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虾青素研究专利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全球虾青素研究专利计量分析
【摘要】:由于虾青素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近几十年来,虾青素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以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检索并分析了数据库中关于虾青素的所有专利产出,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分析工具和Thomson Inovation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对专利申请趋势、高产机构、核心技术、专利布局、热点技术领域等方面的计量分析,揭示了全球虾青素技术的发展现状,探索我国发展虾青素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虾青素的应用集中在鱼类饲料的添加剂和疾病治疗两个领域。日本、美国和中国为排名前三的优先权受理国,日本公司的申请数量占主导地位,从专利布局看,杜邦和东曹公司几乎全部集中在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合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和微生物或酶其组合物这两个领域,而排名靠前的日本公司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食品、食料或非酒精饮料制备或加工处理以及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特定治疗活性三个领域。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虾青素 国际专利 TDA 文献计量分析
【分类号】:TQ28;G306
【正文快照】: 虾青素,3,3'-二羟基-4,4'-二酮基-β',β-胡(1980年以前)是日本和瑞士的专利,可见关于萝卜素,分子式C40H52O4,分子量596.86,是一种虾青素应用的探索主要起源于这两个国家。萌芽萜烯类不饱和化合物,呈粉红色,是600多种类胡期又有一半左右的专利为日本专利,其余分布在萝卜素中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娟萍,王普,沈寅初;虾青素高产菌种的选育[J];工业微生物;2001年02期
2 梁新乐,岑沛霖,张虹,励建荣;法夫酵母高密度培养及虾青素的高产研究[J];菌物系统;2001年04期
3 郑裕国,沈寅初;虾青素生产技术及其应用[J];化工科技市场;2001年02期
4 胡爱军,丘泰球,郑捷;虾青素及其开发[J];粮食与油脂;2002年08期
5 郑裕国,沈寅初;微生物发酵生产虾青素[J];生物工程进展;2002年02期
6 施安辉;贾朋辉;;酵母菌发酵虾青素研究的进展[J];山东食品发酵;2003年04期
7 董庆霖,赵学明,马红武,白小佳;生物技术生产虾青素研究的最新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04年02期
8 施安辉,贾朋辉,张治国,周波;酵母菌发酵虾青素研究的进展[J];中国酿造;2004年08期
9 高清潭,崔志强;虾青素的应用及其商业化生产[J];海湖盐与化工;2004年06期
10 梁新乐,励建荣;应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筛选虾青素高产突变株[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芬;胡忠策;郑裕国;沈寅初;;红法夫酵母虾青素高产菌的筛选和生物酶法破壁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2 张影霞;武利刚;罗志辉;林起;段杉;;虾青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磊;吕浩;应汉杰;;银离子络合萃取虾青素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4 张建芬;柳志强;郑裕国;;虾青素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5 杨劲松;李远颂;刘贤杰;蒋艳萍;康丽茹;;果蔬汁发酵生产虾青素的研究[A];廿一世纪微生物学发展前沿与应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杨艳;周宇红;徐海滨;张立实;;虾青素抗氧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劲松;;果蔬汁发酵生产虾青素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杨艳;周宇红;徐海滨;张立实;;虾青素抗氧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明兹;施巧琴;吴松刚;;微藻与酵母电融合选育异养化融合子FSYH866[A];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姜洪峰;钱俊青;;甲壳素废水絮凝物中虾青素提取纯化[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波;我研制出世界首例能高产虾青素的番茄新品种[N];科技日报;2012年
2 马波;首例富含虾青素番茄品种研制成功[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3 记者 魏公铭 通讯员 窦光明;生物发酵提取虾青素实现突破[N];中国食品报;2013年
4 齐继成;虾青素的开发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齐继成;虾青素的开发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章大钧;荆州:自主创新开发天然虾青素[N];中国贸易报;2007年
7 玲玲;中科院发现壳聚糖废水可回收虾青素[N];医药经济报;2008年
8 黄婧;天然虾青素[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9 中国WTO/TBT-SPS中心供稿;美国 修改色素添加剂法规[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伍平;我省科研机构联合会首推8项目[N];云南科技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新乐;法夫酵母生物合成虾青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倪辉;法夫酵母虾青素发酵条件的优化及提取与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朱明军;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培养生产虾青素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4 蹇华丽;红法夫酵母酶法破壁提取虾青素及其β-环糊精包合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5 汪文俊;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及其代谢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金超;转基因法夫酵母高产3S,3'S虾青素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吴伟;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过程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董庆霖;利用雨生红球藻和红发夫酵母代谢过程中的协同效应提高虾青素产量[D];天津大学;2004年
9 田小群;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的诱变和原生质体融合及发酵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10 陈晓琳;甲壳质、壳聚糖生产废水中虾青素、蛋白质的回收及壳聚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高产虾青素红法夫酵母的选育及菌种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伊文刚;法夫酵母虾青素合成的细胞定位及高产菌株筛选模型的研究[D];集美大学;2009年
3 何璞;红法夫酵母生物合成虾青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贤宇;红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5年
5 徐彩荣;高产虾青素措施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6 宋超;代谢网络在虾青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7 朱吙;红法夫酵母发酵合成虾青素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样娥;基于代谢分析的虾青素发酵条件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林舒乐;乳酸钠对法夫酵母发酵产虾青素的影响[D];集美大学;2010年
10 杨瑞;法夫酵母发酵生产虾青素及其包合物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8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07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