丽中国的五重维度[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甘露;蔡尚伟;程励;;“美丽中国”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建设水平评价——基于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的比较研究[J];思想战线;2013年04期
8 许瑛;;“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J];理论界;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凯丽;环境绩效指数的编制方法、经验及借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源;韩丹凤;牟春燕;杨微;;美丽中国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7年13期
2 徐青英;朱瑶;;大学生节约意识的培育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J];理论经纬;2015年00期
3 谢炳庚;向云波;;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经济地理;2017年04期
4 李娇娇;;“美丽中国”视野下的大学生生态观教育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5 丁刚;翁萍萍;;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标尺竞争效应吗?[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6 沈费伟;肖泽干;;浙江省美丽乡村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7 赵先贵;马彩虹;赵晶;肖玲;姑丽努尔·艾山;;足迹家族的改进及其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研究;2016年12期
8 张振东;张延飞;唐鑫;;基于粗糙集与突变模型的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J];江西科学;2016年06期
9 马勇;黄智洵;;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J];生态学报;2016年23期
10 李巍;郗永勤;;效率视角下的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J];生态学报;2016年2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莹;严力蛟;;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浙江省旅游城市竞争发展策略[J];生态学报;2015年07期
2 李淑娟;陈静;;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山东省区域旅游竞合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9期
3 念沛豪;蔡玉梅;谢秀珍;张文新;马世发;;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湖南省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J];资源科学;2014年09期
4 段祖亮;张小雷;雷军;王建锋;;天山北坡城市群城市多维生态位研究[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5 张洪松;;困境与出路:“美丽中国”法律保障的反思与前瞻[J];理论与改革;2014年03期
6 包也;孟莹莹;周旺明;于大炮;周莉;魏亚伟;方向民;代力民;;长白山地区不同林型红松种群生态位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4年03期
7 傅丽华;李晓青;凌纯;;基于景观敏感性视角的“美丽中国”评价指标权重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8 刘芳芳;;“美丽中国”的生态伦理支点——从佩珀的红绿联盟理论看“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伦理基础[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9 王如松;李锋;韩宝龙;黄和平;尹科;;城市复合生态及生态空间管理[J];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10 秦立春;傅晓华;;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竞合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文清;基于ISO 14031的玉清湖水库环境绩效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崔海龙;济南地下水环境绩效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刘琳;政府环境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于波;环境绩效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思群;;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金融责任[J];中国金融家;2013年06期
2 ;2013年中国建设生态环保成绩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03期
3 张津京 ,张百合;自主创新:中国建设事业信息化之路[J];建设科技;2005年11期
4 詹向阳;郑艳文;;美丽中国建设 金融是重要力量[J];中国金融家;2013年05期
5 ;声音[J];中国农机监理;2013年06期
6 ;一些国外公司在中国建设炼油厂的方针重新定位[J];炼油设计;1997年01期
7 本刊编辑部 ,覃旭;两会代表:聚焦中国建设——来自两会的建设中国的声音[J];中国建设信息;2003年06期
8 魏燕慎;;日本专家对中国建设铁路新干线的建议[J];国际科技交流;1988年12期
9 张达华;陈同月;;释放旅游业的正能量助力美丽中国建设[J];湖北旅游;2013年01期
10 ;公司[J];经营管理者;2004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韩国船企在中国建设的分段制造厂一览表[N];中国船舶报;2006年
2 祝阅武;专家研讨美丽中国建设之策[N];中国文化报;2012年
3 江苏省海门市鑫化工机械厂 顾小成;化工企业如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记者 邹汉青 通讯员 郑法轩;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N];湖北日报;2013年
5 记者 马波;传达学习贯彻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N];天津日报;2013年
6 金磊;“慢”行为或许是中国建设所需要的[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薛秀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建设科技集团[N];中国建设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张博 鲁扬;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建设科技集团[N];中国企业报;2014年
9 中央综治委委员 法律政策专项组组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李适时;为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N];检察日报;2014年
10 本报评论员;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平安中国建设[N];湖北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秦如亮;美丽中国建设中的政策排斥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章静;以包容性政府构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王鑫;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4 曾鹏;绿色发展理念视阈下美丽中国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5 黄笑怡;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美丽中国建设研究[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4年
6 王小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80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238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