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论国家科技发展目标影响下的科学技术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16 11:31

  本文关键词:论国家科技发展目标影响下的科学技术活动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目标 科技活动 大学


【摘要】:国家科技发展目标影响一个国家包括大学研究开发在内的科技活动。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国家目标的变化,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强调国家目标的原因和科学技术活动自身的特点对国家目标的有效性的影响,探讨国家目标对科技活动的双重影响,认为国家科技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也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于包括大学研究开发在内的科学技术活动来说,除了近市场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之外,不与市场接轨、具有溢出效应和公共产品特征、需要政府干预的科学领域还要处理好政府干预与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大学自身特点的关系。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322
【正文快照】: 通过国家目标规划和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政府干预科学技术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约束政府行为、释放社会活力的深化改革导向下,讨论国家目标对科技活动的影响以及在科技发展中如何发挥好国家目标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1国家科技发展目标日益受到各国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梁巍;;美国FIA光学成像卫星项目失败的启示[J];航天器工程;2008年04期

2 苏珊·科岑斯;郝刘祥;袁江洋;;二十一世纪科学:自主与责任[J];科学文化评论;2005年05期

3 吴彤,李正风,曾国屏;基础研究评价与国家目标[J];科学学研究;2002年04期

4 韩宇,龚旭;基础研究中的国家目标及其相关政策[J];科学学研究;1997年02期

5 张钟;;日本第五代计算机计划宣告失败[J];国际科技交流;1992年10期

6 高昌林;基础科学面向国家目标──美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1994年06期

7 吴述尧;国家目标为基础研究导向愈益成为科学发展的国际趋势[J];中国科学基金;1999年05期

8 康杰;;反思“运十”——新中国首个大飞机计划的失败教训[J];新产经;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艺术与科学的交点——现代艺术设计在科学上的应用[J];包装世界;2009年03期

2 马佰莲;;责任自由与科学家角色责任的实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王学鸿;技术创新理论与技术生产力的实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4 杨德才,王金俊;创新理论的社会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企业创造生[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吴伟;;绩效评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波;提高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能力[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0年02期

7 张乾峰;蒋其发;;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制:相互关系及研究趋势[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8 杨萍;关于地方基础性研究与经济结合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9 尚智丛;张伟娜;;国家目标引导下的大科学工程——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例[J];工程研究-跨科学视野中的工程;2009年02期

10 孙智信;;发挥大学在保障国家科技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国防科技;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雅兰;李必强;韩龙士;;对原始性创新界定的一点思考[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滕福星;扈先勤;;学术交流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一项重要工作[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科技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4 陈雅兰;郭伟锋;;原始性创新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5 王孝炯;汤书昆;刘萱;;OECD科学、技术与产业记分板的研究及其启示[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6 高霞;官建成;;结构声望视角下的基础研究影响力评价:以Hirsch指数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文少保;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与运行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立忠;当代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与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虹;控制与自治:美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孟令战;民国时期教学自由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苏屹;我国大型工业企业原始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于洪波;基于范式的STS学科演进逻辑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8 姚锐;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D];南京大学;2011年

9 牛先锋;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杰;基于DEA方法的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效率实证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2 蔡春红;科教电视节目传播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艳;我国高校生物医学领域教学名师科学论文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尚大勇;对反科学主义的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肖婷婷;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卫东;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联邦高等教育战略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加凤;从文化传播角度分析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韩孝成;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王金祥;福建省与国内发达省(市)间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10 李钢;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宇,龚旭;基础研究中的国家目标及其相关政策[J];科学学研究;1997年02期

2 刘云;美国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与优先发展领域[J];中国科技论坛;1999年05期

3 高昌林;基础科学面向国家目标──美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1994年06期

4 蒲淳,刘细文;关于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问题[J];中国软科学;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学技术活动[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4年01期

2 ;更广泛地展开群众性的科学技术活动[J];黑龙江畜牧兽医;1959年03期

3 杨安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科学技术活动的分类与定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2年05期

4 吴俊卿;试论科学技术活动的系统全过程[J];科研管理;1983年03期

5 戴钧陶;;关于科学技术的活动分类[J];科学管理研究;1986年03期

6 蔡汝魁;;地区科学技术能力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1987年03期

7 连燕华;;试论科学技术活动的布局问题[J];科学管理研究;1988年02期

8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科技活动周”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年14期

9 叶永宝;;自治区农学会积极开展为生产服务的科学技术活动[J];宁夏农业科学通讯;1964年05期

10 骆茹敏;加强科学管理法的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197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晋秋;;“三大和谐”促进科学技术活动蓬勃发展[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C];2006年

2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春艳;为了孩子的未来[N];吉林日报;2005年

2 科文;规范评价活动 净化学术空气 培养优良学风[N];广东科技报;2003年

3 记者 张景勇;不重数量重质量 反对浮夸不良风[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于小晗 刘恕;激发创新潜力 营造创新环境[N];科技日报;2003年

5 张开逊;科学家的博物情怀[N];科技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钮海东;学科之间及与企业的强强合作[N];广东科技报;2000年

7 朱邦芬;对物理系学术评价的几点想法[N];新清华;2004年

8 记者 徐向东 通讯员 谢寒冰;保护和鼓励科技创新[N];中山日报;2006年

9 记者 何晓蓉;描绘未来15年科技蓝图[N];成都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金振蓉;促进科技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英芳;科学技术发展的道德控制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明;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及其伦理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肖德武;科学技术的伦理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95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295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b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