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绩效研究
本文关键词: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绩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Web2.0时代的不断深入,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一条不可缺少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改变并且影响着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网络舆情作为信息时代与社会舆情的产物,因其传播、演化迅速、危害覆盖面较广、变化多变、没有规律等特点,承载了人们的思想和情绪,反映着各种社会问题,对政府和企业等的正常运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2003年SARS事件以来,网络舆情这一名词开始频繁出现于各种社会舆情事件当中,2007年温州动车事故,汶川地震、千人下跪事件、北京“7.21”暴雨事件、到今年元旦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等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时刻考验着各级政府应对能力及良好形象的树立,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农夫山泉质量门事件、大众召回事件等,从近几年发生的企业重大舆情事件可以看出,目前,企业正面临着传播更加快速、覆盖面最为广的网络舆情的强烈冲击。企业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使企业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群众的关注、网络媒体的传播、使得危机蔓延扩大,企业应对不够合理、有效,就会使企业建立的信任感轰然倒塌,给企业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消极影响。怎样有效的应对企业网络舆情,提高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绩效,已经被视为目前企业网络舆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企业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作为企业危机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处于企业管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围绕企业网络舆情管理为核心,首先,简单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企业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相关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典型的企业网络舆情管理案例分析,企业的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对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再构建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多元回归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围绕对企业网络舆情的反应时机、干预方式、投入成本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从微观层面,依据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经典案例,运用系统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从而提出对企业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时应该注意和改进的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危机管理 网络舆情 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F27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5
- 1.1 研究的背景13-16
- 1.1.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13-14
- 1.1.2 网络舆情事件井喷管理难度增强14-15
- 1.1.3 企业应对网络舆情能力不合格15-16
- 1.2 研究的意义16-18
- 1.2.1 理论意义18
- 1.2.2 实际意义18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评述18-21
- 1.3.1 危机管理研究动态18-19
- 1.3.2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研究动态19-21
- 1.3.3 研究评述21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21-24
- 1.4.1 研究内容21
- 1.4.2 研究方法21-23
- 1.4.3 技术路线图23-24
- 1.5 本文的预期成果及创新点24-25
- 1.5.1 创新点24
- 1.5.2 预期成果24-25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25-40
- 2.1 网络舆情管理研究25-30
- 2.1.1 舆情的内涵25
- 2.1.2 网络舆情25-28
- 2.1.3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28-30
- 2.2 危机管理理论研究30-39
- 2.2.1 危机管理内涵30-31
- 2.2.2 危机管理的内容31-35
- 2.2.3 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35-36
- 2.2.4 危机管理的理论模式36-39
- 2.3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0-52
- 3.1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现状40-44
- 3.1.1 企业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呈现井喷趋势40-43
- 3.1.2 网络维权成为企业网络舆情的诱因43-44
- 3.1.3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44
- 3.2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44-51
- 3.2.1 网络舆情应急反应迟钝45-46
- 3.2.2 企业应对突发网络危机能力不足46-47
- 3.2.3 缺乏舆情危机管理意识及系统的管理思想47
- 3.2.4 隐瞒事件真相,信息透明度差47
- 3.2.5 企业网络舆情处理方法不当47-49
- 3.2.6 企业网络舆情事件善后处理乏力49-51
- 3.3 本章小结51-52
- 第四章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52-72
- 4.1 理论背景52
- 4.2 理论模型的构建52-53
- 4.3 实验设计与数据获取53-57
- 4.3.1 数据获取53
- 4.3.2 变量的测度和指标的选择53-57
- 4.3.3 数据分析方法57
- 4.4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57-70
- 4.4.1 样本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57-61
- 4.4.2 因子分析61-66
- 4.4.3 信度和效度检验66-67
- 4.4.4 相关分析67-68
- 4.4.5 多重共线性分析68-69
- 4.4.6 多元回归分析69-70
- 4.5 结果讨论70-71
- 4.6 本章小结71-72
- 第五章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绩效的实证分析72-84
- 5.1 多元线性回归理论与概述72-73
- 5.2 不考虑外在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73-78
- 5.2.1 变量的选择与说明73-74
- 5.2.2 平稳性分析74
- 5.2.3 协整检验74-75
- 5.2.4 模型的建立与修正75-78
- 5.3 考虑外在因素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78-83
- 5.3.1 变量的选择与说明78-79
- 5.3.2 平稳性分79
- 5.3.3 协整检验79-80
- 5.3.4 模型的建立与修正80-83
- 5.4 本章小结83-84
- 第六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分析84-101
- 6.1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因果回路图的建立与分析84-86
- 6.2 系统存量流量图的建立与分析86-88
- 6.3 模型有效性检验88-89
- 6.3.1 单位检验88-89
- 6.3.2 模型检验89
- 6.4 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及分析89-100
- 6.4.1 参数设定89-90
- 6.4.2 仿真结果分析90-100
- 6.5 本章小结100-101
- 第七章 完善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分析101-108
- 7.1 提高企业网络舆情信息的识别能力101-102
- 7.1.1 关注网络媒体风向101-102
- 7.1.2 提升企业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102
- 7.2 提升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应对能力102-103
- 7.2.1 应对反应时间102-103
- 7.2.2 采取的干预方式103
- 7.3 贯穿企业网络舆情管理中的沟通能力的提升103-106
- 7.3.1 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103-104
- 7.3.2 企业与媒体的沟通104-105
- 7.3.3 企业与政府和相关行业机构的沟通105
- 7.3.4 企业内部沟通105-106
- 7.4 改善企业网络舆情的善后处理能力106-108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08-111
- 8.1 研究结论108
- 8.2 相关建议108-109
- 8.3 研究的局限性109
- 8.4 未来的展望109-111
- 参考文献111-117
- 附录117-12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121-122
- 致谢122-1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2 胡圣方;杨文德;;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胡江春;;网络舆情(2007年11月16日—12月15日)[J];中国改革;2008年01期
4 刘军;;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J];理论学习;2009年01期
5 周志强;;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J];人民论坛;2009年04期
6 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李俊逢;;网络舆情的临战引导——基于哈尔滨警察与大学生互殴事件的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顾翔;;从网络舆情看网络对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差异[J];才智;2009年16期
9 李静;;论政府善治视阈下网络舆情研究[J];理论界;2009年09期
10 王琳;汪海燕;吴武忠;张建升;张敬博;孟澍菲;;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工作[J];人民检察;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吴涛;网络舆情助推汉江中院司法为民[N];湖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3 四川省地税局直属分局 韦一新 胡晓驰;正确应对征纳纠纷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N];中国税务报;2010年
4 唐莉 记者 郭树仁;梅河口检察院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工作[N];北方法制报;2010年
5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胡连芳;江苏大丰:征聘百名“网络舆情监督员”[N];检察日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施燕燕;应对网络舆情与三项重点工作息息相关[N];检察日报;2010年
7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8 四川省内江市工商局 吴明显 杨晓彬;建议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吴明显;内江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石新宇;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曹学艳;突发事件动态网络舆情挖掘与应对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t熀
本文编号:344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4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