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客户关系论文 >

企业集群中知识溢出的途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1 10:07

  本文选题:企业集群 + 知识溢出 ; 参考:《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摘要】:在企业集群内部,知识溢出是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之一,它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强大动力。企业集群知识溢出途径主要有四种,分别是供应商与客户关系、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研发、企业间人才的流动以及创业和衍生企业。在进行企业集群组织和制度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知识溢出的因素,以提高企业集群中知识传播的效率,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和水平。
[Abstract]:Knowledge spillover 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lusters, which can provide powerful impetus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There are four ways of knowledge spillover in enterprise cluster, which are supplier and customer relationship, formal or informal R & D, talent flow among enterprises, and start-up and derivative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the speed and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 clust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spillover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design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system of enterprise cluster.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B2006066
【分类号】:F270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静文;创业理论视角下企业集群发育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孙兆刚;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朱秀梅;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世涛,朱文斌;我国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化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13期

2 杨蕙馨;刘春玉;;知识溢出效应与企业集聚定位决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2期

3 杨静文;企业集群发育形成过程中的创业机制分析[J];桂海论丛;2004年03期

4 方放,曾德明;中国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肖阳,李爱平;高科技产业发展与风险投资的治理机制[J];管理科学;2003年06期

6 杨静文;企业集群发育形成过程中的创业机制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4年05期

7 李昱;大学衍生企业成长中的核心要素浅析——基于创业研究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0期

8 杨静文;“企业集群战略”质疑[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4期

9 杨德林;汪青云;孟祥清;;中国研究型大学衍生企业活动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年03期

10 杨静文;“企业集群战略”的基点和要旨[J];生产力研究;200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科技型企业创生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郭利平;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桑晓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杨静文;创业理论视角下企业集群发育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林民盾;横向产业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立平;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智瑞芝;区域创新视角下的日本大学衍生企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隽萍;科技型大学衍生公司价值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彭澎;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高技术企业集群式成长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郝利;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海军;网络经济中高技术中小企业成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2 单世涛;我国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杨辉;高新技术产业化动力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郎春雷;高技术产业共生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5 许正云;清华大学典型学生创业活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辛群涛;山东省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链培育规划[D];山东大学;2005年

7 季学猷;清华大学的技术转移[D];清华大学;2005年

8 刘奕岑;国内外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及其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9 陈和平;我国企业集群化成长及其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向会娟;仙桃市渔业板块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世涛,朱文斌;我国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化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13期

2 林健,李焕荣;企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5期

3 李永刚;小企业群落式裂变衍生的机理模型分析[J];财经论丛;2002年06期

4 章华;社会网络嵌入与企业家创新[J];财经论丛;2005年04期

5 庄晋财;企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其政策含义[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0期

6 杜伟;完善R&D激励机制方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3期

7 彭中文;知识员工流动、技术溢出与高技术产业聚集[J];财经研究;2005年04期

8 苗莉,李杉杉,贾树良;企业内创业:国有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新思路[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任荣伟;大公司内部创业过程中的行动要素辨析[J];当代财经;2003年12期

10 郑胜利;论我国开展集群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雅洁;;集聚效应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6期

2 陈楠;;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国际化模式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曹雪芹;张绍乐;;产业链式发展相关要素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李长松;张战仁;;知识溢出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5 刘萍;李永昆;;具脉冲效应和反馈控制的企业集群竞争模型的持久性分析[J];经济数学;2011年02期

6 刘松博;李婕;;国内组织间信任研究的新进展[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8期

7 朱富强;;社会网络化下的企业形态及其规模变动[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8 张昕;陈林;;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J];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9 丁源;武洋洋;;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互动提升体系构建[J];中国商贸;2011年22期

10 邓晶;;集群中企业竞合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信凤芹;徐伟;高英;李玉芳;马力;王波;赵淑海;宋磊;王廷蔚;张志;;基于竞争优势的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治理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2 赵立雨;师萍;;创新活动中企业间知识溢出效率测度模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唐丽艳;王秉坤;;面向学习网络的产业集群知识传导路径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李超;;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个体创新和集体创新行为研究——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高闯;;能否依托企业集群实现东北振兴[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欧阳旭;刘云;;企业对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吸收能力评价体系构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葛兵;;论政府在企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A];《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C];2005年

8 陆园园;薛镭;;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企业集群演进研究——滕州机床集群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肖曙光;;企业集群的内部分配与治理[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胡恩华;刘洪;;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骆尚木 通讯员 周国尧;柯岩企业集群凸显“柯岩现象”[N];绍兴日报;2009年

2 王玮 记者 姜云飞;“及时雨”浇灌出高科技企业集群[N];大连日报;2009年

3 记者 廖兴阳 实习记者 殷雷;五华创新体系“孵”出企业集群[N];昆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驻昆山首席记者 苏菁;昆山十大企业集群冲锋[N];苏州日报;2009年

5 中国石油报总编辑 邱宝林;迎接中国“伟大企业”时代的到来[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朱贻军;打造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企业集群[N];江阴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姜小武 朱耀刚;江山“三驾马车”跑出规模企业集群[N];衢州日报;2011年

8 ;培育百亿企业集群 打造千亿产业园区[N];成都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龚晨 王中华;城西街道着力打造亿元企业集群[N];泰州日报;2009年

10 维宣 周晗;后危机时代的战略超越[N];扬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立强;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集群价值链再造与升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汤临佳;企业集群适应能力演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3 石培哲;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企业集群定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马艳艳;面向企业的大学知识溢出机制与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程大涛;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集群组织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杜道洪;中小企业集群对群内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习明;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杨静文;创业理论视角下企业集群发育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张荣刚;企业集群总体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郑春颖;企业集群演进中的企业家作用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闩柱;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D];浙江大学;2003年

2 刘长全;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与网络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3 王军;青岛市农业企业集群成长模式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4 马瑞;西岗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支持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代晶晶;企业集群的发展潜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刘铁民;我国企业集群社会资本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黄河;企业集群风险形成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8 罗勇;企业集群与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互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梁晶;企业集群知识网络与传播模型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贾文锋;中山市企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效应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18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huguanxiguanli/1918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5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