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与转轨模式:对转轨经济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经济体制与转轨模式:对转轨经济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体制 转轨模式 转轨经济 体制改革 经济绩效
【摘要】: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对其未来的改革与转轨进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转轨前的经济绩效以及经济转轨的空间与环境,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经济转轨的初始条件,从而进一步决定了(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转轨模式。进一步地,对传统计划经济所进行的体制内改革的成败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国家未来的转轨进程。因此,并不是不同的转轨国家选择了具体的转轨模式,而是转轨模式在这些国家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已被形塑。如果理论界对转轨国家的整个制度变迁进程给予更多的关注,"激进主义"或"渐进主义"的先入之见将不会把问题的研究引向歧途。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初始条件的显著差异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能够实现赶超式的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经济体制 转轨模式 转轨经济 体制改革 经济绩效
【基金】: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种子基金项目(2015BS010)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306170126)
【分类号】:F129
【正文快照】: 一、转轨国家的绩效差异:疑问与偏见自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转轨经济学逐渐成为一门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体制转轨与制度变迁的热点经济学科。当谈及苏联和东欧国家与中国的经济体制的转轨问题时,学界习惯于把这些国家的经济绩效差异归因于不同的转轨模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凌云;;1949—2008年间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演变与转变的内生逻辑[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03期
2 孙静;;浅谈中国计划经济体制[J];消费导刊;2009年19期
3 刘向东;断奶要舍得孩子‘哭’[J];经营与管理;1993年08期
4 刘炬;浅议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之弊端[J];经济纵横;1993年02期
5 林浣芬;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形成及其历史特点[J];党的文献;1995年02期
6 周兴维,吴江,,吴琼;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效济体制的转变[J];甘肃社会科学;1996年04期
7 ;入世面对的挑战[J];中国经济信息;2001年16期
8 陈甬军;中国为什么在50年代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穆敏,杨明清;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与历史评价[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陆学艺;农村要进行第二次改革 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对农民的束缚[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书堂;董纪友;;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市场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2 钟瑛;;建国初期新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与评价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志舟;;体制转轨、秩序转换与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4 戴付敏;宋葆云;杨巧芳;;护理服务的市场需求与现存问题的探讨[A];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宋则;;商业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角色[A];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庞毅;;当代中国商业文化建设的主题[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7 魏捷;;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联的使命和工作方法[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窦雪梅;;刘少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A];刘少奇百周年纪念——全国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9 傅迪;;引人入于迷途的“概念界定”[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10 张新平;;论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我国法治政府构建[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教授 厉以宁;关于改革,我感触最深的两个问题[N];北京日报;2008年
2 马东彦 任志江;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N];山西党校报;2010年
3 本报书评人 宫敬才;计划经济体制缘何失败再思考[N];中华读书报;2013年
4 黄正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探索市场经济的若干尝试[N];中国汽车报;2005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为什么市场经济更容易遵循经济规律[N];人民日报;2013年
6 陆学艺;“计划为体、市场为用”行不通[N];北京日报;2005年
7 黄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多好[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宋梅秋;清除创业之障[N];吉林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吴欣 特约通讯员 丁炳生;生不逢时 困境之中见曙光[N];物资信息报;2005年
10 山东省嘉祥县教育局 张恒涛;经营教育之说[N];中国信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国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焦连志;“票证社会”及其解体[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明;利比亚公有计划经济体制初探(1970-1980)[D];西北大学;2010年
2 陈士军;论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1年
3 高莹;论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历史作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韩非;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历史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单涛;从有为到无为[D];暨南大学;2011年
6 马冀;建国初期市场化进程中断的原因与影响[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67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96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