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中国微观就业质量: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1-12-17 02:10
  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劳动者就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福祉最大化,因而,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来看,就业质量是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主客观福祉的综合体现。基于BOD模型的绩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就业质量整体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提升主观就业质量更具迫切性,并且不同人群的就业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运用夏普利值法分解影响因素的结果显示,区域特征、健康资本、人力资本、就业特征对就业质量的相对贡献较大。因此,提升就业质量应注重改善劳动者主观福利,建立高效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强化就业质量的微观基础。 

【文章来源】:江海学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微观就业质量的内涵与机理: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一)就业质量的内涵界定与内容构成
    (二)就业质量的影响机理
中国微观就业质量的绩效评价:基于BOD模型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
    (三)指标选取
    (四)评价结果
        1.各分项指标:2014年和2016年比较
        2.BOD权重分布:客观及主观指标比较
        3.BOD指数分布:整体就业质量状况
        4.百分比份额分析:平衡性状况
        5.单因素方差分析:群体差异
中国微观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变量设计
    (二)回归结果分析
    (三)因素分解
中国微观就业质量的优化路径
    (一)注重从主观角度改善就业质量,持续提高劳动者主观福利
    (二)建立高效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
    (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强化高质量就业的微观基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因素探析——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中心[J]. 沈诗杰.  江海学刊. 2018(02)
[2]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要素及体系建构[J]. 吴新中,董仕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04)
[3]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的就业质量研究——基于中国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J]. 郭琦.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5(06)
[4]中国城乡居民的阶层地位认同偏差[J]. 范晓光,陈云松.  社会学研究. 2015(04)
[5]职业机会、收入增长与就业质量主观评价[J]. 卿石松.  社会发展研究. 2015(02)
[6]就业质量的概念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 张凯.  社会发展研究. 2015(01)
[7]决策效用、体验效用与幸福[J]. 贺京同,那艺,郝身永.  经济研究. 2014(07)
[8]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J]. 刘素华.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5(07)



本文编号:3539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539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3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