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开放式创新下我国科技服务众包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18-04-17 16:07

  本文选题:开放式创新 + 科技服务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01期


【摘要】: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是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Web2.0时代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科技服务众包。分析了国外科技服务众包模式的平台运营和特征,基于开放式创新思维,探索提出了我国发展科技服务众包模式的建议,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我国发展科技服务众包模式面临的挑战。
[Abstract]: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economy, the era of the Web2.0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services may provide new technology services -- Crowdsourcing.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 operation and Crowdsourcing mode, open innovation thinking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rowdsourcing mode that,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facing China'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Crowdsourcing challenge mode.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JY021)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5692105800) 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JWCXSL1402)
【分类号】:G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励红;;我国信用管理行业的问题、对策及其发展前景[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Z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孙育红;对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2 薛峰;新经济条件下的信用秩序与风险控制[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6期

3 邓郁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17期

4 王维;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问题[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10期

5 江春;论金融的实质及制度前提[J];经济研究;1999年07期

6 朱文兴;矫治信用失常:中国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7 唐家孝,申玉兰;试论社会信用与宏观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8 谢辉;浅议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金融;200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后锐;张毕西;;企业开放式创新:概念、模型及其风险规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3期

2 李义平;;企业的封闭式创新和开放式创新[J];四川统一战线;2006年11期

3 杨速炎;;走“开放式创新”之路[J];中国中小企业;2007年08期

4 杨速炎;;正在兴起的“开放式创新”[J];中外企业文化;2007年11期

5 ;《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6 刘积仁;陈振烨;;善用开放式创新[J];经理人;2008年11期

7 葛秋萍;;经济收益驱力下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实施条件选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2期

8 彭正龙;季光辉;陶然;;组织认知对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纪霞;;我国民营企业导入开放式创新的必要性论证与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0年05期

10 乐益民;;国内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圆圆;刘国新;李霞;;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余芳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创新源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韵江;李品媛;王帅英;吴艳妮;;开放式创新:懒惰论还是冒险论?——基于大连光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何郁冰;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学习机制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叶树光;傅咏梅;;第三十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6 王圆圆;刘国新;杨坤;;开放式创新的外部有效性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崔政;;开放式创新视野下的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培养[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夏恩君;张明;王素娟;张一;;开放式创新社区网路创新绩效研究——基于数理分析与实证检验[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刘云;叶选挺;樊威;;开放式创新下的产业创新国际化模式初探[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爱峰;侯光明;刘存福;;面向军民融合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敏;开放式创新:需要激活员工网络[N];粮油市场报;2012年

2 阿克苏诺贝尔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 乔斯·克伦特耶斯;“开放式创新”改变游戏规则[N];中国质量报;2013年

3 乔斯·克伦特耶斯 阿克苏诺贝尔负责开放式创新的全球创新及研发总监;打造开放式创新理念[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余江;推动“高层次双向开放式创新”[N];科技日报;2013年

5 互联网“长尾理论”提出者 克里斯·安德森;应全面推动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陈岩;开放式创新的时代更需专利保护[N];四川日报;2014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世锦;试论开放式创新[N];中国信息报;2006年

8 棠棣;呼唤开放式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静瑕;开放式创新:外伸技术链条[N];中国企业报;2008年

10 伍翠群 吕能能;“开放式创新”破解闭门造车的困境[N];经济观察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强;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郭源生;面向开放式创新的高技术企业赢利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闫春;创新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夏文俊;网络组织下企业知识租金的获取:开放式创新及知识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彭小宝;基于价值网络的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刘玮;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吴波;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永成;开放式创新下的组织网络能力建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崔海云;开放式创新网络与后发企业赶超能力的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石芝玲;基于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协同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观秀;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方;开放式创新对中国的挑战和应对[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付山丹;开放式创新下的吸收/解吸能力与跨界搜索[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周志辉;江西茂胜公司开放式创新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5 王亚琼;协商推广流程与开放式创新惯例的演化博弈模型及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杜景姝;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吕洪涛;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崔政;基于分布式认知的开放式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雪曼;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知识学习的机理与绩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安振刚;面向开放式创新的知识整合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64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1764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1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