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效率-背景依赖DEA的区域创新系统评价
本文关键词:基于超效率-背景依赖DEA的区域创新系统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超效率DEA 背景依赖DEA 创新绩效评价 区域创新系统
【摘要】:全面客观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是分析和制定创新政策的基础。区域创新系统是把创新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的经济系统,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称为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常用评价方法。传统DEA模型将决策单元分为有效的和无效的两类,但存在两个主要问题:(1)由于有效决策单元的效率均为1,故不能进一步区分有效决策单元;(2)不再对无效决策单元进一步分层。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结合超效率DEA模型和背景依赖DEA模型,在对有效前沿面进行分层的基础上,引入超效率、吸引值和改进值这三个评价准则,全方位评价我国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其中,超效率是基于同一层次有效前沿面来评价各决策单元的,对产出型超效率模型,决策单元的超效率(≤1)越小,绩效越好。吸引值是选择较低层次的有效前沿面作为评价背景,吸引值越大,决策单元距离评价背景越远,表明其绩效更好。改进值是基于较高层次有效前沿面作为评价背景,决策单元的改进值越大,距离评价背景越远,预期需要做更大的改进,因此,较小的改进值意味着较好的绩效。本文假定区域创新系统从投入到产出的延迟时间为一年,评价采用的具体投入数据为:(1)2012年区域创新系统RD支出(亿元);(2)2012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亿元);(3)2012年区域创新系统RD人员(千人年)。具体产出数据为:(1)2013年国内中文期刊科技论文数(篇);(2)2013年高科技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3)2013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百万美元);(4)2013年发明专利申请授予量(项)。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4个层次的有效前沿面构成了我国31个区域创新系统的基准结构;(2)同一有效前沿面层次上的区域创新系统可根据超效率相互比较其竞争优势;(3)领先有效前沿面层次上的区域创新系统可依据较低的改进值来识别未来的竞争者;(4)具有较高吸引值的区域创新系统可用作后进有效前沿面层次上的区域创新系统的学习目标,从而设立逐步改进的最佳路径。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相关决策者对区域创新系统做出准确的定位,进而制定出正确的区域创新的战略与政策。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超效率DEA 背景依赖DEA 创新绩效评价 区域创新系统
【分类号】:F124.3;F224
【正文快照】: 1引言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科学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对于明确区域自身优势、制定有效的创新政策,不断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意义[1]。区域创新系统是把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的失灵及完善措施[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与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陈月梅;论地方政府在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J];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4 易成栋,项云帆;以企业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李松辉,戚昌文,周祖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成熟度的测定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年01期
6 林迎星;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06期
7 刘曙光,刘佳;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内进展综述[J];经济师;2005年01期
8 朱彬;;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地方政府职能分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3期
9 王振荣;;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6年03期
10 张江平;孟辉;;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学明;席斌;米红;;区域创新系统的系统结构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鲁成;;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内容的探讨[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3 陈理飞;袁建辉;;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制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裘莹;张曙霄;;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效率对中国离岸ITO发展的影响机理[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7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攀枝花市科委 潘德均;加速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微微;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邓恒进;区域创新系统运行研究——“四三结构”模型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明铭;区域创新系统评价及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王亮;区域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演进规律与创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论[D];四川大学;2002年
6 陈丹宇;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协同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徐涵蕾;区域创新系统中地方政府行为定位与作用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郝陶群;基于仿生学视角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理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晓霞;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与成长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于海;医药产业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14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61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