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普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科普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在明确科普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普产业的行业分类,界定了科普产业的统计范围和统计对象。借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4)》,运用专家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了科普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能够从产业总体状况、业务活动状况、财务状况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反映科普产业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国家未来进行科普产业统计的参考。同时,指出以后应根据科普产业业态的发展补充和完善科普产业的行业分类和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科普产品统计分类目录。
【作者单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普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21)
【分类号】:G322
【正文快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指出,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明确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为我国科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目前,对科普产业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劳汉生;我国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和模式)框架研究[J];科技导报;2004年08期
2 莫扬;张力巍;温超;;促进科普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研究[J];科普研究;2014年05期
3 杨新洪;;关于设置文化软实力产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及其路径问题研究[J];统计教育;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福君;任伟宏;张义忠;;科普产业的界定及统计分类[J];科技导报;2013年03期
2 张娜;杨亚萌;;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任伟宏;刘广斌;任福君;;我国科普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科普研究;2013年05期
4 刘璐;周荣庭;刘广斌;;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发展浅析[J];科普研究;2015年02期
5 刘江;;国家文化软实力影响指数测评模型的构念[J];江淮论坛;2015年05期
6 陈套;罗晓乐;;我国区域科普能力测度及其与科技竞争力匹配度研究[J];科普研究;2015年05期
7 关会娟;赵剑侠;;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探讨[J];统计与管理;2012年05期
8 李晓宏;赵红;;基于国家安全视角的文化软实力测度模型及实证分析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年23期
9 古荒;曾国屏;;科技传播与普及中的公共性问题初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02期
10 魏咏梅;陈涛;;电力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构建体系和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新洪;在当代地理环境紧约束中文化力及其考量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聪;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童兴华;科学主义视角下中国近现代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4 孙静园;关于重庆科技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考察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黄荣钧;孔子学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作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佟贺丰;;建国以来我国科普政策分析[J];科普研究;2008年04期
2 马武松;;《中国科协科普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编制完成[J];中国科技产业;2010年08期
3 董光璧;探索科普产业化的道路[J];求是;2003年05期
4 ;让科普多一些人文科学内涵——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台谈科普创作[J];学会;2000年09期
5 胡升华;“大科普”产业时代来临[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3年10期
6 江兵;耿江波;周建强;;科普产业生态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11期
7 李醒民;思想的迷误[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02期
8 任勇胜;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国辉;近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福君;张义忠;刘萱;;科普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普研究;2011年03期
2 阚成辉;袁白鹤;;中国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效应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年01期
3 詹伶俐;王业生;;政府积极作为 大力推进芜湖科普产业园建设[J];安徽科技;2012年02期
4 李黎;孙文彬;汤书昆;;科普产业的功能分析及特征研究[J];科普研究;2012年03期
5 周荣庭;潘琳;;科普产业园发展及对策研究——以安徽芜湖为例[J];科普研究;2012年03期
6 任福君;任伟宏;张义忠;;科普产业的界定及统计分类[J];科技导报;2013年03期
7 任福君;任伟宏;张义忠;;促进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J];科普研究;2013年01期
8 郑鲁英;;从探索频道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看科普产业发展的要素[J];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05期
9 刘磊;;市场经济背景下科学与公众的沟通——科普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与规范[J];科普研究;2013年02期
10 ;安徽省蚌埠市科协吸纳专业人才助推科普产业发展[J];硅谷;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惠平;;浅谈科普产业的财务管理[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陈虔;;关于科普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磊;都卫;;科普产业创新的基础与规范[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任伟宏;;科普产业的内涵、成因及意义[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董蕙平;;浅谈科普产业的财务管理[A];学习型社会与科技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6 罗斌;;试论科普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A];2004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4年
7 刘培会;;发展科普产业的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孙文彬;汤书昆;李黎;;科普产业研究:分类体系与要素系统[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培会;;科普产业的实践与思考[A];学习型社会与科技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10 周俊青;;简述科普产业形成对科技馆科普产品的影响[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学农;我省打造中国科普产业的“硅谷”[N];江淮时报;2008年
2 记者 汪超;芜湖引领全国科普产业发展令人振奋[N];芜湖日报;2010年
3 记者 汪超;全国首个科普产业园将在科博会期间开园[N];芜湖日报;2010年
4 记者 汪超;全国首个科普产业园在芜开园[N];芜湖日报;2010年
5 记者 张永;骆沙鸣委员建议发展科普产业[N];中国气象报;2013年
6 江苏经济报记者 杜颖梅;江苏科普产业“热”启动[N];江苏经济报;2013年
7 朱齐中 卢红;“产学研用”一体化 “科普产业”谱新篇[N];安徽经济报;2013年
8 通讯员 思实 记者 汪永安;申维辰来皖调研科普产业发展[N];安徽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引入市场机制 发展科普产业[N];云南科技报;2003年
10 陈文章 杨登超;我省科普产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N];福建科技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悦;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普产业创新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黎;我国科普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谢芳;城区政府科技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11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21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