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2-10-29 18:21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公共基础设施资源日渐紧张,一系列城市问题随之出现,公共服务质量日渐降低。目前信息化日益融入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各界都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由此而滋生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不仅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还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市民的生活的一切领域,而市民满意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城市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以更好的发展经济,塑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首先满足市民生活的需求,改善公共服务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这就迫切需要对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从而考核和比较城市,挖掘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提高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梳理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论文的创新点。其次简要阐述了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相关内涵,并分析了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原则以及现实意义,从而证明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其次,根据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简要阐述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从民生事业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公共环境服务、公共安...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和论文的创新点
1.4.1 研究框架
1.4.2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内涵
2.1.1 智慧城市
2.1.2 公共服务
2.1.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
2.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
2.2.1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内容
2.2.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特征
2.2.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主体
2.2.4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对象
2.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
2.3.1 绩效与绩效评价
2.3.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内涵
2.3.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主体
2.3.4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原则
第3章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3.1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1.1 系统完备性原则
3.1.2 科学性原则
3.1.3 客观可比性原则
3.1.4 可采集性原则
3.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3.2.1 文献资料查阅与整理
3.2.2 公众访谈与专家咨询
3.2.3 初始指标体系的建立
3.2.4 指标体系的预试
3.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3.1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求
3.3.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第4章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模型
4.1 模型选取的依据
4.1.1 评价方法简介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研究现状
4.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有关理论
4.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优势分析
4.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本介绍
4.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4.3.1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设计思路
4.3.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算法步骤
第5章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5.1 实证研究背景、目的及可行性分析
5.1.1 研究背景
5.1.2 研究目的
5.1.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5.2.1 样本的选取
5.2.2 数据收集
5.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5.3.1 构建决策表
5.3.2 数据预处理
5.3.3 计算指标权重
5.3.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5.3.5 结果分析
5.4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5.4.1 提高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5.4.2 改善智慧城市民生服务信息化水平
5.4.3 重视智慧城市交通与安全服务管理
5.4.4 加强智慧城市环境保护建设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
附录B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视野的智慧城市评价实践与探索[J]. 孙谦. 信息化建设. 2017(01)
[2]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研究——以“科普中国+百度”战略合作为例[J]. 王法硕,王翔. 情报杂志. 2016(08)
[3]基于AHP-熵权法的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以白城市为例[J]. 郝洋,梁秀娟,孟凡傲,肖长来,王百阳. 节水灌溉. 2016(06)
[4]信息可视化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研究——基于“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分析[J]. 高慧军,高萍,郝东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9)
[5]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的飞行学员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价[J]. 陈农田,谭鑫,杨文锋,周长春.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5(16)
[6]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 赵勇,张浩,吴玉玲,刘洋.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4)
[7]中国社会保障支出:问题与思考[J]. 陈成. 社会科学. 2014(07)
[8]区域集群式信息服务协同体系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之探讨[J]. 吴志红,赵元斌,韩秀珍. 图书情报工作. 2014(13)
[9]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创新要素与模式构建[J]. 吴克昌,杨修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智慧服务需理顺参与机制[J]. 崔婧.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4(01)
硕士论文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慧城市发展潜力评价研究[D]. 包明林.湘潭大学 2016
[2]智慧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赵子博.电子科技大学 2015
[3]公共性视角下城市公共服务价值评价研究[D]. 司南.山东大学 2015
[4]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 闫海.太原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8192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和论文的创新点
1.4.1 研究框架
1.4.2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内涵
2.1.1 智慧城市
2.1.2 公共服务
2.1.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
2.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
2.2.1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内容
2.2.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特征
2.2.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主体
2.2.4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对象
2.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
2.3.1 绩效与绩效评价
2.3.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内涵
2.3.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主体
2.3.4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原则
第3章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3.1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1.1 系统完备性原则
3.1.2 科学性原则
3.1.3 客观可比性原则
3.1.4 可采集性原则
3.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3.2.1 文献资料查阅与整理
3.2.2 公众访谈与专家咨询
3.2.3 初始指标体系的建立
3.2.4 指标体系的预试
3.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3.1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求
3.3.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第4章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模型
4.1 模型选取的依据
4.1.1 评价方法简介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研究现状
4.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有关理论
4.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优势分析
4.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本介绍
4.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4.3.1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设计思路
4.3.2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算法步骤
第5章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5.1 实证研究背景、目的及可行性分析
5.1.1 研究背景
5.1.2 研究目的
5.1.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5.2.1 样本的选取
5.2.2 数据收集
5.3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5.3.1 构建决策表
5.3.2 数据预处理
5.3.3 计算指标权重
5.3.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5.3.5 结果分析
5.4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5.4.1 提高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5.4.2 改善智慧城市民生服务信息化水平
5.4.3 重视智慧城市交通与安全服务管理
5.4.4 加强智慧城市环境保护建设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打分表
附录B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际视野的智慧城市评价实践与探索[J]. 孙谦. 信息化建设. 2017(01)
[2]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研究——以“科普中国+百度”战略合作为例[J]. 王法硕,王翔. 情报杂志. 2016(08)
[3]基于AHP-熵权法的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以白城市为例[J]. 郝洋,梁秀娟,孟凡傲,肖长来,王百阳. 节水灌溉. 2016(06)
[4]信息可视化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研究——基于“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分析[J]. 高慧军,高萍,郝东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9)
[5]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的飞行学员安全状态模糊综合评价[J]. 陈农田,谭鑫,杨文锋,周长春.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5(16)
[6]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J]. 赵勇,张浩,吴玉玲,刘洋.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4)
[7]中国社会保障支出:问题与思考[J]. 陈成. 社会科学. 2014(07)
[8]区域集群式信息服务协同体系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之探讨[J]. 吴志红,赵元斌,韩秀珍. 图书情报工作. 2014(13)
[9]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创新要素与模式构建[J]. 吴克昌,杨修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10]智慧服务需理顺参与机制[J]. 崔婧.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4(01)
硕士论文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慧城市发展潜力评价研究[D]. 包明林.湘潭大学 2016
[2]智慧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赵子博.电子科技大学 2015
[3]公共性视角下城市公共服务价值评价研究[D]. 司南.山东大学 2015
[4]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 闫海.太原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98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698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