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顾客参与对企业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1 09:05
  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平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实现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平衡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来自制造业企业的193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程序检验了顾客参与的两个维度——信息提供和共同开发在平衡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提供和共同开发对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信息提供对渐进式创新的影响大于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而共同开发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则大于对渐进式创新的影响。此外,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还表明,信息提供和共同开发主要通过顾客知识开发和企业能力影响企业的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具体来说,信息提供和共同开发主要通过顾客知识开发深度和开发能力影响企业的渐进式创新绩效,而信息提供和共同开发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则主要受到顾客知识开发深度、顾客知识开发多样性和探索能力的中介。本文将平衡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研究关注点从企业身上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拓展了平衡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研究视角。文章最后还讨论了研究结论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顾客参与对企业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图3-1:本研宄的概念框架??Figure3-1:?the?conceptual?framework?of?this?study??

结构方程模型,主效应,渐进式创新


CFI=0.?98,?IFI=0.?98,?RMR=0.?045,?RMSEA=0.?06。各项模型拟合指标都较好,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度。信息提供和共同开发对企业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绩效的结构方程??拟合指数如图5-1所示。??0 ̄ ̄?T〇iTUy?i? ̄ ̄???@——?^? ̄ ̄??@?Q14?y?—?????os」hh?@??X2=137.521?(p=.000);df=85;x2/df=1.62??;GFI=.917;RMR=.045;RMSEA=.057??图5-1:主效应结构方程模型??Figure?5-1:?The?main?effect?structural?equation?model??25??

结构方程模型,间接效应


为了检验顾客参与对企业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我们把顾客知识开发和企业研??发能力加入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检验。加入顾客知识开发和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之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5-2所示,我们将其命名为“间接效结构方程模??型”。间接效结构方程模型的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指标X2=624.?30,自由度??df=421,X2/df=l.?48,?GFI=0.?83,?CFI=0.?96,?IFI=0.?96,?RMR=0.?04,?RMSEA=0.?05。总体上来??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度。??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二元能力悖论治理研究新进展及未来研究展望[J]. 劳绍才,邓敏,谢玲芳.  现代商业. 2017(24)
[2]顾客参与和企业创新关系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 黄晓治,曹鑫.  商业经济研究. 2015(33)
[3]环境不确定性对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 李妹,高山行.  华东经济管理. 2014(07)
[4]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的机理及对品牌忠诚的作用研究[J]. 王新新,万文海.  管理科学. 2012(05)
[5]顾客参与服务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顾客知识转移视角的理论综述与模型构建[J]. 卢俊义,王永贵.  管理学报. 2011(10)
[6]组织顾客创新、供应商反应性与项目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组织服务市场的实证分析[J]. 王永贵,姚山季,司方来,马双.  南开管理评论. 2011(02)
[7]顾客参与服务创新、顾客人力资本与知识转移的关系研究[J]. 卢俊义,王永贵.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03)
[8]顾客参与和服务创新关系研究:基于服务过程中知识转移的视角[J]. 张若勇,刘新梅,张永胜.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10)
[9]顾客参与、感知控制与顾客满意度关系研究[J]. 望海军,汪涛.  管理科学. 2007(03)
[10]顾客参与对服务企业绩效的影响[J]. 范秀成,张彤宇.  当代财经. 2004(08)



本文编号:3534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534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5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