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原始性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7:03

  本文关键词:原始性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原始性创新 影响因素 环境 创新绩效 logit模型


【摘要】: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市场与快速变化环境,创新无疑是保持国家和企业持续高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十八大会议上,“创新”一词以其高频的出现率成为十八大的亮点,引发社会各层面的极大关注,也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创新中,自主创新是关键,它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与竞争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原始性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石,作为基础研究,通过营造优化基础环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因而,研究原始性创新环境课题对我国在新的挑战下持续提高创新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描绘国内外学者在原始性创新环境领域的研究脉络与进展,分析现阶段取得的成果与不足。其次,介绍系统理论、协同理论及社会网络理论,为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对研究现状和理论的解读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原始性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变量设计,并从创新文化氛围、科研设施条件、创新政策制度环境、政治环境、创新机构环境、早年的成长环境与社会人际关系七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然后,收集1900至2001年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29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37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料,并针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进行文献研究与统计分析,探索他们取得原始性创新的环境影响因素。其中,具体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与苏联五国在创新文化氛围、政治环境等方面进行描述,并介绍了13所知名科研院所的机构环境与10所高校的教学理念等。随后,运用离散模型Logit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对所收集的院士数据在原始性创新环境各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有关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与院士的实证分析结果,从创新文化氛围、科研设施条件、创新政策制度环境、政治环境、创新机构环境、早年的成长环境与社会人际关系七种因素方面分别表述,探讨影响原始性创新环境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与绩效的政策建议。最后,归纳总结本文的研究结果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
【关键词】:原始性创新 影响因素 环境 创新绩效 logit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3.1;G3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10-14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2 原始性创新环境研究现状评述13-14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14-15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框架14-15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5-17
  • 1.4.1 研究方法15-16
  • 1.4.2 创新之处16-17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17-25
  • 2.1 系统理论理论17-19
  • 2.1.1 系统理论理论的主要内容17-19
  • 2.1.2 对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的启示19
  • 2.2 协同理论19-22
  • 2.2.1 协同理论的主要内容19-21
  • 2.2.2 对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的启示21-22
  • 2.3 社会网络理论22-25
  • 2.3.1 社会网络理论的主要内容22-24
  • 2.3.2 对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的启示24-25
  • 第三章 原始性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25-37
  • 3.1 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25-26
  • 3.2 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26-32
  • 3.2.1 创新文化氛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26-27
  • 3.2.2 科研设施条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27
  • 3.2.3 创新政策制度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27-28
  • 3.2.4 政治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28-29
  • 3.2.5 所属机构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29-30
  • 3.2.6 科研设施条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30
  • 3.2.7 早年的成长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30-31
  • 3.2.8 社会人际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31-32
  • 3.3 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的变量设计及研究假设32-37
  • 3.3.1 创新文化氛围解释变量设计32
  • 3.3.2 科研设施条件解释变量设计32
  • 3.3.3 创新政策制度环境解释变量设计32-33
  • 3.3.4 政治环境解释变量设计33
  • 3.3.5 科研机构环境解释变量设计33
  • 3.3.6 早年成长环境解释变量设计33-34
  • 3.3.7 社会人际关系环境解释变量设计34-37
  • 第四章 原始性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统计分析——以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例37-55
  • 4.1 数据来源37
  • 4.2 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37-55
  • 4.2.1 创新文化氛围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39-42
  • 4.2.2 科研设施条件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42-44
  • 4.2.3 创新政策制度环境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44-47
  • 4.2.4 政治环境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47-50
  • 4.2.5 所属机构环境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50-53
  • 4.2.6 早年的成长环境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53-54
  • 4.2.7 社会人际关系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54-55
  • 第五章 原始性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55-64
  •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55-57
  • 5.1.1 Logit模型研究方法介绍55-57
  • 5.1.2 数据来源57
  • 5.2 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57-64
  • 5.2.1 原始性创新因素的描述分析57-58
  • 5.2.2 原始性创新因素的实证分析58-64
  • 第六章 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与绩效的建议64-68
  • 6.1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合作,宽容看待64-65
  • 6.2 投入合理科研资源,完善创新支持体系65
  • 6.3 完善创新政策制度,激励创新主体,保护创新成果65-66
  • 6.4 创建稳定政治环境,引导社会创新导向66
  • 6.5 塑造优良学术传统,攫取社会创新资源66-67
  • 6.6 强化家庭环境,重视早年教育67-68
  • 6.7 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知识共享与合作68
  • 总结与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6
  • 致谢76-77
  • 附录一 一百六十六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数据分布表77-84
  • 附录二 二百九十二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数据分布表84-97
  • 附录三 三百六十二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数据分布表97-112
  • 个人简历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岚;保护重大原始性创新的关键在于体制创新——记保护重大原始性创新座谈会[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年09期

2 沈超;王学力;;原始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与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8期

3 崔世海;;原始性创新:开源头之活水[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5期

4 邬贺铨;重视原始性创新,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2年Z1期

5 郑玉光;富有原始性创新的经济学力作——评靳共元教授的《资本新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6 胡晓军;关于提升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2004年02期

7 973计划基础研究共性重大问题战略研究组;对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的一些建议[J];中国基础科学;2004年02期

8 尹华川;;增强重庆市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措施及对策建议[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年04期

9 舒成利;高山行;;基于知识生产模式的原始性创新发生机制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3期

10 李秋娟;;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雅兰;李必强;韩龙士;;对原始性创新界定的一点思考[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雅兰;郭伟锋;;原始性创新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3 张明雯;;科学史与原始性创新[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体威;努力加大原始性创新研究力度[N];中国石化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朱广菁;原始性创新: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话题[N];大众科技报;2001年

3 陈建辉;原始性创新,科技界不容回避的课题[N];经济日报;2003年

4 张子倩 石德武;青岛科技原始性创新再上新台阶[N];青岛日报;2005年

5 陈建辉  ;原始性创新,,科技界不容回避的课题[N];经济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李凝实习生李萌;发明也是原始性创新[N];科技日报;2002年

7 本报评论员;加强原始性创新 抢占科技制高点[N];上海科技报;2003年

8 记者 乌云斯琴 见习记者 王慧峰;用创新求得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王笑梅;重在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N];辽宁日报;2002年

10 金振蓉;要给原始性创新留时间[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雅兰;原始性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龙士;原始性创新的实证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2 伍燕琪;原始性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3 王金祥;福建省与国内发达省(市)间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79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079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